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台灣考試院院長姚嘉文﹕先有自由﹐再有民主

人氣 2
標籤:

【大紀元6月14日訊】(大紀元記者史東妮倫敦報導)6月11日﹐台灣考試院院長姚嘉文先生應邀參加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民主議題學術研討會,並在發言中回顧了台灣爭取人權﹑民權與國權的發展階段。研討會結束後﹐姚嘉文院長接受了本報記者的專訪。


姚嘉文先生是台灣彰化人﹐畢業於台灣大學法律系﹐曾任民進黨主席和總統府資政﹐現任台灣考試院院長。姚嘉文長期從事民主運動﹐曾因美麗島事件遭前國民黨政府迫害入獄七餘年﹐是民進黨中獨派的領軍人物。

姚嘉文先生長期致力於台灣民主化進程﹐曾在國民黨統治時期提出「民主比統一更重要」 主張。台灣政治成功轉型的經驗引起許多專家學者以及海外民運人士的關注。對於大陸民主發展﹐姚嘉文先生認為首要問題是爭取自由的權利﹐包括言論﹑集會﹑結社等自由。姚嘉文以台灣經驗為例﹐說明台灣先從解除戒嚴﹑主張人權﹑爭取自由開始﹐再要求更多機會進行選舉﹔從市長民選﹑省長民選開始﹐然後是國會全面改選﹐最後總統都是由人民選﹐實現了從一黨獨大到民主普選的政治轉型。姚嘉文認為﹐如果中國大陸沒有人大會直接改選﹐沒有結社﹑遊行﹑抗議﹑講演﹑結社﹑討論等自由﹐組織政黨的意義甚微。對有志於推動大陸民主發展的人士﹐姚嘉文先生提出建議說﹕「一個國家沒有言論﹑沒有選舉﹐組織政黨是沒有用的。我們的經驗是先主張自由﹐再來主張民主。中國的經濟發展和國際化的開放已經達到相當程度﹐應該要求政府更多自由﹐讓學生﹑青年人﹑國民討論國家大事﹐爭取自由﹐再來爭取民主。」

作為鮮明獨派色彩的民進黨人士﹐姚嘉文主張嚴格區分「台灣人」和「中國人」﹐認為「中國人」有國的味道﹐容易被誤解為北京政府統治下的人民。當記者問到對台灣人﹑中國人和華人三個概念的界定時﹐姚嘉文先生表示認同華人概念﹐並贊成將英語Chinese翻譯成華人。姚先生說﹕「華人是講族群﹑民族和血統﹐所以台灣人都講我們是華人。華人是有同樣的血統﹐同樣的文化﹐同樣的生活習慣﹐所以說華人比較好。」

姚嘉文一直主張台灣憲法改造﹐面對中共對台灣的武力威脅﹐姚嘉文表示這樣會造成台灣的反感。姚嘉文說﹕「1996年台灣實施總統直選時﹐中國用飛彈來恐嚇我們。我們覺得非常遺憾﹐認為中國不應該干涉台灣的政治制度。中國不喜歡我們改成台灣﹐但是中國也不希望我們用中華民國。台灣尤其是民進黨也不希望引起中國的不高興﹐所以我們很多語言和政策都低調處理。希望中國也不要太自信﹐因為台灣和大陸兩邊的問題決不是戰爭可以解決的。」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考選部長 敲定林嘉誠接掌
姚嘉文:不贊成制憲接受中華民國國名論述
好望角─中央社影像空間 帶你走向世界
姚嘉文:民進黨主張公投才能改變台灣現狀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