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非洲外交替代役男學會謙卑與包容

人氣 7
標籤: ,

【大紀元11月11日報導】馬拉威系列報導(六)(中央社記者劉正慶約翰尼斯堡特稿)「好男不當兵」是役男面臨兵役時的普遍觀感,但二○○一年開辦的外交替代役,每年總會有二千名以上的役男競相報名爭取不到四十人的名額機會,因為外交替代役在台灣年輕人心中已成培養國際觀、學習謙卑與包容的最好歷練機會。

目前在馬拉威姆祖祖中心醫院服役的林恩光表示,來到陌生國度服役是年輕人一生當中很難得的體驗,在這裡讓他學習到擁有一顆謙卑與包容的心,試著放下身段接納不同的新事物,只有謙卑才能看見自己和別人,否則總是帶著有色的眼光去看對方,最後看到什麼自己也不清楚。

陽明大學醫學系畢業的林恩光舉例說,台灣是富裕和公共衛生體系健全的國家,瘧疾、腸胃道阻塞在台灣幾乎不可能發生,但在馬拉威,由於貧窮引起的諸多疾病加上植物纖維攝取量低,腸胃內科常帶有一定比例的肝炎。

在姆祖祖醫院愛滋病彩虹門診中心服務五個月的林恩光表示,馬拉威人民的醫療保健常識非常缺乏,患了輕微的感冒或皮膚疹才來就醫,但在愛滋病感染率高、肺結核盛行的馬拉威,其實很多病症是因愛滋病毒所引起的併發症。

林恩光表示,臨床上已屬愛滋病末期的病患,在醫病互動過程當中,雖然病人知道輕微的感冒或皮膚疹痊癒後,愛滋病仍然無法根治,但最令他感動的是,曾經有一名愛滋病患門診結束後卻在醫院外等二、三個小時,為的只是向他說聲謝謝。

在台灣,人們總是偏好以自身觀點看待一切外在事物,雖有一定規模的國際化程度但卻少了比較正確的國際觀。

中興大學園藝研究所畢業的顏龍葦以個人的體驗指出,在協助馬拉威當地農民從事園藝栽種時,剛開始總想以台灣的觀點和模式解決問題,但他發現,由於馬拉威教育水準低落,農業發展上也只能看天吃飯,台灣農場的管理方式很難應用到馬拉威,很多事情只能按部就班慢慢來。

顏龍葦表示,這就是他服役十個月來最大的收穫。來馬拉威後才知道,原來世界上還有這麼多自己不熟悉的人和事物。

林恩光也表示,和馬拉威相比,台灣的環境確實蠻幸福的,有時常想,如果自己是在馬拉威長大,將會變成什麼樣的一個人,而更珍惜自己擁有的一切後,讓他學著運用自己力量幫助需要者的重要性。

在首都里朗威技術團服役的顏龍葦說,其實,以馬拉威的氣候非常適合栽種溫帶類水果如柑橘、葡萄等,如果有機會的話,以他園藝的專長朝此方向發展,應該可以得到很好的發展,至於其它生產後續的問題,則是馬拉威需要解決和改進的地方。

對於有志申請外交替代役的國內年輕人,顏龍葦表示,國外很多事情與台灣不一樣,生活條件更是截然不同,在服役之前,一定要把自己的心放寬,不要過於在意外在環境不如己願,畢竟,世界還是有很多的不同,這在台灣平常生活中是無法接觸到的。

林恩光則建議,既然是在海外服役,就要扮演好小螺絲釘的角色,在崗位上付出自己一點點的力量,馬拉威的生活條件雖然艱困,但在這裡,除了有機會培養專業醫療訓練之外,從中學到的許多非醫療事務,這種成就感絕不亞於單純的照顧病人。

相關新聞
【紅色沙丘到月光彩虹】野生動物交響曲(下)
【紅色沙丘到月光彩虹】Okavango Delta人類的鄉愁(上)
鑽石大亨作先驅  非洲鑽石業現歷史新局
佐利克訪非以期平息蘇丹暴亂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