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君:微軟西雅圖

少君
font print 人氣: 3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7月10日訊】我到過這個世界上許多的城市,雖然它們都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腦海中,但西雅圖卻是讓我很想再去的城市之一。特別是女兒安娜,她書桌上的那張兩歲在西雅圖微笑的照片,讓她在過去的許多年裡常常問我:我們甚麼時候再去那個地方?

是啊,我們甚麼時候再去那個地方—那裏不是威尼斯,但處處可見湖泊海洋;那裏不是紐約,卻住著世界的首富;那裏不是巴黎,但浪漫的氣氛卻絲毫不遜於任何地方;那裏是女兒童年的一段記憶,是一個因電影《西雅圖夜未眠》而聲名大噪的城市。我們無法忘記,那滿街的藝術品、雕塑、噴泉和一片片漂亮的磁磚牆壁;也無法忘懷那每個街角都存在的咖啡店,那空氣中飄浮著的咖啡香醇,那調和著咖啡獨特香氣的音樂……。今年,當安娜十歲的這個暑假,我們全家毫不猶豫地登上了飛往西雅圖的班機……

經過三個多小時的飛行,在孩子們興奮的歡呼聲和濛濛的細雨中,我們再一次見到久違的西雅圖,這讓我不禁想起當年在看《西雅圖夜未眠》電影時的激動和感慨。

《西雅圖夜未眠》講述的是一個喪妻的男子久久沉浸在痛苦中,在他的小兒子的幫助下通過全國廣播的談心節目在茫茫人海中找到了自己的新的伴侶。這個故事十分浪漫,甚至有脫離現實的色彩,然而貫穿影片中的那一股淡淡的哀愁,一絲淺淺的溫柔,那無窮無盡的愛意,卻使觀眾能完全沉浸在影片所營造的氣氛中,為主人翁或悲或喜,當影片結尾父子兩人離開帝國大廈,而女主人翁安妮站在寂靜且空無一人的頂層時,觀眾無一不被感動,為他們的錯過而傷感,但接著柳暗花明,兒子又帶著父親尋包回來,使有情人終於見面,真可謂是一種緣份。雖然影片像很多好來塢大片一樣離奇而充滿幻想,但很多觀眾依然願意去相信它是真實的。湯姆.漢克斯將一個中年喪妻而鬱鬱寡歡,對兒子充滿愛意的成熟男子的性格角色展現得淋漓盡致,讓觀眾不僅記住了這個美妙的故事,同時也記住了電影中那個花光水色的美麗城市—-西雅圖。

一、西雅圖的天空

在美國,西北部的華盛頓州常被稱為綠州,而華盛頓州州府所在地西雅圖,則被稱為常青城。顧名思義,青者綠也,而常青,即四季皆綠。西雅圖是一個不可思議的城市。它海拔最低,卻有古老的冰川,活躍的火山和終年積雪的山峰。西雅圖又是一個得天獨厚的城市,它擁有青山、湖泊,擁有港灣河道,擁有溫潤的氣候,如春的四季。無論是在美國本土,或是在世界各地,幾乎找不到第二個城市能像西雅圖那樣,山巒、平地都被密密的、幾近原始的森林所覆蓋。市區內外皆襯飾著幽靜的港灣、河流、綠樹,掩映著色彩豐富的街市。而在環繞著城市的青山之中,又錯落地隱藏著幾十個大小不等的湖泊。樹木蓊鬱,草地青蔥。甚至飄來飄去的雨,輕輕掠過的風,都帶著青綠的顏色。

西雅圖的歷史,只有短短的一百五十年,遠古時期居住在此的印地安人,靠著打獵和捕魚維生,在深山林野中過著自給自足的部落生活。十八世紀末航海探險家發現此地,而到1851年才有經營木材業的白人定居西雅圖。西雅圖建市於1869年,拓荒者們就直接將這新城命名為此地酋長西爾斯(Sealth)的名字,因為口語誤傳,最後便成為了西雅圖(Seattle)。1897年阿拉斯加掀起淘金熱,淘金者多經此往返,促使城市迅速發展。20世紀初人口已逾數萬。1914年巴拿馬運河通航,1917年建成連接普吉特灣與華盛頓湖的運河,進出口貿易開始蓬勃發展。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成為發達的工業城市。現在這裡是著名計算機軟件公司微軟的基地,也是美國主要的飛機製造公司波音公司的總部所在地。

最初的西雅圖由七座大小不一高低不同的山丘組成,但其中最陡的丹尼坡(Denny Hill)早在上個世紀被西雅圖的愚公們剷平,作了碼頭區填海之用。除了起伏不斷的山坡,「水」也是西雅圖給人的一大印象。貨輪往返頻繁的普吉特灣(Puget Sound)位於西側,東邊為狹長的華盛頓湖(Lake Washington),北面的聯合湖(Lake Union)以運河連接左右的海與湖;在三面環水的情況下,天空不時還下些或大或小的雨,難怪西雅圖人自稱這裡只有兩種顏色︰晴天的翡翠綠,陰雨天的灰白。翠綠也罷,灰白也罷,這就是西雅圖展露在人們面前的一種特殊的魅力與誘惑,是在別處難以見到的獨特風光。西雅圖的南邊就是著名的奧林匹克和雷尼爾兩座國家公園,在天氣晴朗的日子裡,抬頭便可欣賞雷尼爾雪山的美景。整個城市四面環山抱水,空氣清新,得天獨厚的天然優勢,讓西雅圖連年都被評選為全美最適合居住的城市。

