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鞋廠尋求更大的機會

標籤:

【大紀元5月4日訊】(大紀元陳俊村編譯)中國是名不虛傳的世界工廠,就拿東莞和附近的珠江三角洲來說,那裡有數以千計像飛機棚似的工廠的大本營,幾百萬名外來民工每年在此生產30億雙鞋,這幾乎是全世界產出的三分之一,以及全世界一半的玩具和幾乎一半的微波爐。

路透社4月26日報道,單獨東莞一地在2003年的出口價值達美金280億,落後於深圳與上海這兩個較為人知的地方。但是很多中國製造商已經厭倦於在善於削價的名牌客戶的陰影之下,他們想建立自己的品牌並進軍本地與國外市場。

但是曾經與中國公司合作過的建立品牌(Building Brands Ltd)咨詢公司創始人與主管貝茲(Colin Bates)說,中國公司會發現,從製造來的改變是很難的。他說,即使知名的中國品牌,例如開始佈局海外的家電製造商海爾(Haier),也是在價格上競爭,而非品質。貝茲說:「我總是告訴中國公司一件事,在全世界有很多海外華人可以利用,這風險比直接跑到美國去更低。」

報道說,奧康(Aokang)公司在中國擁有2,000多家商店並替意大利品牌生產鞋子,每年營業額高達10億人民幣(1億2千萬美元),並考慮在香港成立分店的奧康公司,已在美國、日本、意大利和印度尼西亞開了數家分店,但是結果各有不同。在美國曼哈頓的商店,大部分顧客都是華人,並且已經熟悉這個品牌。而在印度尼西亞的溫和氣候裡,奧康公司的皮鞋銷路並不好。奧康公司國貿部門的伊芙林-白(Evelyn Bai)說:「它們的利潤不大,但是我們認為擴展海外市場是很重要的。」

有些公司甘願充當「潛龍」,它們將重心放在製造商的專業上,而非花費必需的數十億元以發展知名品牌。例如全世界最大的制鞋廠裕元工業(Yue Yuen),寧願將發展重心放在製造專業上。儘管裕元是世界上最大的制鞋廠,但是很少人聽過它的名字,然而很多人卻穿它的鞋子。這家公司在東莞的工廠僱用160,000名外來民工,通常是女性,他們月薪約800元人民幣,每年替Reebok,Adidas,Timberland,Puma等公司生產1億多雙鞋。

裕元的投資關係主管泰瑞-艾(Terry Ip)表示,該公司曾經考慮發展自有品牌,但是此一舉動並不可能,因為其與客戶有利益上的衝突。

制鞋廠哈杉(Hazan)鞋業公司的外銷主管克瑞格-徐(Craig Shu)說:「我們沒有辦法控制價格,生產的利潤太薄了。」哈杉每年生產1千萬雙鞋,並計劃在海外開分店以展示其自有品牌。哈杉鞋業是比裕元規模小的同業,儘管它有發展品牌的企圖心,它也不願意與歐洲客戶硬碰硬。這家公司計畫以自有品牌在遙遠的奈及利亞開設商店。哈杉鞋業的徐說:「非洲是尚未開啟大門的市場,我們在那裡沒有既有的客戶。」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英女孩看男孩先看鞋
求職面試的技巧
山不轉路轉  台灣研發機能襪
橫越澳洲大陸健行者的惡夢:鞋被偷了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