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五千年

歷史真貌─三大盛世天朝之一 唐朝(四)

(公元618年---公元907年)
心緣
font print 人氣: 5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9月18日訊】青史留名的賢臣–天祐太宗

「貞觀之治」之所以能垂萬世而不替,一方面有賴於唐太宗的仁德及卓絕的才能,另一方面則離不開那些才華出眾,並竭盡所能,一心為國的賢臣。在唐太宗時期,湧現出了眾多留名青史的賢臣,他們包括:

宰相房玄齡和杜如晦,二人有「房謀杜斷」之稱。房有奇謀妙策,而杜則果斷立決。國戚高士廉和長孫無忌,二人不因身份尊貴自矜,竭忠盡智,難能可貴。諫官魏徵,敢於犯顏直諫,每次皆言之有理,令人拍案叫絕。

如此良臣彷彿就是亮星一群照耀著大唐,閃爍絢爛。

房謀杜斷

房玄齡是進士出生,早在李世民起兵討隋時便投入軍中作參軍。每戰勝一役,眾人皆忙著掠奪財物,他卻忙著找人才致之幕府,如有勇略將佐必深相結,使為世民盡其忠,其眼界心志實乃高超卓越。

武德九年,當太子李建成與其弟齊王李元吉密謀殺害秦王李世民時,房玄齡與杜如晦在千鈞一髮間被李世民召入府中商議對策。結果,李建成殺弟不成,反遭天譴,中箭而死。

李世民稱帝後,論功行賞,確認房玄齡功勞名列第一,讚揚他有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之才,封為宰相。房玄齡自此處理朝政事務夙夜勞碌,在他的秉衡決斷之下無一事不妥當。他能隨才任用,更無貴賤之分,世稱良相。

貞觀二十二年,房玄齡病重,但仍牽掛國事,直至氣絕一刻。太宗與他握手而訣,悲痛莫名。

與房玄齡齊名的杜如晦,在平定薛仁皋、劉武周、王世充、竇建德等戰役中,一直在李世民身邊作軍情分析。他見解超凡,能洞悉先機,成功輔助李世民平定了全國割據之亂。

公元621年10月, 秦王李世民開設文學館, 邀杜如晦坐上文學館十八學士首座。在李世民登基後,他亦被譽為功勞第一,與房玄齡齊名,合稱「房杜」。

貞觀三年,杜如晦陞遷為尚書右僕射,與房玄齡一起支撐大局。其辦事能力絕不亞於房玄齡,他能斷大事,盡心竭力,同被稱為良相。可惜,杜如晦於貞觀四年與世長辭,太宗因此罷朝三日以示紀念,君臣義重,催人淚下。

諍臣魏徵

可以說「唐太宗造就了諫官魏徵,魏徵造就了明君唐太宗」。

一朝天子一朝臣,諫官遇上明君方能「諫」。縱觀中國幾千年歷史,除唐太宗時代出了一個魏徵,大諫官實為罕見。魏徵本為太子李建成的僚屬,而唐太宗卻不計前嫌,任他為諫官,允許直接詢問政事得失。

有一次,唐太宗鑒於兵源短缺而應宰相封德彝之請求下旨徵用不到參軍年齡的中男入伍。當詔令轉到門下省時,魏徵竟拒旨意而不簽字。太宗大怒,直斥道:「朕意已決,事與汝何干?」

魏徵回道:「竭澤而漁,明年無魚;焚林而獵,明年無獸。中男充軍,租賦雜徭下降,更何況兵不貴多而貴精,毋須湊數。」唐太宗沉吟半晌,下令停止徵兵之事,還賞魏徵一口金甕。

貞觀八年,長孫皇后替唐太宗找來了一位才貌出眾的女子鄭氏為嬪妃,正要納入宮中,魏徵勸諫道:「此女子已與陸氏訂有婚約,皇帝不搶民女,勿壞人家好事,願皇上體恤百姓之苦。」但是,其餘大臣則稱陸鄭之間本無甚麼婚約,而陸氏亦上表否定婚約一事。魏徵清楚簡單的說:「陸氏否定此事,是避殺身之禍,不得已才這麼做。」太宗不願再拖延,乾脆取消了納鄭氏為妃之事,以免有誤。

貞觀八年,皇甫德參上書道:「修東宮洛陽,勞民傷財。地租收取過多。婦女喜梳高髻,宮中所化。」太宗怒道:「德參要大唐不役一人,不收斗租,宮人無發,就心滿意足。」魏徵諫道:「上書不偏激不能動主人心,狂夫之言,擇善而從。陛下因不再愛聽直言而發怒,沒了以往胸襟。」太宗轉怒為喜,心情平伏,還升了皇甫德參為監察御史。