從機場出來,我們沿著五號高速公路北行,這是條在依山傍海的碧水綠野之間貫穿美國西海岸的交通大動脈。此時的五號高速公路裹在淡淡的風雨雲霧之中,我對執意要直接去市中心的兒女說,我們現在真可謂是風雨兼程啊。但是伴隨著湍急的車流和淡淡的風雨雲霧,我心裏卻是百般的情願,特別是當我遠遠地看到安詳地臥睡在港灣山海碧水綠野懷抱中的那座城市時。有時常想,是誰把「西雅圖」這個名字的翻譯的如此美麗,讓人一到它就有一種令人神往的感覺。我們的車在疾駛著,隨著道路的忽上忽下,西雅圖的身影忽隱忽現,無法看清她那天然飄逸的曲線落在何處。安娜和丹尼靜靜地望著前方,好像惟恐驚動這清麗、諧和、靜謐的畫影,彷彿前面是一幅帶著幾屢纏綿的晨霧和睡夢依稀的海市蜃樓。

漸漸的,那雲蒸霧潤中的大地標誌(Mother Earth Symbol)和高聳入雲的太空探針(Needle of Spacea nd Time)映入我們的眼簾,這些都曾是西雅圖博覽會的驕傲,雖已是不惑之年,但英姿還在。進入歷經滄桑的老城區,我所駕駛的今年出廠的新車,也抵不過這濃厚的歷史,在行人稀少的街道上,它也要緩緩而行。西雅圖在美國真的不算大城,但是卻不乏精深和誘人,它有一種仿若人與自然的心靈之約,讓你怦然心動,讓你眷戀。就像這裡盛產的三文魚(Salmon),從這裡出生,再游進大海逐漸長大,幾年後在大海中經歷了千難萬險,倖存後又返回這裡,完成他們的臨終使命–生兒育女。如此往復,生生不息!

西雅圖能有今天的美麗,首先要感謝的是那位叫西爾斯的酋長。十九世紀,美國白人拓展領土已達北美洲西北角,開始侵蝕當地的印第安部落。美國政府強行慾以十五萬美元買下位於現今普吉特灣的二百萬英畝土地。當時,索瓜米希族(Suquamish)的酋長西爾斯以一篇動人與意味深遠的聲明,闡述了人與土地、萬物密不可分割的關係。這篇聲明發表在1851年,是西雅圖乃至美國歷史上一份極重要的聲明,這就是西爾斯酋長著名的演說詞《西雅圖的天空》:

「你們怎能把天空、大地的溫馨買下?我們不懂。

若空氣失去了新鮮,流水失去了晶瑩,你們還能把它買下?

我們印第安人,視大地每一方土地為聖潔。在我們的記憶裡,在我們的生命裡,每一根晶亮的松針,每一片沙灘,每一撮幽林裡的氣息,每一種引人自省、鳴叫的昆蟲都是神聖的。樹液的芳香在林中穿越,也滲透了印第安人自亙古以來的記憶。

白人死後漫遊星際之時,早忘了生他的大地。印第安人死後永不忘我們美麗的出生地。因為,大地是我們的母親,母子連心,互為一體。綠意芬芳的花朵是我們的姊妹,鹿、馬、鷹都是我們的兄弟,山巖峭壁、草原上的露水、人身上、馬身上所散發出的體熱,都是一家子親人。

……

溪中、河裡的晶晶流水不僅是水,是我們世代祖先的血。若賣地給你,務請牢記,這地是聖潔的,務請教導你的子子孫孫,這地是聖潔的。湖中清水裡的每一種映像,都代表一種靈意,映出無數的古蹟,各式的儀式,以及我們的生活方式。流水的聲音不大,但它說的話,是我們祖先的聲音。

河流是我們的兄弟,它解我們的渴,運送我們的獨木舟,餵養我們的子女。若賣地給你,務請記得,務請教導你的子女,河流是我們的兄弟,你對它,要付出愛,要週到,像愛你自己的兄弟一樣。」

這是一百多年前一個印第安酋長發自肺腑的演說詞,一篇有如散文詩一般的宣言,訴說著人與自然的親密關係,敘述著白人的劫掠與印第安人的擔心;訴說著松針的芳香與河水的晶瑩,敘述著對山川大地的不捨︰

「白人不能體會我們的想法,這點,我知道。

在白人眼裡,哪一塊地都一樣,可以趁夜打劫,各取所需,拿了就走。對白人來說,大地不是他的兄弟,大地是他的仇敵,他要一一征服。

白人可以把父親的墓地棄之不顧。父親的安息之地,兒女的出生之地,他可以不放在心上。在他看來,天、大地、母親、兄弟都可以隨意買下、掠奪,或像羊群或串珠一樣賣出。他貪得無厭,大口大口吞食土地之後,任由大地成為片片荒漠。

我不懂。

你我的生活方式完全不同。印第安人的眼睛只要一看見你們的城市就覺疼痛。白人的城裡沒有安靜,沒地方可以聽到春天裡樹葉攤開的聲音,聽不見昆蟲振翅作樂的聲音。城市的噪音羞辱我們的雙耳。晚間,聽不到池塘邊青蛙在爭論,聽不見夜鳥的哀鳴。這種生活,算是活著?

我是印第安人,我不懂。

清風的聲音輕輕掃過地面,清風的芳香,是經午後暴雨洗滌或浸過松香的,這才是印地安人所願聽願聞的。

印第安人珍愛空氣:人、獸、樹木都有權分享空氣,靠它呼吸。白人,似從不注意人要靠空氣才能存活,像坐死多日的人,已不能辨別惡臭。若賣地給你,務請牢記,我們珍愛空氣,空氣養著所有的生命,它的靈力,人人有份。

風,迎著我祖父出生時的第一口氣,也送走它最後一聲的歎息。若賣地給你,務請將它劃為聖地,使白人也能隨著風嚐到牧草地上加強的花香。

務請教導你的子女,讓他們知道,腳下的土地,埋著我們祖先的骨骸;教你子弟尊崇大地,告訴他們,大地因我們親族的生命而得滋潤;告訴他們,印第安人怎樣教導子女,大地是我們的母親,大地的命運,就是人類的命運,人若唾棄大地,就是唾棄自己。」

