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高等學府裡的中國學生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1月27日訊】(美國之音記者中文部報導) 以下是美國駐華大使館公使銜新聞文化參讚裴孝賢(Donald M. Bishop)有關中國學生赴美學習問題的一篇的講話。我今天發言的主題是中國學生赴美學習的機會。你們可以將其看作一篇新聞報導–一條有關好消息的報導。這篇新聞報導既有標題,也有事實。

標題是:美國高等學府歡迎外國學生赴美留學。美國仍舊是尋求在海外接受高等教育的中國學生的最佳目的地。美國的大學甚至通過公共資金和捐贈資助那些自費生。簽證發放率穩步上升。

現在我們說說標題下的故事內容,或者像美國著名的電台評論員向他的聽眾說得那樣,下面是“故事的下文”。

*學生和簽證:事實使謠言不攻自破*

對中國大學校園的訪問使我對一些事情有所了解。其中的一點是由於美國擁有世界上最好的高等教育,所以許多中國學生渴望去美國讀書。另一點是學生和教師們總是向我詢問有關簽證的問題。我訪問的原因可能是去討論一個交換項目、做一場報告、參加一個座談會、或者可能討論一下美國總統大選。但是我知道“簽證”這個詞兒肯定會不絕於耳。而且我從那些座談中了解到,這個話題是有爭議性的甚至是情緒化的。一些爭論和情緒是脫離事實的。

所以,今天,我想在這兒談一談美國的教育:美國大學校園裡的6萬多名中國學生;當然還要談一下籤證問題。比起普通的校園會談,今天我們有更多的時間仔細研究這些問題。我要說一下存在的一些誤解和其中的一些謠言。我會用一些看法和數字幫助你們的全面了解。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去年留美中國學生下降的數量–在4%至5%之間。聽起來是個壞消息,但這其實說明瞭中國教育取得進步的好消息。

請允許我介紹一下背景情況並澄清一些小問題。我先談三個要點:

*美國的高等教育制度*

第一點,美國擁有一個龐大、多樣、創新性的高等教育制度。

龐大。美國有2千3百多所四年制授予學位的大學院校,另有1千8百多所兩年制學院和“社區大學”。

將這些數字與其他國家比較一下。英國有228所授予學位的大學和學院;德國有368所;法國545所;日本709所;韓國有大約200所;加拿大也差不多是這個數字;澳大利亞42所;新西蘭31所;南非23所。

多樣。常青籐盟校當然舉世聞名,許多中國學生渴望在這七所世界一流私立大學就讀。這類傑出的私立大學還有斯坦福大學、芝加哥大學、紐約大學和南加州大學。由宗教界團體最初創立的私立大學構成了知名學府的另一較大部份,其中最著名的有喬治城大學、貝勒大學、博裡漢姆揚大學和聖母瑪利亞學院。除了這些“名校”之外,還有許多其他的大學。

很少有學生一開始就關注50個州的州立大學教育系統的巨大教育力量,這些州立大學教育了大約80%的美國學生。每個州,根據它的面積,都設有一批高等學府–綜合性大學、以理工科為主的大學、文科院校和社區大學。有些州還設有軍事院校和海軍大學。以前的師範院校和農業大學已經發展成為綜合性大學。大多數歷史悠久的大學分校也是這樣。最近對美國首席執行官的研究顯示,持有常青籐盟校學歷的人數少於過去,在《財富》100強中有將近一半的首席執行官畢業於州立大學。

希望在美國深造的優秀外國學生不應該一上來就看大學本身的牌子,而是應該注意大學裡設置的課程。例如,美國人都知道,我們最好的音樂學院有印第安納大學(印第安納州的旗艦級州立綜合性大學)和北得克薩斯大學(最初是該州州立師範院校之一)。

我所言的美國高等教育制度的創新性有兩重含義。首先,美國的高等教育正在經歷創新時期。重視彈性課程和彈性時間表。遠程教育和繼續教育–特別是為專業人士提供的有關保健、執法、商業教育–繁榮發展。在周末和夏季開設的MBA課程已經相當普遍。

