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劇」名稱的由來

人氣 3
標籤:

「越劇」現在已成為風靡中國、馳譽海內外的全國性劇種。它原來是浙江嵊縣農村的小戲班,也不叫「越劇」,稱名為「越劇」只有五十年的歷史。
  
它最早稱「落地唱書」,以後,又有稱為「女子科班」,或「紹興女子文戲」、「的篤班」、「草台班戲」、「小歌班」等。1939年,在上海演出的「女子文戲」有十多家,各戲班在海報上或報紙上做廣告,雖然都用「××台女子文戲」的名稱,但是,在各戲報上,記者和投稿者對之稱謂是參差不一,有的稱之「紹興文戲」,有的則稱「的篤班」、「女子文戲」或「小歌班」。

當時,《大公報》記者樊迪民(1895─1984,浙江杭州人。時改名「樊籬」)正困居「孤島」,被姚水娟聘為「越吟舞台」的編導,他想把「紹興女子文戲」改個固定的名稱。當時他正在讀李白的詩集以自娛,李詩中有幾首《越女詞》,細味詞意,李白對嵊縣剡溪這個地方有特殊的感情。在《越女詞》中,李白描寫了越女美麗的容貌,也描寫了剡溪的青山綠水,曾有「鏡湖水如月,耶溪女如雪。新妝蕩新波,光景兩奇絕」的句子。樊迪民從這裡得到啟發,首先想到一個「越」字。同時,他又聯想到紹興是越王勾踐生聚教訓擊敗吳國的復興基地,嵊縣是紹屬之一,如果把嵊縣的「女子文戲」改稱為「越劇」,既符合詩仙的意境,也適合抗日戰爭時代的要求。

有一天,樊迪民和姚水娟等人去卡德門大戲院看場子,見到樓上、樓下共約有一千二百多個座位,大家都不免暗暗吃驚和喜悅。樊說:「責任可重大啊!」姚水娟不加思索地回答:「你我都有兩隻肩胛,泰山倒下來也要頂住它,有甚麼可怕呢?我就是要越唱越響,越唱越高,越唱越遠。」她一下子連串了六個「越」宇,大大震動了樊迪民要為劇種正名的心靈。樊當即把要為劇種正名的設想向她提出和說明,姚水娟毫不猶豫地說:「我贊成改名,從明天起,海報和廣告都改稱『越劇』。」第二天,樊迪民還給茹伯勳編的《戲劇報》寫了稿,刊出正名為「越劇」的動機和意義的文章,告諸觀眾。自此以後,各報的「女子文戲」的廣告便統改稱為「越劇」,「女子文戲」這個名詞同「小歌班」、「的篤班」一樣,成為歷史的名詞了。這就是「越劇」名稱的由來。

──轉自《世華網》(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六年前檢舉賄選 百萬獎金今落袋
「獨當一面」戲曲藝術節結合兩岸演員12日登場
主流媒體漸熱衷聳人聽聞新聞
連趕多場造勢晚會 火氣大滿臉剉瘡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