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美國女飛行員傣麗的故事

人氣 125
標籤:

【大紀元4月30日訊】傣麗有一個非常響亮的中文名字﹕莫傣麗。名如其人﹐她身材高挑﹐眼睛極大﹐一頭偏栗色的金發。費城唐人街她最喜歡的食物是明珠閣的港式早茶和JOE POON店的海鮮湯麵。傣麗的全名是傣麗-莫爾斯(Terri Morse)﹐她喜歡告訴第一次認識她的人﹐她的姓是“莫爾斯電碼”裡的那個莫爾斯。人們最熟悉的莫爾斯電碼大概就是SOS﹐就是航空或海事危急求救的信號。有着商務飛機駕駛執照的傣麗在她開着的飛機上從來沒有發出過SOS的信號﹐但4月25日這一天﹐在費城市中心自由鐘前的大草坪上﹐她卻在呼籲人們施以援手﹐為別人施以援手。

傣麗是地地道道的美國人﹐生于美國首都華盛頓。她父系的先祖來自英國的威爾士﹐到她已經是第五代人了。傣麗的母親來自韓國。當年﹐傣麗的父親在美國宇航局工作﹐參與了阿波羅登月計劃﹐還受到美國登月第一人-阿姆斯特朗的褒獎。作為聯合國的通訊專家﹐他于二戰後去了韓國。在當時韓國總統李承晚的一個晚宴上﹐他結識了傣麗的母親。

記者問傣麗﹐李承晚﹖就是南朝鮮的那個“偽總統”李承晚﹖傣麗睜大了眼睛看着我﹐偽總統﹖李承晚是韓國的總統﹐妻子是奧地利人﹐他是哈佛大學的畢業生﹐還是喬治城大學的博士呢。記者趕緊向她道歉﹐一不小心﹐黨八股的教育背景又漏了出來。

傣麗的一家除了爸爸媽媽﹐共有四個千金。大姐是一名護士﹐二姐是鋼琴教師﹐傣麗是老三﹐是飛行學校的運作經理﹐老四妹妹也是一名教師。

傣麗記得最早的事﹐是她三歲那年﹐她爸爸扶着她的手臂走路﹐忽然她被桌子上一個玻璃櫃子吸引住了﹐兩手向櫃子方向伸去﹐嘴裡還嘟囔着什麼。爸爸覺得很奇怪﹐就打開櫃門﹐看她要抓什麼。等到父女倆靠近櫃子﹐小傣麗更興奮了﹐伸出手去就抓住了一個木制的觀音彫像。爸爸讓她把彫像拿在手裡﹐父女倆都很開心。那玻璃櫃是媽媽的百寶箱﹐有亞洲的珍珠花瓶﹐象牙雕的中國小人﹐英國的彩色茶具﹐和其它三歲女孩會喜歡的東西﹐但她就是喜歡要這個觀音像。

孩童時代的傣麗﹐學着鋼琴﹑芭蕾﹑和大提琴。但她一直體弱多病﹐因病躺在床上的時候﹐這個美國小女孩手裡握着這個來自東方小小的觀音像﹐五歲的她不知道去向觀音菩薩要求什麼﹐只是覺得捧着彫像﹑看着彫像就給她帶來了安慰和一種祥和的感覺。多少年後﹐當傣麗得到一本來自東方的奇書-“轉法輪”時﹐她又找到了同樣的感覺﹐傣麗說這是一種沒法描述的感覺﹐根本說不出來﹐只是一種心靈上的共振。

五歲那年﹐爸爸帶她去空軍基地玩﹐看着湛藍的天空﹐她說想當飛行員。據傣麗說﹐幾乎所有的飛行員小時候都有這種共同的理想。高中時﹐爸爸帶她去坐飛機上天﹐她就完完全全喜歡上了飛機騰空而起的那種感覺﹐那種起飛﹑升空﹑自由自在的感覺。傣麗說﹐在天上時﹐地上的一切﹐塵世的一切﹐都突然間變得不那麼重要了。