讀到這些哀愁的警語,有太多的無奈與無望。我們都知道空氣、陽光、水都是生活上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過去,我們總認為它們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現在,透過商業化的買賣,這些本屬自然的東西,由於越來越少,呈現出不同的價值。比如,你若想買到空氣好陽光充足的房子,必須支付較為昂貴的成本代價。要喝較為潔淨的水,也需花錢才能取得。一百多年前的這位酋長,卻早已預見到了這種危機,透過他心靈的宣言,請異族疼愛他的子民;把人與人、人與地球,如何和平共處的理想與目標,藉著宣言清清楚楚表露在世人眼前。雖經時空轉換,依然能引起我們現代人的共鳴:

「我們確知一事,大地並不屬於人;人,屬於大地,萬物相互效力。也許,你我都是兄弟。等著看,也許,有一天白人會發現:他們所信的上帝,與我們所信的神,是同一位神。

或許,你以為可以擁有上帝,像你買一塊地一樣。其實你辦不到,上帝,是全人類的神,上帝對人類憐恤平等,不分紅、白。上帝視大地為至寶,傷害大地就是褻瀆大地的創造者。白人終將隨風消失,說不定比其他種族失落的更快,若污穢了你的床舖,你必然會在自己的污穢中窒息。

肉身因歲月死亡,要靠著上帝給你的力量才能在世上燦爛發光,是上帝引領你活在大地上,是上帝莫明的旨意容你操縱白人。

為甚麼會有這種難解的命運呢?我們不懂。

我們不懂,為甚麼野牛都被戮殺,野馬成了馴馬,森林裡佈滿了人群的異味,優美的山景,全被電線破壞、玷污。

叢林在哪裏?沒了!
大老鷹在哪裏?不見了!
生命已到了盡頭,
是偷生的開始。」

今日,讀到西爾斯酋長這些令人動容的話語,我們才理解西雅圖人,為甚麼會在保護自然風光上,不遺餘力,前仆後繼。

二、走進西雅圖

西雅圖是一個依山傍水的美麗城市,在離市中心不遠處就有長達十八英里的華盛頓湖和聯合湖交匯貫通,廣闊的水域加上在城市中任何一個地方都能看到的白雪皚皚的山峰,使得這個山中有水,水中有山的城市散發出無窮的魅力。

凡是來西雅圖的人,很少有人會錯過太空針塔(Space Needle),因為它西雅圖的地標,也是西雅圖名信片必有的景觀。安娜和丹尼興奮地乘著透明電梯登上了六百英尺高的塔頂,冒著細雨俯瞰三百六十度的西雅圖街景。人們常說到西雅圖沒有登過太空針塔,就像到巴黎沒有登過埃菲爾鐵塔一樣,這使得太空針塔成為西雅圖最熱門的旅遊景點。這座太空針塔是威斯丁飯店總裁Edward Carson為當年西雅圖博覽會所設計的,其奇特的造型就像是一個飛碟立在細細長長的金屬上面,整體設計非常前衛,這正符合當年博覽會迎向未來的主題。正是因為其頂端是以UFO為藍本設計而成的,當地居民中流傳者一個笑話:太空針塔是地球發生大劫難時,美國總統逃往宇宙的專用飛船。

西雅圖最新一個讓人浮想聯翩的建築,就是在2004年5月建成的中央圖書館,而我們正好趕上了它的開張。這個全美最新、耗資最大、設計最新穎的圖書館,現已引起美國主流社會的廣泛注意,並挑起知識界熱烈討論的一個新話題:在互聯網十分普及的今天,傳統的圖書館是否還有存在的必要?但曾設計過北京中央電視台大廈和許多著名建築的,荷蘭籍世界大師級建築設計師庫哈斯(Rem Koolhaas),用這座近二億美元構造的,近乎完美的後現代主義的藝術傑作,向人們展示了圖書館在傳統和現代以及未來人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我還從沒看過一個圖書館被前來參觀的人流所包圍,這座全部用菱形玻璃所包裹的奇特大廈,從裡到外都是一件精心彫琢的藝術品。這裡四處都是感歎的聲音,樓上樓下照相機的閃光燈閃個不停,圖書管理員都成了臨時解說員。安娜和丹尼歡快地跑上跑下,彷彿每一個別緻的書架,每一張設計特別的座椅,每一台新形的電腦,都像遊樂園的玩具一樣,讓他們好奇和興奮。新建的圖書館裡,不但有美國西北部最大的藏書和最先進的電子管理系統,還藏有一本世界上最大的書:《不丹,最後一個喜瑪拉雅王國的畫卷》。這本餐桌大小、重達59公斤的特大圖書已被載入《吉尼斯世界記錄》。為了幫助人們更多地瞭解這個夾在中國和印度之間的喜瑪拉雅山小國,微軟公司的人員全程參與了這本書的製作,整本書中的插圖全部都是微軟的員工長途跋涉到不丹,走遍不丹的山山水水而拍下的數碼照片,被出版界稱為:「本世紀一項最偉大的圖書工程之一。」

這座中央圖書館的建成,得力於波音公司和微軟的巨額捐獻,保羅─艾倫(Paul Allen)更是以個人的名義捐了一大筆錢。這或許也是西雅圖得天獨厚之處,重視生活品味的西雅圖人,又難得同時擁有這些肯於回饋這座美麗城市的富商。財富為西雅圖帶來了更多的文化發展空間,無形中也凝聚了居民間彼此的感情。

從圖書館出來,太陽居然跑了出來,雖然這千呼萬喚的太陽還躲在塊塊浮雲的身後,但卻毫不吝嗇地將大把大把金燦燦的光芒灑給遠處潔白的雷尼爾雪峰和波翻浪湧的港灣。派克市場(Pike Place Market)就是西雅圖鑲在這港灣上的一顆寶石,也是這座城市過去和現在的縮影。這是一個在北美很少見到的頗具規模的農貿市場,好像北京的中關村農貿市場,各色小攤、小店、民間藝術融為一體。走進去,人聲鼎沸,熱鬧異場。市場門口賣鮮花的攤子,擺滿了各式各樣的花朵,彷彿為迎接遊客的到來,已經練好了身段,鬱金香、玫瑰、百合,都各有不同的姿勢!