但當我說到的美國教育具有創新性時,我的主要指它在每個領域、每一層次上,都格外重視創新、批判性思維能力和挑戰權威與主流模式的能力。就此而言,美國不但在物理學方面領先,而且在像會計、歷史和商業等學科也位於世界前列。

我所遇到的回國的中國學生都認為,他們面臨的最大挑戰是進入一個完全不同的課堂,在這裡,學生踴躍提出問題、回答問題、闡述並捍衛自己的觀點。在研究生學術研討會中,學生們向他人的論文提出挑戰,或是為其辯護。之後,他們的研究和論文必須通過同行評審。歸國的學生在提到這一點時普遍認為,經歷了最初在課堂上的震撼,他們在美國留學的最大收穫是學習到這些創造性的思維和表達能力。這是在中國推進改革開放之時所不可或缺的。

*歡迎中國學生*

第二點,這些美國院校歡迎來自中國的學生。從與美國各地數十位大學的校長和院長的接觸中我了解到,美國各大院校歡迎來自中國的學生。事實與謠言恰恰相反,有6萬多名中國留學生在美國就讀,每年大約有2萬名新生入學。在美國的中國留學生人數是在英國的中國留學生的1.5倍,是在德國學習的中國學生的3倍,在法國學習的中國學生的近6倍。一些國家看起來有大量的中國留學生,但是再仔細分析一下,我們發現,許多都是在學習語言、職業技術和本科課程。而在美國就讀的中國學生大多學習的是研究生課程。我們稍後將對這些中國學生做進一步地分析。

*就讀美國高等教育物超所值*

第三點,就讀美國高等學府物超所值。我這樣說可能會使那些需要支付昂貴學費的學生感到吃驚。但這是事實。

美國的學費為:私立大學每年高達3萬多美元,州立大學在1萬5千到2萬5千美元之間,但是向學生收取的學費及其他費用只夠支付整個教育成本的一部份。總體而言,美國50個州的州立大學的學費只佔教育費用的約四分之一。也就是說,學生支付大約25美分就可以獲得價值1美元的教育。大學的其他開支由納稅人,即由各州的農民、工人和商人來支付。

在私立大學(同樣是總體而言),收取的學費及其他費用通常佔到教育成本的將近一半,而私立大學的捐贈(校友和基金會的多年捐款)則補足了剩餘部份。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一問題,那就是:每個進入美國大學就讀的學生都收到了來自美國社會的一筆(未說明的)獎學金或者一份補貼。每個州每年都會討論分配給高等教育的資金數量。每個州都希望將教育費用維持在一個較低的水平,以使該州低收入的學生從中獲益。但是,每年各州都同意將數千萬甚至上億美元用於補貼外國留學生。這些巨額投入表明美國真正致力於多樣性和國際理解。

*中國學生超過6萬*

中國學生已經對這些機會、這種歡迎和實惠作出了反應。

由美國國際教育研究所(IEE)收集的年度統計數據顯示,2003-2004學年度,有6萬1千7百65名中國學生在美國大學接受高等教育。佔外國留美學生全部人數的近11%。只有印度向美國大學輸送的國際學生人數超過中國。

留美的絕大多數中國學生–82%–是研究生。這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是事實,因為主修數學、自然科學和工程的中國學生往往能夠勝任助教和助理研究員,這樣就能獲得減免學費的資格。本科生通常沒有這樣的機會。

在1-2-1本科項目的贊助下,到美國大學就讀的本科生出現了新的流動。學生在中國的大學讀完一年後,可以進入美國的合作學校學習兩年。回到中國完成四年級的學習後,這名學生將獲得學士學位。

