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經貿團訪俄 中油簽約購油

人氣: 26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9月11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陳中興╱台北報導〕在台俄經貿訪問團帶動下,台灣購油觸角將伸向俄羅斯,台灣中油公司昨天表示,中油與俄羅斯魯克石油公司(LUKOil )購油合約屬於「開口式」,如果條件不利,雙方都不會勉強,將在不違背商業利益的前提下進行交易。

台灣中油公司派出煉製事業部執行長黃清吉及相關同仁隨同出訪俄羅斯,雖然這是第1次向俄羅斯購油,但中油與這次交易對象俄羅斯魯克石油公司早有業務聯繫,雙方是透過魯克石油新加坡辦事處作市場情報交換。

據透露,中油這次擬向俄羅斯採購的原油俗稱「烏拉原油」(Ural ),屬於裡海油田範圍內,由黑海出口,成份上屬於重質、高硫原油。

因為地理位置關係,烏拉原油向來只供應歐洲地區,若輸往亞洲,除了必經的博斯普魯斯海峽、達達尼爾海峽之外,在出了土耳其半島後,必須轉向東南,再通過蘇伊士運河,經紅海進入印度洋再向東運往東亞。

這條運油路程不僅遠道,且因經過2處海峽、1處運河,船型因而受到限制,最大只能用14萬噸級海岬型(CAP Size )油輪,而不是25-30萬噸級的超級油輪,因此單位運輸成本極高,造成烏拉原油在東亞市場競爭的先天限制。

即使有這些困難,中油公司仍視俄羅斯原油為台灣分散原油進口的一項途徑,中油相關主管表示,並非運輸成本太高就完全沒有進口誘因,一旦在國際原油價差大於運輸價差時,自俄羅斯進口原油即有相對價值。

因此雙方這次簽訂的購油合約是屬於「開口合約」,也就是不具硬性規定之採購合約,雙方得在各蒙商業利益的前提下決定交易時間與數量。

中油公司目前進口原油有65%來自沙烏地、伊朗、科威特、伊拉克、阿曼等中東各國,25%到30%來自西非奈及利亞、剛果等國,其餘5%到10%來自印尼、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各國。

俄羅斯是全球第二大產油國,日產量達890萬桶,若以全體獨立國協來看,產量更可達1100萬桶;與最大產油國沙烏地經常在伯仲之間,沙烏地日產量約930萬桶;台灣日煉量約80萬桶。

就品質來看,烏拉原油油質與中東相似,都屬高硫、重質原油,東南亞、西非原油則屬於低硫,尤其西非奈及利亞原油除了低硫之外,同時具有輕質的特性,因此雖然西非運費也很高,但為生產較高比例之輕質油(汽、柴、煤油 ),並符合台灣油品低硫含量之環保標準,中油公司仍基於生產最適化之理由,進口高價西非原油。

中油 台俄關係主力〔中央社莫斯科10日電〕台俄協會俄羅斯經貿訪問團與俄羅斯企業簽署2.5億美元的採購合約中,最受俄羅斯媒體與有關人士注目的,是台灣中國石油公司直接向俄羅斯產量居第一位的國營魯克公司採購石油案。

魯克石油公司是俄羅斯向歐美國家供油公司,與另外一家主張對中國大陸輸出石油的尤克斯石油公司石油輸出路線截然不同。

最近尤克斯石油公司因為創辦人俄羅斯首富霍多科夫斯基捲入政治與漏稅問題被俄羅斯檢調單位偵查,公司搖搖欲墜,有傳言克里姆林宮希望魯克公司併購尤克斯石油公司。

目前俄羅斯在伊拉克的石油主要利益代表就是魯克公司,該公司總裁瓦吉特‧亞歷克佩羅夫是俄羅斯排名第十的大富豪,個人資產40億美元,美國紐約時報曾經報導一篇「沉默富豪的勝利」,描述亞歷克佩羅夫的生存之道─順從普京及熱愛俄羅斯。

而台灣中國石油長久以來一直是台灣推動台俄關係主要助力,該公司前總經理潘文炎等重要幹部,曾經隨台俄協會參訪團深入俄羅斯尋求油源,在錯綜複雜的政商關係中找到魯克公司為合作對象,備受重視。

據有關人士透露,由於魯克石油產品價廉物美,深受中油技術部門歡迎,目前主要在若能克服運輸問題,雙方交易量會急速升高。

據台俄協會副理事長吳榮義表示,去年台俄雙方貿易額為16億美元,2004年貿易額到今年7月已經突破16億美元,預計今年貿易成長率可以突破50%。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