派克市場始建於1907年,當時西雅圖的農民們為了要避免中間商的剝削,便開始將自己種植的新鮮蔬果自行運送至派克市場來出售,最初的攤子只有幾十個,也僅限於蔬菜水果而已,然後開始有了螃蟹、龍蝦和鮭魚的攤子,慢慢的,也有了小吃店和禮品舖,久而久之,派克市場的規模越變越大,攤子的種類也就慢慢多了起來。這座歷史悠久的市場,如今還能夠屹立不倒,則是要感謝那些在1970年,反對政府拆除舊市場時的市民們,他們不但保住了這座歷史性的建築,還捐款將派克市場在原地重新翻修,將舊有的帆布頂改成現在堅固的屋頂,使派克市場煥然一新,熱鬧、活潑,充滿了生氣。

當你走向派克市場時,最鮮明的招牌就是位於頂樓上的「Public Market Center」大大的招牌,招牌上還有一個鐘,夜晚會亮起漂亮的霓虹燈。招牌下有一只漆成金色的小豬,它的名字是「Rachel」,這是當年籌募整修經費時所留下的紀念吉祥物。進門處有一個大魚攤,賣魚的魚夫紅紅的臉蛋,穿著紅紅的橡皮圍裙,響亮的嗓子,特憨厚的表情。一個幾十年的傳統是,如果顧客買了一條魚,魚夫便遠遠地站到櫃檯最遠的兩端,伴隨著銅鑼般的吆喝聲,這條魚就從一個小伙的手上遠遠地甩到另一個小伙的手上。周圍總會聚起一堆人,隨著碩大的一條魚騰空而起,大家齊聲鼓掌喝采,讓氣氛high到最高點,添增了不少樂趣。在這種傳統儀式裡,人們重溫的是那種已在現代生活中遺忘了的簡單和無憂無慮的快樂。這裡除了肥美壯碩的北美鮮魚,最令人垂涎的還有螃蟹和大龍蝦,在攤子上你可以任意挑選你想要吃的海鮮,讓魚夫們現場用水煮熟,你就可以當場嚐鮮,或是打包帶去市場外頭的小公園裡,去享受一頓豐盛便宜的海鮮大餐。

市場外頭的小公園有一個高大的圖騰和一片綠地,公園以當年負責派克市場重建工程的建築師維特史坦柏名字命名,可見市民對他的崇敬和感謝。這座海灣邊的小公園是遊客和附近上班族最佳用餐和約會的地點,一份味美的海鮮再配上一杯香濃的咖啡,你便融入這片潔淨的天空、碧綠的草坪、湛藍的海灣的西雅圖了。

如果你來到西雅圖想回味一下《西雅圖夜未眠》電影中的場景,派克市場裡的Athenian Inn餐廳,就是電影中朋友勸湯姆.漢克斯早日走出喪妻陰霾那場戲的實景,餐廳裡到處掛著《西雅圖夜未眠》的電影海報。我選了個靠窗的位置坐下,一時之間,情緒好像回到《西雅圖夜未眠》的浪漫年代……。突然間,安娜和丹尼拉著我往外衝,原來餐廳外面,有一組街頭藝術家的表演開始了,那是一個四人小合唱,典型的motown風格,沒有任何樂器,四個人的和聲卻唱得極富韻律,心中的快樂表達得淋漓盡致,非常有感染力。對西雅圖人來說,工作之餘到這裡晃晃,來一點小吃,喝一杯特色咖啡,聽這些街頭藝人唱唱歌、彈彈琴,該是一個很優閒的享受。

說到咖啡,在西雅圖你走在路上都能聞到咖啡的香醇,從StarbucksCafe、The Seattle’s Best Coffee、Tully’s Coffee一直到Torrefazione Italia,以及迷你的Espresso Bar,西雅圖幾乎每個街角都被咖啡店佔據了。拿杯咖啡走在路上,已成為西雅圖一個迷人的城市風景,這是在北美其它城市所無法體驗到的。這個城市彷彿是被咖啡所淹沒,而且每間咖啡店裡都能聽到輕曼的音樂,讓你感受著嗅覺和聽覺上的浪漫,身處西雅圖,你才體會到甚麼叫「味道好極了」的感覺。

當然,喜歡咖啡的人,到西雅圖很少不去朝拜那個將咖啡文化變為流行文化的星巴克咖啡館(Starbucks Coffee),1971年癡迷烘焙咖啡豆的美國人傑拉德.鮑德溫和戈登.波克在派克市場內開張的那家店,就是如今有六千間分店的星巴克公司的第一家店。店內的裝潢和擺設大部份都維持著原貌,但是因為這棟商場曾經改建,所以店面其實是裝修過的,而且也較原來的店面大一些。看著這個生意興隆如初的老店,讓我想起將星巴克成功推向世界的現任老闆霍華德.舒爾茨的名言:我們的使命是告訴消費者甚麼是極品咖啡;我們的目的是為咖啡館創造迷人浪漫的氣氛;我們的夢想是讓星巴克跳出傳統公司的窠臼。

星巴克的成功,是一個不可思議的故事。一個只有20多年曆史的傳統零售業,從當年每天只有幾百美元的營業額,到今天幾十億美元的銷售業績,實屬奇蹟。

目前在西雅圖可以和星巴克並駕齊驅的咖啡連鎖店是西雅圖最佳咖啡(Seattle’s Best Coffee),這是一家比星巴克歷史還早的咖啡店,由Stewart兄弟共同創業,強調北歐的情調與風味,提供儘可能多種類的咖啡飲品,並以烘焙多種口味的咖啡豆而聞名。西雅圖最佳咖啡以Espresso為基調,店內受歡迎的招牌咖啡是Caffe Latte、Cappuccino、Caffe Mocha,咖啡濃而香。對於不常喝咖啡,但是喜歡泡在咖啡館裡的人而言,這可真是一個小小的天堂,壁爐和舒適的沙發是它的一大特色,舒適的環境,不錯的音樂,再捧本喜歡的書,真讓你坐下就不想再走出去!