*去年在美國就讀的中國留學生減少*

去年在美國就讀的中國留學生的數量確實有所下降。但是下降幅度不大,只有大約4.6%。

與互聯網上的謠言或大學校園的傳言相反,對於首次的小規模下降,似乎不能只用一個單獨的解釋–例如“9.11”來說明問題。許多因素影響了留美中國學生的人數。

對這一問題進行探討時先從兩個方面來看可能會有些用處。一個角度是考慮一下會影響外國留學生的美國的社會條件、政策、行動或程序。另一個角度是研究一下來自中國的因素。首先我們看一下美國方面的因素。

*美國的因素*

為子女支付學費及其他開支的美國父母們知道,美國大學的費用在不斷增加。這個問題在總統競選中被討論過,並且請大家相信,美國國會和各州的議會就此問題都進行了深入廣泛的辯論。然而,明白無疑的事實是高等教育的費用日益增長,速度甚至超過通貨膨脹率。如果我們不承認一些外國學生考慮到費用的增加而尋求其他選擇的話,美國人談不上公正坦誠。

1990年代資源和人員的短缺導致了在學生簽證以外的簽證類別中,面談時間的縮短和收到預約的延遲,但是學生簽證沒有出現此種情況。駐中國的大使館和領事館始終堅持對學生的規定–特別是預約時間,從而使得他們在申請簽證時無需長時間等待。現在,簽證話務中心允許集中的簽證預約安排,從而縮短了等待時間。像以前一樣,簽證話務中心採用了特殊的程序使學生的等待時間遠遠短於其他類型簽證申請人的等待時間–通常在兩個星期之內。

2001年9月11日的恐怖襲擊後的國際環境發生了改變,這一改變是影響所有簽證申請的主要因素。新頒布的法律法規影響了赴美旅行。許多美國人覺得所有機場都增加了檢查,並要求獲得新的電子可讀護照。很快,每個美國人的護照都將要求附有生物識別數據──面部掃描。在這方面,美國並非獨一無二。在國際民航組織(ICAO)的推動下,每個國家都將生物識別數據置於其旅行文件中。

這是一個很好的場合說一說簽證申請中對指紋的新要求。指紋是因人而異的生物識別數據之一–眼掃描和面部掃描是另外的方法—每個人的生物識別數據都是獨一無二的。生物識別數據的使用可以保證持有文件(如護照或簽證)的個人確實為該文件所頒發給的人。

護照一直含有生物識別數據。看一下19世紀使用的大量的護照文件我們可以看到,盡管很原始,但它們也有生物識別數據–身高、體重、眼睛的顏色、明顯標誌及膚色等項目。在20世紀,護照在技術上有了進步,新的生物識別數據是照片。在新恐怖時代,新的簽證應該在技術上有所更新,所以指紋的出現並不奇怪。在現代技術中,不再使用墨滾、墨水和指紋卡片。申請人只要將他/她的食指在電子閱讀器上放一下,工作就完成了。

簽證申請人的指紋已經使數百名犯罪分子在試圖進入美國時被捕。在當今環境中,指紋是一種謹慎而不引人注目的方式。

另一項新的要求是擁有某一科學或技術領域背景的個人簽證申請必須送到華盛頓審查。我們承認,自2002年秋季起直到2003年,對這些簽證的審批耽誤的時間較長。在送交華盛頓審查的眾多申請中,最後只有很少一部份未獲批准。但是長延時的初始周期可能導致一些學生不得不改變他們的計劃,轉而在中國或其他國家繼續他們的學業。另一些人可能失去了信心而不再繼續申請。

但是,我也給大家帶來了好消息。經過大量的工作–北京的領事館在同華盛頓合作方面處於領先地位–背景審查申請的19/20可以在30天內完成。平均等待時間為三個星期。對於主修科學或技術專業的學生來說,關鍵點在於提前申請。重要的教訓是:如果你聽說主修理科或技術專業的朋友耗時數月才拿到簽證,那你朋友的信息實在是太過時了。