魏徵死後。唐太宗痛苦不已,稱自己失去了一面鏡子。

大唐勇士李靖

公元617年,李淵攻陷長安城,其中一個被捉拿的隋將正是李靖。當李淵正欲殺他之際,李世民在旁極力說情,救回李靖一命,並將其收入幕府。

李世民招攬的人必非同小可,而李靖就是一個好例子。武德四年十月,李靖以閃電戰略攻下江陵城,為大唐除去了割據軍閥蕭銑。武德七年,李靖與李孝恭率李績等七路軍團赴江淮,鎮壓了武裝暴亂。唐高祖贊曰:「古代名將韓信、白起、衛青、霍去病和李靖相比,皆望塵莫及矣。」

唐太宗即位後,李靖經常掛帥遠征。貞觀三年冬十一月,李靖奉詔率大軍十餘萬分六道征討強悍大國東突厥。足足血戰了兩年,終破定襄之地,生擒頡利可汗,東突厥滅亡。

唐朝疆界漸漸擴張,李靖因戰功顯赫而被升為尚書右僕射。貞觀八年,吐谷渾犯境,李靖向太宗請纓出征。年過花甲的李靖膽色謀略未減當年,他不理眾部下反對,領軍深入敵方陣地,搜尋對方主力部隊,正是勇者無懼。終於,兩軍迎頭碰上,頓時無數利箭猛發,刀光劍影,雙方決戰於生死之間。在連番混亂激戰後,勝利歸於大唐。吐谷渾部下殺了其領袖伏允可汗投降,李靖安定了西北地區,大奏凱歌班師回朝。

李靖一生為國東征西討,威震北狄,正是「無數聲捷鼓沙場飛傳,千萬里江山胡塵斂跡」。貞觀二十三年,李靖病逝家中,享年七十九歲。大唐勇士神歸何處?只為太宗來一場。

【正見網】(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岸上有一棟高樓,半夜裡,突然失火,大火熊熊燃燒,樓中人張惶呼叫,亂成一片。林孝廉忽見一個少婦,只穿內衣短褲,從樓上墜入船中。林孝廉見少婦衣不蔽體,急忙把自己的狐皮長袍拿過去,給她蓋在身上。又叫人把她扶進船艙休息。自己則挑燈站在船艙外面,守護著她。
  • 「隱逸詩人之宗」陶淵明是陶侃的曾孫,祖父外祖父雖是東晉的名士,但是到陶淵明時,家世已經衰落。然而自幼就貧困的他,並不以貧為苦,他一生雖沒有顯赫的功業,但他高尚的人格和詩文的成就,卻受後人崇仰傳誦不已。
  • 海瑞一生無私為民,清廉至極,尤其難能可貴的是他能為民請命,冒死進諫。正是這種敢觸龍顏諫君王的凜然正氣,使他千古留芳,許多後世文藝作品都描寫了這一點,由此可見他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
  • 于謙自幼聰穎過人,善書法,其書靜穆高雅,氣韻盈沛。青年時代就寫下了《石灰吟》:「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的著名詩篇(《石灰吟》出自《于少保萃忠傳》)。在三十餘年的為官生涯中,清正廉明,興利除弊,剛正不阿。于謙的這些半神的操守準則,對中華五千年的傳統文化作出了巨大貢獻,像韓信﹑岳飛﹑袁崇煥一樣,其品德操守舉世崇尚。
  • 「堯舜」是中國古代的政治典範,作為一個女人,誠孝張皇后獲得「女中堯舜」的稱號。600年前的這位傳奇女人,以出色的政治才幹,默默地站在幕後,輔佐三代帝王處理朝政。她從來沒有走上前台,沒有垂簾聽政。她只是謹守婦道,做了一個女人該做的,就為她的時代帶來了安定與福祉。
  • 郭氏是史上唯一經歷八朝皇帝,五次位居皇太后、太皇太后之尊的女人。她享受過無以復加的榮華富貴,帝王都要向她行子孫之禮;親歷過朝局動亂和生離死別;目睹了皇位走馬燈似的更換,她輕而易舉就可奪取。可是,她始終穩坐於後宮,扶持子孫皇帝,沒有非凡的定力,是很難做到的,因而這些帝王對她非常敬重。史書評價,她所立下的「社稷之功」,可與她的爺爺郭子儀相輝映。
  • 兩度被廢,兩次垂簾,出家近三十年,一位被趙宋皇室遺棄的女人,卻以一己之力,使得大宋王朝多延續了153年。她就是北宋哲宗趙煦皇后——元祐孟皇后。
  • 世人皆知中共是一個凌駕於法律之上的政黨。然而世人往往不太清楚的,卻是中共之所以無法,究其原因,是在於其無天。或者說,在當今的中國,中共偷天換日,將自己變成了如天一般的存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