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國器官移植 搬上小學教科書

人氣 2
標籤:

【大紀元1月27日訊】〔自由時報記者洪瑞琴╱台南報導〕異國器官移植真實故事搬上國小六年級教科書,擔任高雄縣鳳山市文山國小老師的作者黃招榮,將「活生生」的教材帶進校園,真人現身說法宣導生命教育,推廣器捐觀念。

翰林出版社選編的九十三學年國小六年級國文第五課「大愛精神不死」,故事主角黃招榮將換腎重獲生命喜悅的感恩化為文字。該教材全國發行量八萬二千多冊,加上師長家長,至少有九萬人讀過這個故事,每一個都可能是宣導種子落土生根,散播愛的力量。

「讀杜甫、李白的詩,作者已作古千百年,而我人還活著。」黃招榮總會露出手臂上的瘻管,讓學生觸摸他那身上明顯血流速顫動,剎那間像似被「電」到,鮮明講述他活得辛苦的歷程,勸勉學子更應該好好珍惜生命。

目前是鳳山市文山國小科任老師、主授台語鄉土課程的黃招榮,已跑遍廿多所教會與小學,為器捐生命作見證。

故事發生於十四年前。畢業於台中師專的黃招榮人生正要昂揚起飛之際,卻罹患尿毒症,對於當時年僅廿三歲的他而言,必須長期依賴洗腎維生,如同被宣判無期徒刑,萬念俱灰。

民國八十五年,一名來台南安順教會當義工的美國女孩依麗莎白不幸車禍,她的父親韋伯醫師千里迢迢趕來,竟是愛女腦死噩耗,仍無私大愛簽署器捐同意書,捐出全部可用器官,黃招榮即是其中一名受贈者,得以告別五年多的洗腎折磨。

「民國七十九年底,醫生宣佈我得了尿毒症,我必須每週三次洗腎才能活命…從那天起,我的人生好似槁木死灰,生命失去希望與快樂。」「因為痛苦就在我的身上,天地間我無所遁逃」、「內心的痛苦與不甘心,就像烈焰巨火般燃燒,怎一句痛苦了得。」

「一天,台南成大醫院打來緊急電話,徵詢我是否願意接受腎臟移植?我當下就同意,內心又喜又怕…火速驅車前往,心裡不斷湧出這樣問題:『捐腎的人是誰?他是什麼原因走完人生全程?』…我一定要到他墳前告訴他,我多麼感謝…。」

「依麗莎白的一生,就像基督長老教會的精神徽章一樣『焚而不燬』。雖然依麗莎白的軀殼已經火化了,但是她的精神,卻長留在我的生命中,也長留在很多人的心中,這是火化不掉、永遠不燬的…。」

這篇文章榮獲全國身心障礙文藝獎,一路陪他度過人生轉折的台中師院教授黃聲儀、為他進行移植手術的成大醫院外科部主任李伯璋深受感動,將文章刻製為成醫器捐大愛紀念區壁文,訴說著一段大愛與永恆的故事。

曾有一名因車禍造成半身殘廢的青年,在大愛紀念壁文前痛哭並加入器捐同意卡簽署行列;因為坐在輪椅的他,一直覺得自己窩囊沒用,活在別人施惠下,這才頓悟他的生命也能找到尊嚴,贏得世人緬懷。

黃招榮表示,傳述是他有生之年能盡之事,報恩於依麗莎白大愛外,也幫助正受苦難等待器捐的洗腎患者,只要多一個人認同與行動,將來就有更多患者與家庭獲拯救。

黃招榮願捐大體 延續生命喜悅

記者洪瑞琴╱專訪

依麗莎白的一枚腎,不僅救了他,也救了全家人。

她的骨灰撒在台灣土地,「焚而不燬」精神長留世間,黃招榮迄今仍於每年復活節回台南安順教會紀念花園追思恩人。

現在的他,等待第二次換腎,盼望一絲渺小奇蹟,更盼器捐觀念從小學教育扎根,故事流傳廣佈,器捐來源多一個機會,別人就多一個圓夢希望。

站在成大醫院一樓大廳的大愛紀念區,黃招榮歡喜地交代家人,「將來有一天,可用器官捐出去,軀體留給解剖教學用,用不著火化,我的墓碑就刻在這紀念名牌上。」

黃招榮說,以前每次洗腎完拖著疲憊身子回家,看著年邁母親,往往生死盤旋腦海,只能面向無盡的天際,撥開衣袖,過去洗腎打針穿刺痕跡,沿著手臂動、靜脈密佈成二條明顯凸溝。他說,這是他的生命線,也是無法掙脫的枷鎖。

洗腎過程所承受的身心煎熬,絕非外人所能體會,因為體內殘留毒素,皮膚與嘴唇四周暗沉,說話時還有尿騷味,特別是冬天皮膚乾燥,只要稍微流汗或稍一飲食不對,身上奇癢無比,像有千萬隻蟲在叮咬。

黃招榮說,早年一般人對尿毒症有錯誤認知,以為是縱慾過度「敗腎」或活不久了,周遭人的眼神、言語避之惟恐不及,甚至有些年紀相仿的未婚女性,深怕關心被誤解會讓他萌生追求之意,刻意排擠他。

他明白大家只是因為「對這個疾病誤解與畏懼」,可是一次又一次無形傷害,自尊心一點一點被吞噬,愈讓他鑽入自卑、黑暗角落。

早期沒有健保,兩萬多元薪水,幾乎一半花在洗腎醫療費,不論颳風下雨,每週三次,來回騎機車三十七公里路程去洗腎;黃招榮說,因為洗腎瘻管禁不起摔跤弄傷,他後來才貸款買汽車代步,「別人買車為逍遙遊,我卻為了苟延殘喘」。

那時他每天只注意自殺新聞,仔細專心研究「用什麼好方法,可以死得迅速又不痛苦」,只是實在沒有勇氣去自殺,父母親及兄長的疼愛,不忍心傷害他們。

日子就這樣在反覆徬徨中一天天逝去,活著像半個廢人;唯一慰藉,是從教學中獲得自我價值肯定,暫時不用理會大人現實世界。

好不容易遇上相知相惜女友,交往多年論及婚嫁,才知彼此是六等表親,加上無法克服的種種因素,刻骨銘心的愛情沒有結局,他真恨老天開他一個無情大玩笑。

換腎後,他有了婚姻伴侶,但僅維持一年五個月;一年半前,也因換的腎功能衰竭,再度依靠洗腎機。

重新回到洗腎的日子,黃招榮沒有怨天尤人,更有一份宣揚生命真諦的使命感,坦然積極面對未來。

他說:「之前的不甘心,是因為人生空白;戀愛、婚姻、出國旅遊、取得碩士學位,不敢奢求而逝去的年輕夢想,都在換腎重生後追回來,青春不再有悔。」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西班牙捐贈及移植器官數量居世界之冠
一年前移植8個器官的義大利女嬰終告不治
父母重溫誓言 兒子獻唱走紅 現發布第一首歌
太空垃圾砸到美佛州民宅 屋主向NASA提告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