除了咖啡,西雅圖還有一種東西讓你喝後終生難忘,這就是西雅圖Chowder湯。其實Chowder是美國到處都可以喝到的湯,但西雅圖的Chowder湯因為是由新鮮的魚肉、蛤肉、蚌肉、牡蠣、蟹、蝦以及切碎的培根、芹菜、胡蘿蔔、番茄、馬鈴薯、鮮奶油和洋蔥烹煮而成,因此湯非常的濃綢味鮮且營養豐富。來到西雅圖如果不吃海鮮,那麼好玩的程度已經減去一大半了,如果不能好好地享受一碗道地的Chowder湯,簡直是錯失人間的一大美食。

第一次來到西雅圖的人,大都會參加一個叫地下之旅的節目,負責地下之旅的解說員各個能言善道,都是自我調侃和說笑話的高手。在行程開始之前,解說員說今天的西雅圖應該感謝1889年的那場大火,因為在這場大火之前,西雅圖因為地勢低的關係,每逢漲潮就會淹水,一天有兩次,街上充滿了從抽水馬桶溢出的污水,又因為馬路上有許多坑坑洞洞,有一次因為積水過深還淹死了一個小男孩,政府因此要求兒童必須學會游泳,成為西雅圖的一個大笑話。又因為早期西雅圖以木材生意為主,整個城市像是一座大型的鋸木場,滿城滿街都是木屑。1889年的這場大火燒燬市區九成以上的房子,幾乎將西雅圖夷為平地。在大火之後,政府正研究重新規劃這個城市建設時,等不及的商人已經開始蓋樓房了。當政府決定要將市中心這一帶積水嚴重的地區以填土的方式來墊高地面時,先前搶蓋的樓房早已完工,所以,這些樓房的一樓在地面填高之後變成了地下室,於是在二樓又加開了一個大門,形成一棟房子有兩個大門的有趣景象。另外一個有趣的現象是重建的樓房裡,有一半以上的建築物都是出自同一位建築師Elmer Fisher所設計,所以這些紅磚造的樓房在視覺上還頗有整體感。

地下之旅的範圍就在拓荒者廣場(Pioneer Square)附近,你會看到當初的飯店、百貨商場和廁所,甚至廁所裡面的馬桶都還保留著,地下街道的燈光灰暗又潮濕,進入眼簾的是蜘蛛網、灰塵、老舊毀壞的水管和傾倒的牆面,……走在這時光隧道般的歷史中,讓你感到百年光陰如此之短,短的伸手便可觸及。想像著一個個花枝招展的女人從身邊走過—-當時西雅圖市政府百分之八十七的稅收來自一群年青的妓女。令人不禁感歎女人的偉大—-不僅能養孩子,還能養活政府。難能可貴的是,今天的西雅圖人並沒有改寫他們奶奶或老奶奶的這段養家史,從而讓我們,從歷史的角度上對「人」,無論是男人或是女人,都產生一種敬意。其實,有時乾乾淨淨的東西凡而不能讓人相信,尤其是歷史。

在拓荒者廣場上有一根圖騰,還有一個小亭和西爾斯酋長的雕像。關於圖騰還有一段有趣的歷史,因為原始的圖騰是1890年從阿拉斯加一個印第安部落偷到西雅圖的,所以在西雅圖大火燒燬之後,西雅圖政府曾經將毀壞的圖騰連同一筆經費運給那個部落,請他們代為補修這根圖騰。但是經費送出後卻沒有了下文,因為部落認為這筆錢是賠償圖騰被盜的費用。後來西雅圖政府只好又籌了一筆錢向他們購買這根圖騰,也就是現在所看到的這個圖騰。

要想把各種各樣的圖騰一次看個夠,就必須到位於第一大道和大學街交口的西雅圖美術館(Seattle Art Museum)走一趟。這個外牆由不同顏色的磁磚裝飾而成的美術館,其長期展出的部份主要以印第安藝術文化為重點,它包括了北美地區最好的原住民藝術品創作,如面具、圖騰、手工藝雕刻品等,其數量和品質都堪稱是全美第一。

美術館門口有一座高達四層樓的雕像:手拿鎯頭的工人(Hammering Man),雕刻藝術家Jonathan Borofsky在完成這座雕塑品之後,還特地在他的手臂上加裝了馬達,展示工人的辛苦無度,希望西雅圖的市民能夠對為這座城市付出辛苦工作的工人朋友心存感恩。因為西雅圖今天的繁榮和美麗,沒有這些付出最多、薪水最少的工人,是不可能實現的……。

三、西雅圖的驕傲

有一次在大陸參加一個高科技的討論會,突然收到一個手機短訊:男人三十是奔騰,四十是微軟,五十是松下,六十是聯想。正好台上是微軟中國公司的總裁在發言,不遠處則坐著英特爾的銷售總監和聯想集團的總裁柳傳志,再想到自己剛過四十歲,不禁笑出聲來,周圍的人看後亦笑成一片。

微軟(Microsoft),在美國是一個響亮的名字,它和視窗(Windows)、辦公室(office)等著名的電腦軟件聯繫在一起,這些產品不但完全改變了計算機使用者的工作狀態,也改變了這個世界的許多行為方式。所以,在西雅圖,微軟不僅僅是一個家喻戶曉的品牌,而是他們的一個驕傲。

這次到西雅圖,對喜愛電腦遊戲的丹尼來說,神秘莫測的微軟總部,是他心目中的聖地。我在達拉斯時的朋友袁坡現在微軟公司工作,他帶我們全家對微軟做了一次「掃蕩」式的參觀:

