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雨:都是借錢惹的禍!

聞雨

人氣 9
標籤:

【大紀元7月14日訊】這幾年發生在新西蘭的中國留學生綁架案,禍根可追究到借錢。其中一個案例,受害者曾經借錢給綁架者,甚至讓對方共用自己的銀行卡。綁架者爲賴債,糾集同夥逼受害人再將車轉讓給他,還要“借”更多的錢,遭拒絕後,被劫持在自己車中的受害人遭到多次毆打。你信不信,他們兩人出國前是鄰居好友,父母都在同一單位工作。留學生借給朋友錢沒有出於惡意;借人家錢的很多學生,最初未必想賴掉,到後來恩將仇報,惹殺身之禍,可能雙方都始料不及。據了解,留學生之間亂借錢現象非常嚴重,一些學生胡作非爲、鋌而走險,可以說都是借錢惹的禍。

“小小財主”出國

小留學生們一個年齡比一個小,口袋裏的錢似乎一個賽一個多。我不明白,爲何他們的爹媽給他們那麽多錢?他們大概以爲供應的錢越多,海外的寶貝兒子(女兒)越安全,有錢便萬事大吉。除了學費生活費,每年給幾萬多到幾十萬零用錢,用得了嗎?當然用得了!小小年紀,你給多少,他花多少。有些家長開始還查查帳,控制其開銷。過不了多久,小腦袋瓜越學越精,要錢理由一大堆,父母哪裏顧得上說“不”。

我的朋友送兒子來奧克蘭讀書,兒子經常失蹤,幾個月學校家庭寄宿都找不到他,只有等他自己冒出來。他這邊包三餐的寄宿費照付,那邊住酒店,一點不在乎。我問朋友爲何給他那麽多錢?“他要買電腦、攷雅斯、買機票、看病。”但願不是性病。

“他的寄宿家庭從來沒有看他回家學習,哪裏有電腦?”我不得不講實情。但我知道,不管我說什麽,兒子要,他肯定還會給。怎麽有人在國內生意做得很大,管理大企業,可面對海外子女的種種懇求,大腦好象失靈了。最終朋友的兒子患輸精管炎,被迫退學。小浪子回國時錢已花得精光。

20歲上下的留學生從父母眼皮底下逃脫出來,出國遠走高飛,象出籠的小鳥,突然手裏攥大把錢,沒有任何理財經驗不說,眼前一片燈紅酒綠,需要新朋友,需要排遣寂寞,什麽不想試試?開始花錢愛還戰戰兢兢,花久了哪裏收得住?手腳大方有時會博得朋友們的讚許,做老大的滋味真爽!花光了怎麽辦?透支,到處借,到處騙,然後東躲西藏,逼急了就蠻幹。

虛榮愛熱鬧本來是年輕人必經的階段。沒錢要眩耀,有了錢更眩耀,錢太多燒得不知道怎樣眩耀。不停換車,開車招搖過市;身帶大筆現金與同學混,出入校園。爲了避免當地學生側目,有的中學禁止中國學生帶大額現金上學。一位學生帶新款手機、現金、筆記本電腦上學校還不過癮,買了兩只酷似真家夥的氣手槍到學校顯示,有人報警,搞得全校虛驚一場。

中國父母是不知道哪?還是沒辦法?兒女怎麽蒙都成,什麽瞎話都信。攀比之風國內外都很盛,國內頂多比比手機,這裏比的花樣真多:比名牌,比車,比電腦,比妞多,父母賜給的財富成爲交友泡妞的實力,在錢的使用上,留學生有自己的理解。有的以爲錢可以換友情,可以博取芳心,以爲用父母的錢能打天下。

借錢是不是行善?

同情弱者,樂善好施,救人於危難之中,被認爲是美德。以前人們總講“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大家都等著別人“湧泉相報”,結果失望的人越來越多。梁起超與晚年的康有爲在對方拮據時以巨資相助,體現師生情意,他們借錢不會介意對方還不還。當年蔣介石在上海欠了一屁股債,被人追殺。上海灘老大黃金容出面說情,並出資送蔣去東洋讀書。當時蔣介石只不過是個一貧如洗的混混,黃不可能指望他還錢,錢等於白送。

爲了行善而借錢,你最好做送人情的心理准備,否則徒勞無功,自討苦吃。留學生大都拿父母的錢做人情,錢被卷去,哪裏甘心?朋友開口借錢,反正銀行裏有閑錢,正好做人情,報以“量他也不敢不還”的心態。可有借錢的衝動,沒有討錢的勇氣。生活中經常會有借錢之前彼此關系密切、借錢後愈來愈疏遠的事。拿出錢的人怕人家再借而少來往;拿錢去的人怕討錢也減少來往。那借錢的實際意義是什麽呢?爲了朋友越來越少嗎?