上大學的時候﹐她的專業是人文﹑工商管理﹑和市場營銷﹐但她同時上着飛行學校﹐拿到了私人飛行執照和商業飛行執照。據傣麗說﹐在美國﹐軍用航空之外﹐99%的航空飛行實際上都是民間的﹑私人的航空活動﹐人們所熟知的大航空公司的商業飛行其實只有1%。

記者問傣麗﹐開飛機時﹐害不害怕﹖有沒有危險﹖傣麗說﹐危險是有的﹐比方引擎可能突然出了毛病﹐但直接去處理問題就好了﹐她從來沒有害怕過。實際上﹐她說﹐大部份人們可能並不知道﹐航空飛行比開汽車還要安全。她曾經參加過全美國50個女飛行員橫跨美洲大陸的飛行﹐從太陽昇起到日落﹐五天之內從加州飛到了賓州。

傣麗很喜歡烹飪﹐喜歡做日本﹑中國﹑泰國的飯菜﹐更喜歡融合型的烹飪方法。她覺得做飯和處世是一樣的﹐都有一個把各種內容和佐料相關聯﹑調和﹑融合在一起的過程﹐都是一個富有創造性的工作。就和她豐富﹑完美她自己的世界﹐使之圓容﹑和諧的過程是一樣的。

她也學習過法語﹐她的一個姐姐就在法國﹐姐夫是法國一個著名的自行車運動員﹐贏過很多國際比賽﹐傣麗準備夏天去法國看望她們。傣麗和中國的淵源其實由來已久﹐12歲的時候﹐她讀了一本書﹐到今天還記得﹐那是諾貝爾獎獲得者PEARL S。 BUCK寫的﹐書名叫“THE GOOD EARTH”﹐是一本古典風格的﹑關於1949年以前中國農民的故事。

傣麗的先生叫湯姆﹐也是飛行員。他們在機場相遇﹐相識﹐相愛﹐最後因為共同的興趣而結婚。為什麼喜歡老公湯姆呢﹖傣麗說﹐他膽子大﹐無所畏懼﹐又真誠﹐善良﹐會忍耐﹐當然也會開飛機﹐所以她就喜歡上了他。記者又問﹐你和先生有沒有哪一天兩個人開飛機在空中相會﹐在飛機裡互相擺擺手﹖她笑了笑﹐說沒有﹐因為在空中很難互相看到。但他們夫妻倆有時會駕駛兩架飛機同時起飛﹐到什麼地方同時降落﹐也算比翼雙飛吧。

在費城一家飛行學校當運作經理的傣麗很忙﹐有時也看看電影﹐她最喜歡的電影是“西比斯克”(SEABISCUIT)﹐講的是三十年代的一匹賽馬﹐馬的名字就叫“西比斯克”。大概取名于為航海的人們準備的那種干糧﹐充飢﹑耐久﹑不容易變壞的意思吧。西比斯克受過很多虐待﹐個頭也不大﹐身體上還有缺陷﹐但它有一顆堅強的心﹐不管經歷多少磨難﹐也不改變它的意志。一名堪稱西方伯樂的馴馬師恰恰看上了這一點﹐把西比斯克訓練﹑調教了出來。十年磨一劍﹐鋒芒抵礪﹐終於﹐西比斯克克服了重重困難﹐戰勝了世界上最強大﹑不可一世的名馬“世界大將軍”。傣麗特別喜歡這個電影﹐她認為這個電影給世界上正在遭受無名之苦的人們帶來了希望﹐使他們能歷經劫難﹐走向最後勝利。

十四年前﹐傣麗得了一種奇怪的病﹐叫做萊姆(LYME)病﹐是晚期的﹐還可能傳給孩子。當時﹐她的每塊骨頭﹑每根肌肉纖維都疼痛着﹐心跳脈搏非常微弱﹐半個身體沒有知覺﹐全身沒有一點力氣。用各種西醫的方法治療﹐完全沒有效果。只能用抗生素來維持﹐延長她生命的時間﹐如此而已。她自己也知道她必須尋找其它的辦法﹐比如中醫﹑針灸﹑或其它療法。

