港澳個人遊互惠互利 豈能只說是中央恩惠?

標籤:

【大紀元4月20日訊】(亞洲時報記者林綺慧二十日報導)近日中國宣佈再多三個省開放港澳個人遊;這項安排可說是一個互利互惠的舉措,但香港政府及傳媒卻將這視之為中央政府對香港的恩賜,甚至有香港媒體也接受港澳個人遊是特區不在2007年推行普選的“交換條件”。回歸後某些香港傳媒對中港關係的報導惹起很大爭議,但其中這趟“個人遊是中央恩惠”爭議泛起的餘波最大。

中國公安部20日宣佈,5月1日起廣東省再多7個城市居民可以申請辦理港澳個人遊,屆時廣東全省居民皆可辦理個人走港澳個人遊手續,7個城市分別是韶關、河源、汕尾、陽江、湛江、茂名和揭陽。

另外,由7月1日起,江蘇省南京、蘇州、無錫;浙江省杭州、寧波、台州和福建省廈門、福州、泉州居民,均可以申請個人遊到香港及澳門,涉及人口約4,300萬,屆時全中國將有32個城市,共1.5億人可以個人遊到香港和澳門。

香港經濟發展及勞工事務局長葉澍會見記者時,否認中國政府開放個人遊,是作為香港不讓香港進行行政長官和立法會普選的條件。但葉澍和特區政府卻介紹有關政策時給予香港公眾一個訊息,就是這政策是“中央對香港又一恩惠”。

葉澍指出, “自去年7月實施個人遊以來,已經有超過160萬內地人士到港旅遊,以個人消費平均5,600元(港元,下同)計算,合共帶來的收益,已有接近90億元。”

香港政府和傳媒在開放個人遊這則新聞上,一直重點報道內地遊客為香港零售、飲食等服務行業帶來多少生意額,有內地旅客到港“一次連買多個住宅單位”等。似乎香港一來了國內遊客,經濟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

可惜,事實告訴我們,據世界旅行旅遊理事會較早時指出,香港旅遊業對本地國民生產總值的貢獻只是2%,即使把直接和間接的貢獻一併加起來,最多也只是12.4%左右。相對而言,旅遊業對澳門的直接和間接經濟貢獻大約是61.3%。這大概可以說明,即使香港出現大量國內遊客,還是必須另行找出復甦經濟的良方。

應該指出,個人遊對中國大陸和香港特區是一項雙贏方案,中國國內對個人遊也存在極大的需求;國內遊客如果找對門路,避開一些遊客區坑人的“黑店”,一般都可以買到較國內相宜的金飾,化妝品,名牌照相機和名牌衣服等。

事實上,自廣東省4個城市去年7月開始以個人遊到香港,內地很多城市都相繼爭取,現在南京、蘇州、福州等地可說如願以償了,但另有一些仍未爭取成功的省市,亦一樣找尋變通的方法,放寬居民到香港和澳門。

亞洲時報在線早前曾報道,湖南省因為仍未被納入為開放個人遊的地方,而放寬申請商務旅遊證件的條件,給更多市民可到香港旅遊。湖南居民只要繳交1,000元(人民幣),便可取得原只有特大企業成員才拿到的商務旅遊證件,再加上當地公安部門簽發的赴港澳簽注,變相等於是港澳個人遊了。

從最實際的角度看,開放港澳個人遊讓這些省份的公安機構都可大賺簽注費,平添一個生財的方法,國內的公安機構,自然也樂得開放;內地居民到香港或澳門都要申請旅遊簽注,而每次申請或簽注都需繳交費用,負責審批的公安,在費用中收取行政費。

最奇怪的是,某些香港傳媒,把個人遊形容為中央支持香港的另一舉措;並順著這個思路,暗示香港人要“知恩圖報”,不要再在香港政制改革問題上大造文章。

英文《中國日報》海外版較早時就以個人遊等造文章,指香港人選擇性地在經濟方面愛國,但政治上不愛國。不過,香港不少百姓倒認為,個人遊安排和愛國關係不大,但若要他們愛國時,他們絕不會閃縮。事實上,不少香港人在感情上,政治上都十分愛國,在中國遇上水災,學生運動時,都盡自己能力伸出緩手,倒是中央政府不一定認為學生運動一定是愛國。

批評者指出,若這個開放本國人到某地旅遊是對某地的一大恩施的邏輯成立,則香港政務司司長曾蔭權較早前爭取香港市民免簽到日本旅遊,豈不是喪權辱國,影響香港經濟的元凶?

一直有評論指出,香港歷來在天然資源上並無過人之處;但香港人自強不息的精神,卻是香港經濟在七八十年代起飛的支撐點;如果香港人仍像特首董建華一樣,一心只想著佔祖國便宜,最終可以成就事業的機會,可謂微乎其微。(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NBA西區季後賽 國王116:105勝小牛
亞洲財經簡訊
520大典規模  李應元:陳總統傾向簡單
德聯邦銀行:德國首季經濟未有起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