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的特殊安排(中)

李法子
font print 人氣: 6
【字號】    
   標籤: tags: , ,

西方歷史這條線是作為東方主線的輔助而安排的。中國在幾千年的人類歷史中長期處於世界的前列,只是到近代一兩百年才落伍於西方,這也是特意安排的。因為這樣,才能把共產邪靈引入中國。

一、變異文明衝擊人類傳統文化

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各民族、各國家的傳統文化都貫穿著對神的信仰,只是古中國更突出。但從14世紀以後,舊勢力逐步在西方刻意培植一種新文明,其實是變異文明,不是真正的人類文化。目地是引導人類逐步偏移傳統正道,為最終大法洪傳製造難度,用以「考驗」大法和大法弟子,真實目地是毀滅人類。

(一)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偏離正道

1、文藝復興

從14~16 世紀,以意大利為中心,後席捲整個歐洲興起了一場新文化運動——文藝復興。文藝復興時代表現在科學、哲學、文學、藝術、教育的核心內容,通常稱為「人文主義」。它的特徵,在於歌頌世俗蔑視天堂,標榜理性取代神啟。他們要求文學藝術表現人的思想感情,科學為人生謀福利,教育發展人的個性。提倡人性反對神性,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神為中心。其實質就是放大人的慾望無以復加,根本上來說,就是動搖千百年來人對神的正信。

當然這個時期,也有一些人士正面表達有關神的內容。如但丁作了《神曲》。還有一批藝術家創作的作品,許多都是宗教題材或神話。如達•芬奇的名作《最後的晚餐》;米開朗基羅的繪畫傑作:羅馬西斯廷教堂天花板上和牆壁上的《創世紀》和《末日審判》;拉斐爾畫的聖母像;提香所畫的《聖母升天》等。但這些不是文藝復興的主體。

2、宗教改革

與文藝復興同時代興起的還有宗教改革。宗教改革的出現表面上是各國教會反對羅馬的天主教會的控制,實際上也是因為傳統正教的變異,離神聖、純淨的修煉內涵越來越遠,依附於政治並為政治服務或變成一種形式而導致的。

首先發起改革的是德國的馬丁•路德,後是瑞士的卡爾文,他們主張「信仰得救」。法國的宗教改革還引發了一場長達三十多年的戰爭「胡格諾戰爭」。英國的宗教改革則是由國王自上而下推行的,建立的英國國教會,宣佈國王為英國教會的最高首腦,不承認羅馬教廷的最高權力。

宗教改革偏離了宗教自身的內涵。實際演變成了不同利益集團的政治之爭、權力爭奪、利益之爭。與政治的關係更加密切,更加變異。

(二)現代科學(實證科學)、工業革命變異人類

真正的科學是神傳給人類的,並且是以人文科學為中心的。中國古代的科學走的是一條特殊的發展道路:是直接善用自然資源,為維持人類生存所必須而發展的,而不是現代科學的所謂創造、追求貪得無厭的發展;是以農耕文明為中心的。如中醫、都江堰的修築,造紙術、印刷術、指南針的發明。有的則直接是修煉者內省開悟後,對宇宙、人體、生命奧秘的洞悉,如陰陽五行,周易八卦、命理風水,中醫的經絡學說。

16~17世紀以後,舊勢力在西方安排了另一種科學道路。它不同於傳統科學,是以自然科學為中心的。根本目地是變異人類,動搖人對神的信仰。

文藝復興後期,現代科學開始產生。重點是在醫學和天文學領域。醫學家通過對植物、動物進行解剖來認識生命。英國醫學家哈維創立了完整的血液循環學說,其實中國人在兩千多年前的戰國時期成書的《內經》中,對此早以完整的論述了,可不是通過解剖發現的。這一時期出現了一批人物,如哥白尼、加利略、開普勒、布魯諾,他們創立或證明了一套新學說。即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圍繞太陽在運轉,太陽系在銀河系中也在運轉。因此而打破了天主教所推崇的「地球中心說」,動搖了上千年的天主教的權威。其實修煉人都知道,修煉界所說的地球是宇宙的中心,與科技界所理解的地球是宇宙的中心的含義是完全不同的。完全不是一個層次上的認識,因此而科學怎麼就能否定宗教的認識呢?但舊勢力卻這樣安排了。

18~19世紀以後,伴隨著兩次工業革命的開展,現代科學大規模的來了,並突飛猛進的發展,以至最終控制了整個人類社會。在數學、化學、生物學、物理學領域都提出許多新學說。如生物進化學說、細胞學說,原子、分子說,放射原理,量子學說,最後愛因斯坦提出相對論(這是現代科學對宇宙的最高認識)。

18世紀開始的第一次工業革命,是從英國開始並以英國為中心發展起來的。後來擴展到歐洲大陸的法國、德國、俄國,又漂洋過海影響美國、日本。這次是以蒸汽機為標誌,機器的發明為主要內容,在棉紡織業、交通方面出現許多新發明。19世紀70年代開始的第二次工業革命,這次是以美國、德國為中心,在能源、交通、通訊方面有重大的突破。20世紀40年代開始了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以電子計算機的發明和應用為主導,包括航空航天、遺傳工程、新材料新能源等。在近代一百多年的時間裡,人類就經歷三次工業革命,似乎忽然間人就變聰明了,過去幾千年都趕不上,其實一切都是安排的!

