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考證河南偃師水池為夏商帝王池苑

人氣 6
標籤:

【大紀元7月22日報導】(中央社台北二十2日電)中國考古專家考證,在商代第一個都城|河南省偃師商城內發現的大型石砌水池遺跡為夏商帝王「池苑」,間接證實「史記」記載商紂王「以酒為池,縣(懸)肉為林」的「酒池肉林」景象。

新華社引述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杜金鵬的說明指出,夏商帝王沉溺於宮室陂池,以前只見於古代文獻記載,而今在偃師商城內的大型人造水池,不僅印証了古文獻有關商紂王「以酒為池,縣(懸)肉為林,使男女裸,相逐其間,為長夜之飲」的記載,也相當直觀地揭示了商代早期帝王用以遊憩的「池苑」規模。

考證為帝王池苑的大型人工水池,於1999年被發現,長約一百三十公尺、寬約二十公尺,現有深度一點五公尺。四壁用自然石塊壘砌而成,池底內凹,水池兩端各有一條水渠通往宮城外,與城外護城河相通。

考古學者基本否定了水池用來提供水源的說法。杜金鵬對此指出,在偃師商城各宮殿建築附近有多處水井,說明人們可就近汲取井水,更重要的是,在水池附近就有多口水井,使用年代與水池相同,井內出土了大量汲水用的陶器。由此觀之,這些並列而存的水井與水池,可証明大型水池的主要用途不是提供生活用水。

在偃師商城大水池南岸,還發現了臨水建築的遺跡。杜金鵬指出,結合古代文獻中關於夏、商帝王擁有池苑的記載,偃師商城宮池內的大型水池,應是早商帝王池苑的主體部分。而早商池苑已有一定規模,不像是萌芽中的形態,在夏代應當有其更原始的形態。

因此,中國古代帝王池苑的出現,最遲可推定在夏、商交替之際。偃師商城建於公元前一千六百年,於一九八三年被發現。

遺址南北長約一千一百公尺、東西寬約七百五十公尺,內有宮殿、廟宇、祭祀場所、青銅作坊、供水和排水系統等,是迄今為止保存最完好,並經過大規模發掘的商代都城遺址。

相關新聞
中國空氣最差十城市 山西臨汾最差
河南省上半年發生近九千起火災枉死六十八人
外商利用中國農民狂試新藥
河南湖南毒黃花菜銷售中國各大城市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