那借錢是否做善事呢?當有人急需錢治病,救災饑民援助或將破産處於困境的人,你的慷慨解囊會令他們絕處逢生。但我發現留學生之間借錢並非嚴重到“救人於水火”、“讓人起死回生”那樣驚險的地步。往往因爲留學生用錢失控、過度透支、賭博、嫖妓、追妞等的情況開口借錢,而且口越開越大。

即便那些可信的借貸行爲,也使雙方處境尷尬。一位家庭並不是豪富的學生借給同班同鄉一萬多紐幣“救急”,之後彙率猛漲,同鄉不願多換,因而錢還得很慢。這位學生搞得自己無錢付房租,不得不要父母用高彙率換錢彙來。最後錢總算收回來,自己也付出了代價。不過與那些收不回錢的留學生相比,他算很幸運了。

另一個在奧克蘭讀書的學生也是借錢給大幾歲的同班同鄉,過了很久一點還錢的影子也沒有。同鄉要去基督城讀書,他鼓足勇氣要錢,回答是等到在基督城安頓下來在說。同鄉到基督城不久,勸他來那裏讀書。慢慢他被說動了。同鄉答應幫他報名交學費。他又胡裏胡塗彙了一萬多過去。都辦妥了,他興衝衝地飛到基督城,才傻了!同鄉壓根兒就沒辦人事,並露出凶相:“錢花光了,你小心點!我可以到學校、移民局告你的狀。我是黑幫成員,在基督城你聽我的話就沒事。”

這個傻小子被連蒙帶嚇,乖乖地在同鄉的同校讀書,我不知道這樣傻乎乎地被人控制嚇唬住的學生有多少?

不懂得金錢的價值

有位16歲的男生,每逢兩週的假期他都回中國一趟。我跟他父母電話聊,那口氣,恨不能包架飛機給兒子運食物。

一位當地中學副校長告訴我,她接待過一批中國來的中學生,他們代表國內姐妹學校來新西蘭作定期訪問。半年學習之後,她依依不舍地送學生們回中國。大家都在機場擁抱話別之際,當中一個女生突然對副校長說:

“你能不能還我錢?你欠我3塊錢!”大概她認爲這是討債的最後機會。

我的朋友蒙了:“爲什麽?”

“記不記得,上回學校組織我們旅遊,有一個景點我沒有進去,你應該把門票錢還給我。”

我的朋友努力地回憶以前發生的事。那回旅遊活動,學生們先交了全部費用。到了其中的一個景點,這個女孩跟團裏的一個小帥哥慪氣,吃另一個女生的醋,拒絕進景點。我的朋友當時很尷尬:好好的惜別場面,讓小姑娘攪了。據朋友講,該女生平時每週打手機的錢4-5百紐幣,不用免費的家庭寄宿的電話,用手機聊天,有時一聊幾個小時。

“你要急需用錢,我可以給你。”副校長真心想幫她。那女孩扭頭走進海關通道。

“對KIWI來說,這位女生的舉動簡直不可思議。”我的朋友似乎想從我這裏找到答案。

灰色地帶

在新西蘭,沒有人不借錢的。借銀行、放貸公司,或向公司透支。但這些借貸行爲有合同約束,受法律保護和制約。朋友之間借錢弄不好反而傷和氣。多年前,我友借親戚幾萬人民幣裝修房子。本來很近的關系,如今,他每次回國,親戚就躲起來。實在躲不開,便死皮賴臉地說:“你們出國的人髮大財啦!哪裏在乎那小錢?”搞得他象咽了塊石頭。

爲何親朋好友之間借錢後翻臉的多?因爲這種借貸關系是鬆散的,不管是口頭協議或書面借條,借貸雙方的權力和義務不明確,不受硬性的條件約束,是灰色地帶。人之間的灰色地帶隱藏許多不定因素和危機,是很多糾紛、衝突的起因。虛榮心驅使人裝模作樣,生活在虛設的榮耀裏,被灰色地帶包圍,你的未來將危機四伏。

留學生太缺少借貸方面的經驗,面對的蔴煩和週折更多。手中餘錢多,不知如何理財,亂花錢,亂借錢,透支,朋友關系轉眼成爲債務關系。有人借上癮,“借口常開”,借錢,借車,借房子,借電腦,借女朋友。借錢如同賭博,朋友越來越少,朋友反目,欺騙父母,欺詐,恐赫勒索,最終毀了自己。

我的建議是,向理財顧問咨詢。明知借錢定傷和氣,失朋友,遇到非借不可的時候,借大錢不如送小錢,即使自己的錢也是父母白送的。那樣你至少不會傷害自己。那些被騙被坑的學生,一定明白我說的“借錢不如送錢,借錢等於送錢”的涵義。(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聞雨:我是留學生,我怕誰?
聞雨:“百年不遇的”的集體謀殺
聞雨:趙紫陽一旦逝世,會不會再發生“六四”?
聞雨:爲什麽中共害怕過節?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