我遇到的許多學生都確信美國大使館幾乎已經對中國學生關閉了大門。讓我們看一看大使館的簽證申請的數字和F、J和M類簽證的發放情況。

2002財政年度(截止至2002年9月30日)有2萬6千多名學生拿到了簽證,發放率接近一半。更重要的是,這是“首次”發放率,只是簡單地根據面談數量對發放數量進行的劃分。實際發放率要高許多,因為一些學生–最初因為缺少這個或那個文件而被拒的學生–在第二次或第三次申請時拿到了簽證。

2003財政年度學生簽證申請首次出現下降–下降了15%。但是,這一年,仍有1萬8千名中國學生拿到了簽證。對於那些實際提出申請的學生來說,發放率只有少許下降–比上一年少4個百分點。實際的發放率再次接近一半。

2004財政年度,申請又有所下降,比2002財政年度的最高點下降了28%。但仍有2萬2千名學生獲得了簽證。“首次”發放率大約為八分之五。實際發放率可能是三分之二。

所以,到去年9月結束時,申請下降了,但批准的比例卻不降反升。

這告訴我,校園裡可能流傳著美國不歡迎中國學生的傳聞—但是這僅是一種感覺而已—而數字卻表明,真正提交申請的學生比以前有更多獲得簽證的機會。因此,這種感覺明顯與事實不符。事實表明,為學生開放的大門不僅敞開,而且現在正是中國學生敲開這扇大門的時候。

*中國的因素*

我們已經從美國的兩個方面討論了這種下滑–這些數字來自國際教育研究所(IIE)和美國大使館的簽證發放統計數據–讓我們從另一個角度看一下這種下降。有沒有來自中國方面的因素在起作用呢?

最近10年間,中國一直在實施大膽的計劃來擴大高等教育的規模。對於這方面的詳情,你們比我更清楚–每年本科畢業生成倍增加,碩士及博士學位獲得者也近乎成倍增長。新的校園設施和實驗室的建設投資巨大。財政扶持的力度也在加大。如果中國本國的研究生院在擴招,並且如果在中國國內獲得學位的成本遠遠低於赴外留學,那麼,它降低了對美國教育的需求又有什麼值得驚訝的呢?

這種迅速的擴展存在一些副作用。應屆畢業生的起薪下降。擁有國外學位的歸國者的薪水也一路走低。我們都承認,海外教育非常昂貴。學生及其家庭投資於國外教育,部份原因是他們知道外國學位持有者回國後往往能夠獲得可觀的薪金。現在的薪水減少了。這意味著在國外教育上的投資回報減少。正是這個簡單的經濟學原理導致了申請留學美國的學生數量的減少。

那些斷言美國不再歡迎中國學生的人辯稱,許多被美國大學拒絕的學生轉而到其他國家的大學就讀。但是其他國家–澳大利亞、新西蘭、加拿大、德國、奧地利和日本–同樣報告說中國學生的申請數量在減少。他們也覺得納悶,那些“丟失”的中國學生都到哪裡去了?合乎邏輯的結論是他們進入了中國的大學讀書。

還有另外一個因素引起了這種下降。我前面已經提到,美國的高等教育是有創新性的,特別是在商業管理上。革新的成果之一是EMBA課程的繁榮,EMBA課程對工作的專業人士很有幫助。這種革新已經影響到了中國。數十所,也許是數百所美國大學如今在中國開設了EMBA課程及其他課程。他們在中國境內提供這種教育從而無需在美國長期學習。這對中國學生來說是個好消息,對於中國公司和政府組織來說是個好消息,對中國來說是個好消息。但是這也意味著申請在美國的類似課程的中國學生少了。

最後一點是:誰能忽視其他英語國家已經在大力推廣對自己的高等教育系統呢?

