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遊行在即 多個民間團體紛籲上街

人氣 6

【大紀元7月1日訊】(大紀元記者吳雪兒、李思婷香港報導)「七一」遊行前夕,香港中學、宗教、學術、政治、法律等民間團體,先後召開記者會,交代他們參與「七一」的訴求,並呼籲市民積極上街表達訴求。

去年《基本法》二十三條立法風波,引發了香港青少年對參與政治的興趣,由一批中學生組成的「香港中學生聯盟」,今年參加「七一」的口號是「爭取民主、任重道遠」。他們表示,今年「七一」要繼續上街遊行,因為去年「七一」爭取民主的目標尚未成功,今年還出現○七、○八年行政長官及立法會普選被中央政府否決,以及「名嘴」封咪事件。


被問及中學生與普選的關係時,他們回應說,學生是社會的一分子,而普選是港人的訴求,所以兩者當然有關係。

中學生聯盟是由十五位來自不同學校的中學生創立,目前已有一百多名會員,他們均表示沒有受到校方的壓力,而且老師鼓勵他們繼續關心社會。

由一批在香港各大專院校教授政治學的教授組成的「香港民主發展網絡」,會以「相信民主、相信香港」的旗幟參與今年「七一」遊行。他們相信民主發展是解決香港有關政改方面的問題,也相信港人有足夠的條件和智慧去以民主維護「一國兩制」。「民網」於中央人大常委會在今年四月否決○七、○八年普選後,決定杯葛特區政府的政改諮詢,不再出席諮詢會或提交意見,不過,他們表示仍會以理性和良知推動香港的民主運動。


「民網」學者之一、中文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陳健文認為,經過去年「七一」的洗禮,港人明白到遊行已經成為香港一部分,今年的「七一」主辦團體「民間人權陣線」呼籲市民穿著白色衣服,但他認為,當日的遊行會有很多「色彩」。他舉例說,天主教香港區主教陳日君對普選被否決感到憤怒,而由大律師組成的「《基本法》四十五條關注組」則表示要快樂上街,而「民網」學者將帶希望和信念上街。

「民網」印製了二萬套共十款探討民主課題的《民主FAQ》普及教材小冊子,在遊行前一天開始免費派發給市民。遊行當日,「民網」更會在銅鑼灣鵝頸橋「街站」發起「一杯涼水行動」,派發一萬支瓶裝蒸餾水給遊行的市民解渴,為爭取民主的市民打氣。另外,「民網」還有義賣音樂光碟和書籍的活動。

「民網」未來的工作將環繞著已成立的「民間監察公平選舉委員會」,該會的召集人為港大法律學院教授戴耀庭,成員包括法律、傳媒、政治學者及其他專業人士。委員會的工作包括研究選舉法例及指引、監察選舉活動過程,拉票活動是否公平和公正、進行選民及票站調查、推動民主選舉意識等。

「民網」也會成立「政治人才來源研究小組」,詳細研究如何透過重整諮詢架構、地方行政、政黨發展等渠道,培育政治人才。

「《基本法》四十五條關注組」在六月二十九日發表了《非專責小組報告書》。關注組表示,報告書是針對港府的「政制改革專責小組」在改革建議上的不足而發表。內容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談及政制現時的弊病,包括未落實普選;特首認受性被質疑;立法會無力改變現況;過時的「行政指導」模式等。


報告書第二部分提出必須改正時弊的目標,例如確保行政長官的認受性;改善立法會內代表權的不公和不均衡;鼓勵發展成熟政黨等。

報告書接著提出了一些方案和原則,如加大選委會數目,直接由公眾選出委員;提名制度民主化,以收窄功能界別的否決權範圍等。最後,報告書呼籲公眾就報告內容透過關注組的網站www.article 45.com,作出回應。

關注組成員、大律師湯家驊指政改專責小組的報告缺乏對時弊的分析,而且似有為政改而政改之嫌,缺乏方向性,也沒有定出時間表。他又說,關注組日後會就報告輯錄成書。

至於「七一」遊行當天,關注組在義工的幫忙下,在集合地點銅鑼灣維多利亞公園現場,以流動的方式向在場的民眾售賣光碟,光碟輯錄了湯家驊歌集和關注組電台A45廣播節目的部分精采片段。光碟的售價為港幣二十元。關注組希望籌得的收入可以用來租借地方給現時義務做電台製作的年青人,免去每次做完節目後要「朝搭晚拆」之苦。

遊行當日,關注組會高舉印有關注組標誌、金底藍字的大型垂直橫額作地標,讓群眾容易找到他們。他們當天會穿上背後印有「你我同心、改變香港」(”We’ll make a difference”) 的T恤。