微軟雷蒙德(Redmond)辦公區像是一個大的花園,處處鮮花掩映、綠樹參天,林間到處是啾啾的鳥鳴聲,令人感到安靜和清新。辦公區由一大片二至五層的小樓組成,樓房一般是白色牆面配上寬大的深綠色玻璃窗,與周圍的環境十分協調。在這裡你看不到巨大的微軟標誌,只在一些路口,才能夠看到一個寫著「Microsoft」的石碑。我們先進入的八號樓曾經是蓋茨辦公的地方,而34號樓則是他現在辦公的地方。微軟到底有多少座樓,恐怕沒有人能弄清楚。每一個辦公樓基本上被一個產品小組佔領,只有微軟自己的員工可能說的清楚,幾號樓是Office樓,幾號樓是Exchange:例如五號樓當年是Windows95的開發基地,而二十五號樓是Windows2000的開發基地,十八號樓是Office2000的開發基地。但對於如我這樣一個外來訪客來說,即便你置身微軟的樓群之中,也難以琢磨,這個恬靜如同校園一樣的公司,為甚麼能夠衍生出咄咄逼人的氣勢,能夠從BASIC語言開始,直至佔領全球個人電腦桌面平台?

微軟的成功是多方面的機遇,但比爾.蓋茨的個性化理念,不能不說是使微軟走向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八十年代初期,美國各大公司開始時髦建造大開間的集體辦公區,但微軟公司則堅持讓每個員工都擁有一個約十平方米的私人辦公室,努力為員工提供一個個性化的空間。我們在走馬觀花的參觀中,從董事會的會議室到一般員工的工作間,發現每間辦公室都十分地簡潔,裡面大都只擺著文件櫃、電腦及電腦桌和二三把靠椅。袁坡說在微軟不論是高級管理人員,還是新來的大學生,在辦公室的分配上,基本一視同仁。走進辦公室,裡面陳設最大限度地張揚了主人的個性和喜好。辦公室裡最常見的是主人家庭成員的照片,還有形形色色的工藝品、畫像,有人甚至養了幾隻小老鼠。因此,袁坡說,微軟公司的員工是最邋遢和不拘小節的。但這種邋遢和不拘小節並沒有影響他們智慧的發揮,可以說全體員工創造的奇蹟與比爾.蓋茨對辦公室別具一格的設計不無關係。

個性化的辦公室實際上給了員工一個開啟創造力的空間。創造是時下經濟和科技發展的主題,沒有創造就沒有時代的進步。對企業來說,人才競爭是市場競爭的關鍵和根本,而創造性人才的競爭又是人才競爭的關鍵和根本。如何充分挖掘和發揮人才的創造性才能,是每一個企業經營者面臨的首要課題。提高薪金、增加福利、提供培訓機會等當然是重要條件,但營造一個創造性空間也是必不可少的。迎合創造者特徵設計的獨立的工作環境,必定能夠最大限度地開啟員工的創造性思維,激發員工的創造性潛能,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效益。現在許多企業都實行大開間的集體辦公方式,雖然增強了員工的平等感,卻抑制了員工個性的張揚,同時也讓員工的隱私暴露無遺,會讓員工對企業產生不信任感。

據袁坡介紹,微軟全球現有六萬名員工,在西雅圖總部約有兩萬名員工。其中中國人約二千人,總數與來自印度的員工差不多。但印度員工在微軟有許多高層主管,而中國員工絕大部份為工程師,做管理的極少。這與中國工程師比較傳統的表達方式,不善張揚的個性有關,與中國員工進入微軟總部的歷史短亦不無關係。目前在微軟總部只有四位中國人有VP的頭銜,李開復、張亞勤從設於北京的微軟亞洲研究院提升,陳永正為全球副總裁兼中國公司CEO,劉鳳鳴為中國事務聯絡處的負責人。

如果說有一個人不小心掉了一千元美金在地上,但他不必浪費時間彎下腰去撿,因為在他彎下腰的四秒鐘內,他早已經能夠把這一千美元賺回來了,這人是誰?比爾.蓋茲!

比爾.蓋茲的錢到底多到甚麼程度呢?這樣說吧,邁克.喬丹曾經是美國最高收入的運動員,但把他一年的收入不吃不喝,都存起來,也要過三百年能和現在的比爾.蓋茲一樣有錢。如果把比爾.蓋茲的錢全部換成一元美鈔,可以從地球舖到月球,並且來回十八次,但是光是舖這些錢要一千五百年!

記得當年第一次來西雅圖乘遊艇游華盛頓湖時,船老大曾把船靠近一棟佔地頗廣,完全由原木包裹的住家,普通的快艇和自家的碼頭,並不比鄰居有很大的不同。當時被告知這就是微軟總裁比爾─蓋茲的家時,我到真是感到十分地驚訝,因為這和我所見過的豪宅相差甚遠,當時比爾─蓋茲的家竟是如此的接近自然,完全沒有世俗的富麗和堂皇。

‘礎{在比爾─蓋茲的新家旁人已無法接近,他結婚後住進蓋了七年的房子,據說是一座超級高科技武裝的宮殿。整個建築根據不同的功能分為若干個區,來訪者通過出口,就會產生其個人信息,這些信息會被作為來訪資料儲存到電腦中。計算機可以通過遍佈整個建築物內的傳感器,自動記錄整座住宅的動靜。從電視上看到它由幾個建築合組而成,下面都有通道相連接,有電影院,娛樂中心,健身房和巨大的游泳池,我很懷疑比爾─蓋茲會有時間用這些,因為他是個工作狂,連下班後都喜歡在辦公室加班。

