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奇跡」背後的迷思(1)

標籤:

【大紀元9月21日訊】(美國之音記者若思報導) 中國近年來在經濟上的崛起引起世界各國的高度矚目,也使外界對中國產生了推崇與畏懼兩種反應。美國權威人士指出,這兩種反應都忽略了中國經濟「奇跡」背後的嚴重不足以及美國從中國與世界經濟接軌中所獲得的戰略好處。 *經濟成就有目共睹*

自從七十年代末中國實行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取得的巨大成就是有目共睹的。多年來,中國經濟以接近百分之十的速度增長。根據華盛頓的智囊機構卡托研究所的統計,按購買力評價計算,中國目前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它所吸引的外資在全世界也首屈一指。與此同時,中國也變成了世界工廠,印著「中國製造」標籤的產品源源不斷地流向地球的各個角落。

*對中國經濟崛起的兩種反應*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國際問題研究員喬治﹒吉爾伯伊在《外交》雜誌發表的題為「中國奇跡背後的迷思」的文章中指出,對於中國經濟的迅速崛起國際上目前有兩種反應。一種是對中國經濟前景的非理性誇大導致許多外國投資者急於抓住與中國企業合資的機會,而不顧這些企業的實際經營狀況如何;另一種是對中國經濟取得的成績與發展潛力的過高估計使「中國威脅論」的呼聲越來越高。

持這種觀點的人士認為,中國最終將會利用它在貿易和技術上的優勢,在經濟、技術和軍事上對美國構成威脅。文章表示,這兩種反應都是錯誤的,因為它們都忽略了中國經濟「奇跡」背後的嚴重不足。

*不推行政治改革的嚴重後果*

目前在中國的一家外國企業中擔任高級主管的吉爾伯伊指出,由於北京遲遲不推行政治改革,已經產生了兩個嚴重後果。第一個後果是,為了制止一個政治上獨立的私營領域的崛起,中國政府極力扶持國有企業,並推行有利於外資的政策。這導致外國企業在中國的工業品出口中佔據領先地位,在中國的國內市場中也取得了重要的位置。

結果,中國的工業領域只剩下效率低下、但仍具實力的國有企業和技術上越來越占主導地位的外國企業,而中國的私營企業到目前為止還不具備與這兩類企業平等競爭的能力。

第二種結果是,中國沒有改革的政治體制在中國的企業管理人員中滋生出一種追求短期利潤、地方自主和經營過度多樣化的「企業文化。」文章說,絕大多數的中國企業把注意力集中在培養與上級官員的特殊關係上,拒絕建立橫向聯繫,放棄了為長遠利益進行的技術發展和投資。

*中國工業依賴外國技術和資本*

吉爾伯伊在《外交》雜誌發表的文章中指出,中國的高新技術和工業品出口目前仍然由外國投資的企業所主導,中國的工業企業嚴重依賴從美國和其他發達國家進口的設計、關鍵零部件和製造設備來發展生產。同時,中國企業極少採取有效的措施來吸收進口的技術。這使中國企業不可能很快成為全球高新技術產業中的有力競爭者。

*沃爾夫:技術水平快速提高*

不過,美國著名智囊機構蘭德公司的高級經濟顧問查爾斯﹒沃爾夫在接受本台的採訪時表示,雖然跟外國企業比起來,中國公司的技術水平目前還不算高,但是在過去幾年裡,中國企業的技術水平提高得很快。

沃爾夫說:「在1998年到2003年期間,(中國)工人的生產率,也就是每人每年、或每小時的產出提高了百分之六到百分之七,這是相當大的增幅。這個數字包括中國所有的公司。由於外國公司的僱員在七億中國就業隊伍中只佔很小的比例,如果中國公司的技術水平沒有大幅度提高,每人每年的產出不可能提高百分之六或百分之七。」

*甘布爾:國有企業效率低下*

總部設在羅德島的咨詢公司新興市場戰略公司的總裁威廉﹒甘布爾認為,這篇文章關於中國的國有企業效率低下、不肯為長遠利益進行投資的分析是正確的。甘布爾表示,國有企業無論在哪個國家,都不可能有優異的表現。

他說:「因為它們不能有效地分配資金,沒有能提高公司效率的、經濟上的反激勵措施。換句話來說,它們不能裁減員工,企業不能宣告破產。企業被當作政治工具來使用。國營企業不能有效地發揮作用,在全世界都是如此。」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曹思源:江澤民去留與中國政改無關
金雞啼鳴 星光黯淡 銀川人竟然不識劉曉慶
分析:海外媒體看中國權力交替
台美公民協會休斯頓分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