關注組成員、立法會議員吳靄儀表示,去年「七一」,律師們因為不懂得如何遊行,所以發起了集體參加遊行。至於今年,關注組未有向法律界發起遊行,因為他們認為港人的遊行風氣已經相當成熟。她認為港人近年的政治意識提高了。她舉例,在九七前,若有五千人為政治訴求上街已經是「喜出望外」,但現在可以預期三十萬人。至於關注組的「七一」訴求,吳靄儀表示只有一個,就是「爭取普選」。

遊行過後,關注組的成員會暫時停止A45電台工作,專注於立法會選舉工作上,但電台的節目仍會繼續,他們已找得時事評論員毛孟靜幫忙主持節目。

此外,「民主動力」的「區議員監察小組」舉行十八區民主派區議員呼籲市民參與「七一」遊行、以及在九月的立法會選舉中投票的記者會。他們在聲明中指出,「香港人要衝出當局就政制改革所設定的鳥籠,充分掌握自己的命運,在今年的盛夏,再次創造歷史,為我們的下一代,帶來更民主更問責的政府」。他們會繼續高喊「還政於民」的口號,爭取○七、○八年普選。


黃大仙「前線」區議員陶君行表示,最近社會上有很多人按照當權者的喜好,刻意調低「七一」遊行的調子,不要叫「還政於民」,甚至說七月一日要慶回歸,他對於收回「還政於民」的做法,感到非常之遺憾,因為這是港人退無可退的抗爭,今年中央政府一連串的動作,如愛國論、人大釋法、否決普選等,讓港人知道唯有站出來爭取民主。港人不應該為了達到與中央溝通,將自己的原則變成策略。

深水(土步)民協區議員梁有方質疑,現在中央政府及港府一再強調要搞好香港的經濟的真正目的。他說,回歸兩、三年後,香港並沒有發生過數十萬人上街遊行的情境,而當時政府卻隻字未提搞好經濟這套,而是提出為《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立法。「由上可見他們改善經濟無方,改善民生無力」。

他說,他對港府由最初的有期望到現在的沒有任何期望,但沒有期望並不代表坐視不理,像去年幾十萬名市民,知道自己需要什麼,為下一代著想的情況下,自發站出來上街反廿三條立法,爭取香港人的自由、民主,捍衛人權和法治。所以民主是要自己爭取的。

東區民主黨區議員黎志強指出,普羅大眾未能透過傳媒等表達自己的意見,若連他們上街的權利也剝奪,這是完全不合理的。他認為不停地打壓、孤立和誣蔑遊行人士,是對他們最大的侮辱。遊行人士並非在搞革命,而是在表達意見。

黎志強說,去年「七一」後翌日股票市場開市,他記得是上升的,由此證明政治的發展、政制的改革與經濟的發展是同步的,不能夠畸形地發展。

他說,他非常敬佩支聯會主席司徒華,司徒華曾說過「堅持下去就是勝利」,市民要繼續爭取○七、○八年普選及還政於民。

他希望中央及港府不要視市民上街遊行為「對抗」。他同時希望港人繼續提高警覺,因為二十三條這把刀仍擱在大家的頸上,現在只是用布遮住。

另外,六月三十日,政黨「前線」舉行了「白色記者會」,交代「七一」遊行的安排。前線並且發表聲明,指擔心「七一」前夕,社會出現的祥和氣氛是否中共慣用的統戰策略。聲明指與中央溝通的前題必須有原則和尊嚴,若要放棄原則來換取溝通,那是本末倒置,因為「他們的良心又叫我們不能淡忘「六四」屠城,亦不能對近期的名嘴封咪、人大釋法及議決扼殺雙普選視若無賭」。


前線將會繼續使用「還政於民」的口號,因為那是基本的民主核心價值。遊行當日,前線除了會安排十二輛巴士在不同地區接載參與遊行的市民外,在現場更會派發「遊行孖寶」:太陽帽和一對吹氣的「爭民主」發聲棒。

前線召集人劉慧卿表示,面對中央政府和有財勢的人,市民在「七一」站出來支持是很重要。

另外,多間大學包括香港大學、中文大學、科技大學、理工大學、城市大學、浸會大學生會透過電郵、民主牆及簽名活動,呼籲學生參加七一遊行。而多個團體包括中學生聯盟、職工盟、前Z芋B新婦女協進會、香港學生專上聯會、支聯會、街工、民主黨、先驅社、七一人民批等均呼籲市民參加遊行。(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移交七年 中國操控日深 港人不滿遽升
港人爭民主 改變中國人態度
南非雇兇殺人 曾慶紅中港臺玩黑道 國内遭暗控
港遊行主辦單位網站被盜用發假資訊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