有人感歎:可憐的比爾─蓋茲?有人則讚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

比爾─蓋茲是土生土長的西雅圖人,他出生於1955年,父親是律師,母親是老師,從小和兩個姐姐一塊在西雅圖長大。1973年他考進哈佛大學,在那裏他和現在微軟的首席執行官史蒂夫.鮑爾默住在一起,共同開發了BASIC編程語言的一個版本。在大三的時候,比爾─蓋茲離開了哈佛,並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他孩提時代的好友保羅─艾倫創建的微軟公司中。在計算機將成為每個家庭、每個辦公室中最重要的工具這樣信念的引導下,他們開始為個人計算機開發軟件。比爾─蓋茲的遠見卓識以及他對個人計算的先見之明成為微軟和軟件產業成功的關鍵。1999年,比爾─蓋茲出版了《未來時速》一書,向人們展示了計算機技術是如何以嶄新的方式來解決商業問題。這本書在超過60個國家以25種語言出版的書,在贏得廣泛讚譽的同時,也將微軟這個名字和它的產品,最廣泛地推向了世界。現在,微軟切入互聯網這一龐大市場的企圖,已經非常明顯,它將以XML為數據交換核心,SOAP為標準交換協議,利用UDDI和WSDL構建Web Service。信息服務、家電控制、無線通訊、辦公電子化等現代科技,都將成為微軟未來構建基本網絡服務的重要元素。

走出微軟總部,回首望去,一個佔地不足三百英畝的地方,聚集了如此龐大的軟件開發隊伍,這真是科技發展史上的一個魔方。這是支令人望而生畏的軟件大軍,正是由於他們的智力活動,轉化為一系列的構想和實施,使得「微軟」這個名字以及它的產品,充斥在世界的各個角落。

其實,微軟的員工雖然生活在一個香格里拉式的軟件仙境內,但他們身上的工作重負,卻永遠無法釋去。有人甚至說:微軟創造的這種環境也是一種圈套,誘使員工把一切的時間都投入工作。儘管在微軟工作很辛苦,但微軟卻吸引了全世界最優秀的軟件人員到公司工作,並把這些精英留在微軟。比爾.蓋茨是用甚麼力量,把全球最有活力和創造力的一群人吸引到微軟公司來的呢?除了微軟公司的整體形象和比爾.蓋茨的個人魅力,除了高薪和股票分紅,個性化和舒適的工作的環境,是吸引這些精英到這裡來的重要因素。袁坡說,許多人加盟微軟,就是為了這個綠色的工作環境而來。無論你在辦公室內多苦多累,但窗外卻是一片鳥語花香的美景,哪怕工作壓力再大,看到這一切,心情頓時會輕鬆一半。

我一直想知道,為甚麼比爾.蓋茨最終離開了東部的波士頓—-一座擁有哈佛和麻省理工的名城?為甚麼當初放棄了新墨西哥州的阿爾伯克基城—-微軟的創始基地?為甚麼沒有選擇加利福尼亞州的硅谷—-美國高科技和軟件開發之都?而是將微軟定居在西雅圖?這次,我終於找到了這個答案:是因為這個美麗的城市。

西雅圖是一個相對優雅和清新的城市,而微軟則是一個景色怡人的大公園。在這個北有雪山,南有海灣,山水環繞,花盛樹茂的地方,微軟人可以在這裡,充分地享受到,品質一流的生活,環境一流的工作……微軟以在西雅圖而驕傲,西雅圖則以有微軟而驕傲。

四、再見,西雅圖

從命理的觀點來看,西雅圖是一個很特別的地方。我來之前,一個印第安人曾對我說:北美洲有兩處被神特別保佑(blessed)的地方:一處是新墨西哥州的的桑塔菲(Sante Fa),另一處就是華盛頓州的西雅圖。這兩處令人陶醉(enchanted)的地方是宇宙的能量聚集之處,敏感的人在這裡很容易被激發活力(rejuvenated)。從中國風水學的角度來看,這裡依山傍水,山中有水,水中有山,山水環繞,陰陽平衡,確實是一個風水寶地。雖然舊金山和西雅圖有很多相似之處,都是海濱城市,都是多種文化融合交接之處,但我的感覺是,舊金山更多的是一種風流倜儻,而西雅圖則趨向於女性的陰柔和秀美。

在一、二十年以前,很少有人知道美國西北角瀕臨太平洋海岸的這個城市,甚至在美國主流的電視報紙,都很少提到這個名字。這造成了某種意義的隔離或孤立,卻孕育了這座城市的個性和特徵。於是這裡的居民自顧自地發展出自己的生活文化,不但產生了美麗的綠色和咖啡的飄香,同時也造就和壯大出微軟、波音和星巴克。流連在西雅圖,常常可以感受到一種歷史的悠遠,這在美國的城市裡不多見。對古印地安文明的消化吸收融會大概是形成這種現象的一個重要原因。

西雅圖特別的地方,就是沒有一般大城市的喧嘩。若是來到這裡,千萬讓自己放慢腳步,體會並享受西雅圖的悠閒與自在。朋友帶我們逛華盛頓湖中心的Mercer島時,那種鬧中取靜,曲逕通幽的感覺,猶如步入人間仙境。綠郁蔥蔥的大樹和寧靜的湖水,讓人很容易忘記世間的一切煩惱和競爭,悠哉閒哉的鴛鴦則讓人羨慕它們的福氣。水邊那些各種各樣造型別緻的房子會讓你看傻了眼,其中不乏豪宅,比爾─蓋茨的千萬豪宅就位於島對面的華盛頓湖畔。那種充滿了藝術感與靜感的生活品味,是曼哈頓和銀座的豪宅所缺少的。

西雅圖是富人和窮人都適合居住的地方。這裡有山靠海,森林茂密,河流縱橫,全世界十大富豪,就有三個住在西雅圖。這裡是微軟公司的總部,星巴克的發源地,波音公司更是曾在這盤踞七十餘年,不知製造了多少有錢人。但知道「退一步,海闊天空」這個道理的人都會在這裡活得很舒服。向各種人群都敞開胸懷,這就是西雅圖。即使遭遇地震,即使波音遷址,在這片湛藍的天空下,人們依然活得瀟灑自在。