從三次工業革命中我們可以看出,科學的影響日益突出,作用愈來愈大。但沒有看見中國人的影子,好像沒有中國人的份。前面已經講了這是變異文化,中國古代的文化才是真正的人類文化。後面還將論述這是為什麼。科學推進工業革命、經濟的發展繁榮,給人類帶來前所未有的享受。因此而使人類越來越陷入物質化的追求中不能自拔,破壞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毀壞人類維繫社會正常秩序的道德。今天還在不斷的發展中,要複製人,登月亮,上火星。很多人卻根本上就忘記了人還須經營自己的精神家園、昇華道德。這對人類是危險至極的,但卻是舊勢力所需要的。

【正見網2005年11月15日】(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西安事變主角張學良是個有爭議的歷史人物,中共當局把他捧為:「民族英雄」、「千古功臣」,但是民間將其視為「民族敗類、千古罪人」者也大有人在,而且這類人的比例在快速增長。最近,隨著張學良中共黨員身份的真相大白於天下,長期以來關於他歷史功過的爭議遂將塵埃落地。
  • 【大紀元11月10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李錫璋台中市十日電)搭乘救護車救人反被撞成重傷的替代役男陳銘傑,一直未能脫離險境,在立法委員沈智慧及台南監獄協助下,正在服刑的陳銘傑父親陳國良,今晚獲特別通融,戒護到台中探視病危兒子,陳國良夫婦相當感激這項安排。
  • 唯一的亞裔候選人尹常賢(Sam Yoon),在星期二晚超過了前市長、前州務卿等名望家庭出生的候選人,脫穎而出,創造了波士頓歷史,成為波士頓新的象徵---第一位亞裔市議員。
  • 美國布朗大學沃森國際研究所將於11月9—13日在美國布朗大學沃森國際研究所內召開「中美台和平論壇」,該論壇將於13日(週日)結束,十幾位專家學者將對中美台關係的現狀和未來提出思考和討論。12日(週六)下午4﹕00PM 至5﹕30分,台灣外交部政務次長高英茂演講《世界舞台上的台灣》﹔13日下午1﹕00點,聯合國寬容及和平文化大使的藝術家陳錦芳演講《人類藝術》,同日下午4﹕00PM 至5﹕30分,前美國駐北京大使李潔明(James Lilley)演講《東亞美國外交的未來》﹔11月14日下午3:30—5:30將在沃森國際研究所三樓東南側(McKinney)會議室召開台海問題專家王希哲先生演講的題目是:《台海問題的政治演變,必將成為推動中國進步的槓桿》,主辦單位仍在聯絡方圓先生於週日的專題演講。布朗大學學生免費入場,其他學校學生每人15元,非學生每人30元。活動詳情和時間安排可參閱網站http://www.straittalk.org,或發送電郵至StraitTalkChina@gmail.com查詢。

  • 「文學, 藝術: 美化你的人生」(11月12日)
    紐英崙中華專業人員協會將於11月12日上午9點至下午5點在東北大學Shillman Hall舉行年會「文學, 藝術: 美化你的人生」。內容安排如下﹕上午9點至9點半登記註冊﹔10點至11點: 陳平原教授: 當代中國大學教育改革 (北大中文系教授, 哈佛燕京客座講座),主持人: 張鳳﹔11點至12點﹕紀剛醫師:老天開我個大玩笑---滾滾遼河的寫作祕辛,主持人: 張鳳﹔中午12點至下午1點半午飯、簽書時間﹔下午1點半至2點半﹕張系國教授:從滔滔邏輯到檳榔西施---也談台客文化,主持人:曹伯禹博士﹔2點45分至3點45分﹕朱友珍:揭開 「國劇」 的神秘面紗,主持人: 陸惠風﹔特別來賓: 朱民玲「拾玉鐲」現場演出﹔下午4點至5點吳京院士:鄭和七下西洋- 中華文明的結晶, 人類歷史的盛舉 (錄影帶),主持人: 李汝屏成大校友會會長。
  • 【大紀元11月12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邱燕玲、李欣芳/台北報導〕年底選舉進入倒數階段,民進黨與台聯已安排大型造勢活動,民進黨本月四日起連辦三十九場大型造勢活動,選前還要舉辦大遊行,激發支持者的投票意願;台灣前總統李登輝則要為台聯縣市長候選人站台輔選。
  • 【大紀元11月12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江俊亮嘉義十二日電)嘉義空軍基地為了推展全民國防共識,今天開放營區供民眾參觀,並安排F-16戰機空中分列式表演、S-70C海鷗救護直升機救難操演,展出各式戰機與武器,吸引大批民眾參觀。
  • 港府宣布,即時暫停處理湖北省活禽鳥及禽肉的進口安排及申請,原因是該省禽流感確認為致命病毒H5N1。
  • 【大紀元11月12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吳協昌曼谷十二日專電)第一屆亞洲室內運動會,今天在泰國曼谷的華瑪室內體育館揭幕;中華代表團被安排在第三十一順位出場,由運動舞蹈選手王毓弘擔任掌旗官,來自亞洲三十七個國家近一千五百名選手,將競逐一百二十一面金牌。
  • 【大紀元11月13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李錫璋台中市十三日電)台中市教師會把握選舉機會,今天安排與市長候選人就教育問題進行對談,只有市長胡志強缺席。在教師關切的退休金改革方案方面,沈智慧強調不惜帶頭上街抗爭;林佳龍則表示會反映基層心聲供中央決策參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