這些非傳統療法幫助她生存下來了﹐但同時她也意識到﹐這些都只是表面文章。她感覺到﹐要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必須從她的頭腦﹑心靈上去找﹐在精神層次上尋找答案。那個時候﹐她自己總是在哭泣﹐有時莫名其妙地哭﹐並且她知道她的哭與身體上的痛苦沒有任何關係。她是因為精神上的痛苦而哭泣。不管身體上的痛苦有多麼的嚴重﹐都比不上她精神上的痛苦。

她開始學習佛教經典﹐跟她的針灸師學習藏傳大乘佛教﹐還拜見過兩個西藏喇嘛。一次她在學習佛教經典時﹐談到在最最開始的時候﹐宇宙洪荒中別無其它﹐只有最原始的智慧。她跟自己說﹐我就是要去理解這種最原始﹑最純正的形態﹐沒有任何儀式﹑崇拜﹑和組織的形式。

1999年2月﹐傣麗的一個中國朋友告訴她﹐費城賓大博物館的一項活動中有一個展臺﹐介紹來自中國的一種氣功﹐這個功法有一套煉功動作﹐還有一套理論-功法。這個朋友隨後給她帶來了“轉法輪”這本書。

1999年4月﹐傣麗開始修煉法輪功。讀完“轉法輪”第一頁﹐她抬起頭﹐仰望着天花板﹐對老師說了聲﹐“謝謝您。”給她送書的中國朋友打電話過來﹐“你覺得這本書怎麼樣﹖”傣麗回答說﹕“你知道這本書是干什麼的嗎﹖”朋友默然。“他終於來了”。領她入門的中國朋友﹐在當時卻還是一頭霧水。

幾年前一個夏天﹐傣麗去南卡羅萊納州看望她高齡的父母﹐他們年齡漸大﹐傣麗也知道除非修煉﹐一般人的命運是不可改變的﹐她就是希望能多陪陪他們。小的時候﹐四個姐妹中她是老三﹐但只有她能夠去安撫媽媽﹐擦去媽媽的眼淚﹐讓多愁善感的母親得到安慰。一旦媽媽情緒不高了﹐其他三姐妹一定把她從不管哪裡找回來﹐去安慰母親。她似乎是四個女兒中唯一可以讓媽媽停止哭泣的人。省親那個星期的中間﹐媽媽累了﹐要在沙發上瞇一會兒﹐傣麗看着媽媽的睡姿﹐脆弱﹑疲倦的身驅﹐心中涌起了一股難以名狀的情感﹐一種從內心最深處瀰漫開來的﹑純真的慈悲和善良。這種感覺是如此的強烈﹐她不得不立起身來﹐輕輕地走開了一會兒……

噢﹐順便說一句﹐她的那些萊姆病的症狀﹐無形之中﹐早就不見蹤影了。

傣麗走在費城中國城亞奇街上的時候﹐她真心地想跟黑眼睛﹑黃皮膚的中國人說幾句話。她想說﹐這個法輪功真是好啊﹐即使你不同意﹐也請你尊重他﹐讓別人擁有自己的信仰吧。還有﹐把你的心打開一些吧﹐你會發現很多的可能性。

2004年4月25日﹐春意盎然的一天﹐傣麗為什麼不去開着她心愛的PIPER-J-3型水上飛機﹐從寧靜的水面飄然而起﹐翱翔天空﹐卻要盤腿坐在費城市中心自由鐘前的大草坪上呢﹖她在呼籲人們施以援手﹐為別人施以援手。因為五年前﹐從這天開始﹐一場亙古未有的不公降臨到了一群修煉真﹑善﹑忍的人們的頭上……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亂世中的善舉:發生在費城的故事
費城栗子山家居園藝節  獨具一格
費城市府今夏清潔全城
費城盃帆船賽
費城盃帆船賽 人氣 10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