走在城裡,路邊各式各樣的小店會讓你目不暇接。這裡的店很多是收藏文物的,特別是印第安文物。這些店裡都有很強的印第安文化磁場,進去後就會被融入一種古老的環境,周圍陳列著些甚至可以說是詭異的印第安圖騰雕塑,室內燃著香,幽幽地放著彷彿亙古時的音樂,讓人渾然不知處於何年何地。給我印象最深的那家叫艾利略灣的書店,書店之裝潢全是老木頭,它的粗實的書架和旋轉木梯,讓我想起了鳳凰城印第安人保護區內的古堡。書店附設咖啡廳內所飄出的咖啡味,浸漫在書的周圍,實在是很醉人的一種感受。走出書店,延著步行道,到處是窗明几淨的咖啡廳和露天咖啡座,聽說一入夜,附近的建築物就變成一座,在搖滾樂聲中顫抖著的不夜城。

在美國,西雅圖這個名字,對小資人來說,是湯姆.漢克斯主演的《西雅圖夜未眠》;對好動的人來說,是加里.佩頓領銜的NBA勁旅「西雅圖超音速」隊;但對於音樂愛好者來說,它與上世紀九十年代初的那場Grunge神話緊緊聯繫在一起,是所有搖滾青年心中的音樂烏托邦。

以傳統的眼光看,西雅圖作為美國一座安定、富足、美麗的城市,成為叛逆文化的中心似乎是不可思議的事情。然而,正是這個有著不眠夜傳統的城市,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音樂天才,這裡曾是世界聞名的搖滾樂之都,這裡孕育過在美國音樂史上著名的Grunge流派。在Grunge最輝煌的年代,西雅圖彷彿在一夜之間被音樂青年攻佔了,長發、破牛仔,宛如當年法國大革命時期的無套褲流行一時。然而在2002年4月20日,隨著Layne Staley的沉沉「睡」去,這座在Kurt Cobain死去之後一直搖搖慾毀的音樂聖城,終於在難以計數的Grunge迷心中轟然陷落了。這位自組了風光一時的Alice in Chainsye樂隊,並與Nirvana、Sound Garden和Pearl Jam一同締造了西雅圖Grunge音樂輝煌的少年英才,在毒品的侵蝕下飛向了迷幻中的夢想天國。

如果說由於Grunge運動使西雅圖成為了全美乃至全世界憤青心中的聖地的話,那麼Kurt Cobain和Layne Staley無疑就是這個Grunge神話的中心,他們的死在親手破滅了這個神話的同時,也讓這個神話更加完美。Grunge這桿搖滾樂的大旗,像所有傳奇和流行一樣,經歷了喧囂、輝煌、堅守之後,在當年那些文化憤青長大、出走、背叛和尋求安逸生活的遺忘中,終於從西雅圖的城頭緩緩飄落。這是搖滾樂歷史中的最後一次迴光反照,也是搖滾樂的宿命。我們依然活著、累著、愛著、恨著,西雅圖的新一代再也不會像當年的Kurt Cobain和Layne Staley一樣,在城市的邊緣哀傷地彈唱。他們現在熱衷的是電腦遊戲,是Game Boy,是Play Station,是X-box,是微軟最新開發出的各種軟件……。

時間實在是太匆匆,轉眼間又要打點行裝了。我們是在晚上,離開這座讓我們依依不捨的城市的。像其他的大城市一樣,西雅圖的夜景非常迷人,當夜幕逐漸低垂,燈光開始打亮的時刻,海面上也悄悄的偷取地面上的亮麗,披上俏人的綵衣。雖然這是第二次來到這裡,卻對這個城市產生了一種莫名的眷戀。當飛機凌空而起,透過舷窗我又一次看見了那皚皚的雪山,壯麗的銀妝在月光照耀下熠熠生輝。望著腳下漸漸遠去的燈火,我幾乎屏住了呼吸。人真是一種奇怪的動物,對一個城市竟然可以產生異樣的感覺,這對我來說是生平第一次。突然間,安娜那熟悉的聲音在我耳邊輕輕響起:「Goodbye,Seattle!」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清明之際,舍妹夫婦遠攜父母靈骨而歸葬於故鄉,余在海外,阻於國難不能奔赴,乃弔之以文,曰: 嗚呼!先父仙逝,十三春秋;先母駕鶴,亦近三月。憶思雙親,善良一生。育我兄妹,兼濟親族。力有大小,唯盡本分。載入家譜,亦有光矣。
  • 神韻交響樂團演出的西方交響樂曲,經常有有十分貼心的安排,樂曲的選奏也極富巧思,不論觀眾是否熟悉西方古典交響樂,在精采的樂音引領下,總會體驗到層層的驚喜與無盡的感動。
  • 只記得那個衣衫襤褸的長頭髮的女人,拖著一跛一跛的腿,挨個翻著垃圾桶找吃的,他一邊找一邊咧著嘴笑。那女人就是我要說的,我們村老人給我講過的苦命女人。其實提起來,鄉下的人,哪個不覺得自己命苦:幹不完的活,操不完的心,擔不完的驚,受不完的怕。
  • 鳳飛飛的歌聲無疑是台灣近代流行音樂史上非常重要的一頁,她演唱的台灣歌謠作品,為數雖然不多,寥寥數十首,創作年代卻從晚清到近代,風格迥異多元;更重要的是,身為台灣的女兒,面對每一首作品,無論是原唱或是重新演繹,都展現出歌者對傳承尊崇母文化的使命與信念。
  • 我要寫篇短文紀念我剛過世的朋友,林建興。林大哥生前寫道:「人一走,茶就涼,屬自然規律;人還在,茶就涼,為世態炎涼。」我喜歡喝茶,雖不擅焚香煮茶,但我知道,好茶哪怕茶涼了,餘韻裊裊,還是會讓人回味無窮。
  • 什麼是四聯體格式(tetractys)呢?「四聯體格式」是現代英國詩人雷‧斯特賓(Ray Stebbing)發明的一種詩歌形式,由至少 5 行 1、2、3、4、10個音節組成。
  • 這是我父親日記裡的文字 這是他的生命 留下 留下來的散文詩 多年以後 我看著淚流不止 我的父親已經老得 像一個影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