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正氣的章溢

文/ 淑萍 圖/ 蔡婷婷
font print 人氣: 6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0月15日訊】從前有個贊善大夫名叫章溢,剛出生,聲音就如洪鐘一般響亮,甚為奇特。到長大時,面貌舉止莊重,不像一般人那樣輕挑。

有一年,流寇來到他的家鄉,他和哥哥的兒子存仁避難山中,不料,存仁卻被流寇抓起來。章溢心想:「我哥哥只有一個兒子,不能讓他絕後。」所以挺身而出,對流寇說:「放了那小孩吧,我章溢願意代替他。」

那群流寇向來就聽聞章溢在地方上的美名,正想以重金求得章溢,不料正好在此巧遇,流寇們都很驚喜。流寇的頭子想就地方叛亂的計畫請教章溢,章溢卻義正嚴辭拒絕說:「你們也是有父母子女的人,怎幹出如此滅祖滅宗的壞事啊!」

流寇們一聽,大為氣憤,將章溢綁在柱子上,用刀威脅他說:「不投降的話,你就只有死路一條!」章溢回答說:「貪生而怕死,這雖然是人之常情,但我章溢絕不會為不義之事而屈服。」流寇大罵說:「難道你真的不怕死?」章溢回答:「死有何懼?!」

流寇們聽後,反而都不敢加害他。至半夜,負責看守章溢的人還故意放他脫逃。他回到故鄉之後,不久便受到明太祖的重用,起為佐命勳臣。@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宋代王沂,名曾,自幼刻苦讀書,敦品勵學,志向不凡。真宗時,王沂考上狀元。有人跟他說:「考上狀元,就一生吃著不盡,不用愁溫飽了。」
  • 這是孔子弟子仲由,字子路。他為人勇敢,又極為孝順。有一次,家貧沒有東西吃,他便到百里之外揹米糧回家來孝養父母。後來,雙親過世,他到楚國當了大官,楚王給他高官厚祿,人人稱羨。可是他卻感嘆的說:「我以前吃的都是野草、野果,為了讓父母有米糧吃,還曾經到百里之外揹米回家,那時我常常憂愁著無法給父母吃好的東西。今天我雖然有高官和厚祿了,但雙親卻已不在世了。我想和以前一樣到遠方揹米奉養父母,可是到哪裡尋回我的雙親啊?」
  • 這是宋時陸九淵的故事。陸九淵,字子靜,他天生聰穎異於常人。年僅三、四歲時,有一天問父親說:「天和地有終止之處嗎?」父親笑而不答。陸九淵獨自思考這個問題,至廢寢忘食的地步。
  • 孔子聽到這件事,稱讚書生說:「他才是真正的學到柳下惠的精神了呢。」這話怎麼說呢?因為每個人層次與修養不一樣,如果只是表面上看人家怎麼做,自己就跟著做,那只是學到皮毛,有時還會適得其反,就如「東施效顰」一樣,差之千里啊。所以應該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調整適合於自己的標準,千萬不要只學皮毛,或者斷章取義的學個形式,這都不是發自真心的。
  • 古代聖賢之士,就算一貧如洗,不該他拿的東西,他絕不會隨便的接受。他把人格和尊嚴看得很重,不輕易被金錢利益所誘。
  • 宋郊想了好久,最後笑著說:「我想起來了,書房邊有一個螞蟻窩,有一回下大雨,水即將淹至蟻穴,我乃編了一個竹橋讓螞蟻們渡過去,你說的救活十多萬生命,莫非是指這件事?」僧人說:「正是此事。你因為做了這件好事,可能會和你弟弟一樣,也考中狀元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