*簽證面談*

在同學生簽證申請人面談時,面談簽證官會著重考察四個方面。學生申請學校的材料中是否有虛假的成份,或者申請簽證的材料中是否有虛假的成份?該學生是否對有考慮周全的學習計劃?是否有足夠的資金支持,無須在美國打工就能完成學業?而且我們能否判定這名學生將來打算回國?下面讓我們逐項討論一下這幾個大的問題。

誠實的申請材料:所有申請簽證的中國人遇到的一個令人遺憾的現實是:許多申請人──那些真正的目的在於移民到美國的人–帶著假冒的文件、偽造的邀請函以及編造的銀行證明來到簽證申請窗口。當然,那些誠實正直的申請人,在聽到對其文件的真實性提出質疑,或者對他宣稱的學習計劃表示懷疑的問題時,會感到大為驚訝。在這種情況下,表現出對簽證官、大使館或美國的憤怒是不妥的。這種憤怒應該指向那些說謊、欺騙的人;那些為申請人準備申請資料、論文和推薦信的人;那些出售假文憑的人。

考慮周全的學習計劃:如果你能夠站在簽證窗口的面談官旁邊,你也會為對將要就讀的學校知之甚少的申請人的數量之多感到沮喪。他們對完成學業回國後的打算缺少充份的考慮。這給領事館的官員留下的印象會很糟,說得好一點會認為申請很盲目,也很輕率;或者說得不好一點就是申請所依據的推薦信和成績都是虛假的。當然也有一部份學生,他們可能有很好的計劃,但是在面談時無法用英語進行解釋。

足夠的資金:學生簽證申請人必須向負責面談的領事館官員證明他/她的家庭有足夠的資金支付教育費用。這就是說面談時要帶大量的文件–如,銀行賬戶和契據。不帶這些材料是一開始就被拒的常見原因。

與中國的聯繫:對負責面談的領事館官員來說,需要注意的另一個重要問題是這名申請人有無移民傾向。美國法律有一個簡單而明確的原則。打算移民的人必須申請移民簽證。不能向打算移民的人頒發其他類型的簽證(例如,學習、商務或旅行簽證)。再次說明:正是那些實際上打算留在美國工作卻自稱是商人、學生或旅行者的申請人的事實給那些誠實的申請人帶來了麻煩。

我要再說明一項涉及學生簽證的特殊詐騙。一直到最近,許多拿到學生簽證的申請人從來沒有在學校出現過,也沒有進行新生註冊。他們成功地騙過了大使館並獲得了簽證,但他們從未開始過學業。我們花費了好幾年的時間找到解決的辦法。新的“學生和交流訪問者信息系統” (SEVIS),確保那些拿到學生簽證的學生能夠真正開始學習。這個系統非常昂貴,並且美國國會決定將適用於許多其他公共開支領域的原則應用到這一新的領域。過橋要交過橋費,坐飛機要交機場費,那麼得到學生簽證的人則要支付這項額外的“學生和交流訪問者信息系統” (SEVIS)費用。

*大門是敞開的*

請允許我用標題來結束今天的發言:美國高等學府歡迎外國學生赴美留學。美國仍舊是尋求在海外接受高等教育的中國學生的最佳目的地。美國的大學甚至通過公共資金和捐贈贊助那些自費留學的學生。並且獲得簽證的中國學生的比例日益提高。

對於希望到美國學習的中國學生,有很多信息來源。

互聯網上擁有豐富的資源。除了各個大院校的主頁外,我推薦學生們訪問美國駐華大使館的主頁(www.usembassy-china.org.cn)和國際教育研究所(IIE)的主頁(www.iie-china.org) 。國際教育研究所的網站使用的語言為中文。如想廣泛地了解美國高等教育,也可以訪問美國國務院關於在美求學的(英文)主頁(www.educationUSA.state.gov)。

美國政府向中國境內的61個組織提供名錄、目錄及其他出版物。這些組織的地址可以在下面的網頁上查到:http://www.usembassy-china.org.cn/acee/admaster.html。

這裡,我想告訴中國學生的是:美國依然是世界上尋求高等教育的理想之地。請不要讓過時的事實阻撓你們的申請。希望你們能夠找到自己的留美求學之路。

相關新聞
台立委調查  35萬國中小學生身陷危險教室
蓋城中校動起來, 以實際行動賑濟南亞災民
商學院訓練學生當真資本家
中文教育已成美國大學第七熱門外語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