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如何縮小中國城鄉差距?

人氣 58
標籤:

【大紀元11月20日訊】(自由亞洲電臺記者楊家岱採訪報導)英國的《金融時報》15號以「中國農村問題」為題發表社評;文章說,中國的城鄉差別在繼續擴大。

各界有關中國城鄉差別的評論可謂不計其數,但到底什麼思路最切合中國的國情、最有利於抑制和縮小城鄉差別?是壯大城市、以城帶鄉,還是進一步加大對農村的財政投入?記者楊家岱邀請,自由撰稿人、中國社會問題評論家一平和曾寧圍繞上述問題進行討論。

記者:抑制、縮小城鄉差別有不同的思路,壯大城市,以城市來帶動鄉村,讓城市吸收更多的農民,這是一種思路;另一種思路就是增加對農村的投入,這一方面最後政府是不是還可以有所作為。曾先生您先談。

曾寧:加大對農村的投入,這是一個思路,加大對農村的基礎設施的一個投入,加大對農村的教育、醫療等等的投入,實際上中國政府目前是有在做,但是我們覺得中國政府做的還非常地不夠。

記者:一平先生請您講一講。

一平:現在城鄉的差距不是在逐步地縮小,不是在逐步地彌合,它的趨勢是更加加速地在拉大。現在有一個問題中國政府也好、很多人們的建議也好,希望發展中小城市,把農民吸到城市裡來,通過這個辦法來彌合縮小城鄉差距,實際上來說,這條道路我個人覺得它是使城鄉差別拉得更大的一條道路,因為城市發展的發展主要是要靠佔有農村的土地,通過吸收農村的財富才能發展起來的。

其實我的想法要彌合這個主要是增加政府的投入是如何建立好農村的問題,不是使農村都變為城市,不是使農民都成為城市的居民,如果農村建設的好,農民不一定願意進入城市的。

記者:說這個中國領導層對這個農民和農村三農問題還重視的不夠,這樣說的話是不是公平?是不是符合實際?

曾寧:從中國政府的角度來說的話,在中央一級它在主觀上、它在正確制定層面上,你說它不重視中國的農村三農問題,這樣好像有失公理;但是問題在於什麼呢?中央政府的政策在執行的過程中,往往都不能得到實際的執行,在地方上它遇到的問題就是非常現實的一個,地方上的財政的來源,它要靠對農村的各種各樣的稅費的徵收。

因此中央政府希望減免農民的負擔,它實際上遇到地方政府要增加農民的稅費才能保證地方政府的收入和財政支出的這樣一個矛盾、這樣一個現實。另外,中央政府希望對農村進行投入,但是中央政府的撥款到了地方以後,往往被地方層層盤剝、層層的挪用。

記者:剛才曾寧先生提到農民的稅費負擔問題,這個一平先生瞭解的情況怎麼樣啊?

一平:中國農民負擔過重實際上有兩個問題,一個就是地方政府徵收的這種苛捐雜稅太多,它遠遠超過中央稅收的多少倍;再一個,由於官力的腐敗,這腐敗的錢從哪兒來呢?也是很大的從農民身上來。

記者:可能會有人說就是把土地所有權交還農民,在中國目前不是很現實。不過我們可以想一下,如果把土地所有權交還農民的話,是不是會有利於彌合城鄉差別?曾先生。

曾寧:土地不歸農民所有,這是農民貧困的原因之一,不是貧困的全部原因,還有其它原因,比較主要的其中一個就是中國農村的人口基數太大,每一個農民他所擁有的土地數量非常的小。

記者:一平先生,您認為這個土地所有權跟目前中國農民的處境這樣差是不是有很大的關係?

一平:我覺得還是有很大的關係的,如果土地權是農民的,那他可以按照市場價格來出售這個土地。像台灣農民他們的問題解決的比較好,很大的原因就是把土地給與農民,現在台灣的農民很有錢,甚至比城市人還有錢,就是因為他們有土地權,他們把一部份土地賣了,那麼這個收入就夠他們後半生的生活。

記者:這個農夫產品的價格問題,是個最頭疼的問題了,如果說再貴下去的話城市的人受不了,可是目前這個情況就是農民沒什麼收入,這個問題怎麼解決?

一平:實際上這個問題整個世界都存在的,發達國家他們一個政策就是用很大的工業發展和商業發展的經濟補貼農業;那中國的政策是相反,它提高高速度的發展同時是掠奪農村和農民,這樣的發展它是造成中國城鄉差別的根本原因,那麼中國的發展就應該在你高速度發展的同時,你的經濟得了巨大的效益,應該把相當一大部分的收益給送回到農村去補貼給農業,這樣才能平衡。

(據自由亞洲電臺錄音整理)(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太石村選舉 中國民主櫥窗
大陸農民工每討回欠薪1元 成本4元
大陸農村成黑心食品大本營
李宇春上時代封面 英雄陳桂棣遭冷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