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官員稱人民幣2008年前不會完全自由兌換

標籤:

【大紀元1月10日報導】(中央社台北十日綜合報導)香港南華早報網站引述中國人大常委副委員長成思危等官員表示,在外匯管理尚未就緒前,中國不可能在 2008 年以前全面自由兌換人民幣;另據新華社引述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陳東琪報導,如有必要調整以維持穩定的貨幣政策,中國今年的利率和匯率只會做微幅調整。

成思危表示,中國應邁向人民幣全面自由兌換,但2008年尚言之過早。報導援引北京大學經濟專家林毅夫的談話說,如果在未率先確定全球對人民幣的信心之前冒然允許人民幣全面自由兌換,中國恐面臨「危機」。

美國、日本和歐洲等一致敦促中國將人民幣兌美元固定匯制鬆綁,而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在去年 11 月20 日表示,唯有中國經濟力道足以因應任何可能的變動時,中國才會允許人民幣重估。

荷蘭銀行(ABN Amro Holding NV)、摩根大通 (JPMorgan Chase &Co.)和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Corp.)等外資銀行均預估中國將在今年年中放寬人民幣匯制。

另外,陳東琪表示,中國大陸今年經濟成長率將自去年預估的 9.3% 減緩至 8.5%。而企業獲利成長、農業收入,以及國家歲入也將減緩。陳東琪指出,隨著政府祭出推宏觀調控措施,遏止鋼鐵、鋁業及水泥等產業的擴張,通膨威脅將降低。

此外,根據彭博針對12位經濟學家調查預估,中國2005年經濟成長預估8%,相較於2004年經濟成長預估9.3%。

經濟專家表示,利率上揚與政府祭出的宏觀調控措施正為中國過熱的經濟降溫。在此同時,持續強勁的外國投資成長、國內需求攀升以及出口成長,可望避免經濟成長減速過劇。

倫敦State Street Global Markets外匯專家Carlin Doyle表示,中國降低經濟成長而不致導致經濟窒息的能力,出乎外界意料之外。一年前,市場普遍認為中國經濟恐出現硬著陸。

此消息對日本鋼鐵製造商、美國汽車業者以及智利銅礦業者而言,是一大利多。一旦中國需求大幅衰退,這些業者料受重創。

中國在2004年前11個月進口攀升37%,至5300億美元,超越日本,成為全球最大的鋼鐵、銅及水泥消耗國。中國更是南韓、台灣、新加坡首大出口市場,同時也是美國第四大出口市場。

相關新聞
北京叫停違規電站涉資六千億人民幣
大陸騙徒利用手機短訊行騙澳門民眾
中國大陸煤礦塌陷災害損失五百億人民幣
中國核技術應用產業年產值達四百億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