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靈:布什的道德勸說與中國政府的自辯

——評布什總統亞洲之行

湘靈

標籤: ,

【大紀元11月26日訊】最近,美國總統布什的8天亞洲之行吸引了世界眼球,而美國政府也在此行中展示了對華策略的新技巧:在中國本土之外大談中國的人權與台灣民主的示範效應;而到中國之後,則主攻中美經濟關係中的一些久拖未決的問題。這正好體現了布什政府奉行的「熊貓避險策略」:既照顧「擁抱熊貓派」(親中派)的利益要求,也考慮了「弒龍派」(遏制中國派)的呼聲。

由於布什在今年1月的就職演說中宣稱,「美國的政策是尋求並支持世界各國和各種文化背景下成長的民主運動,尋求並支持民主的制度化。最終的目標是終結世間的任何極權制度」。這一對自由民主的高度禮讚,自然使得世界各國人權團體對布什政府寄望甚高。幾乎從10月份開始,人權團體紛紛以各種形式遊說布什,期望他能夠就中國的人權問題與政治民主化向中國施壓,並開列了一長串政治犯與良心犯名單,希望借布什訪華之機讓他們中的部份人重獲自由。

布什現在手中沒有可與中國交換政治犯與良心犯的籌碼──商務利益已經沒有政策壁壘,而軍事尖端技術與國家安全生死相關,不可與中國共享;所以近幾年來除了道德勸說之外,倒也真無計可施。但為了保持美國作為自由民主「守護神」的形象,布什總統無論如何必須向中國提醒帳單上那些積欠的帳目,於是只好攥著一大摞中國的人權帳單踏上了亞洲訪問之路。

但除了這一張帳單之外,布什總統還攥著「擁抱熊貓派」開列的另一張經濟帳單:知識產權、貿易平衡、人民幣匯率,還有開放金融市場等等 ──「擁抱熊貓派」當中許多人與中國有巨大的商務利益,從來就高唱「中國的人權正在進步」,而布什政府還真不能得罪這些人士。更何況還有一個對美國對華貿易赤字在今年年底達到2千億美元的預測,也讓布什政府感到極大的壓力。

但它國的人權畢竟只與美國的政治理念有關,而貿易平衡、匯率與知識產權等問題卻與美國的現實利益密切相關。兩張帳單的份量,白宮自然惦量得出孰輕孰重。於是布什的智囊們終於想出了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這就是在中國本土之外提出中國的人權與民主問題;而在中國做貴賓時,主要談經濟問題。既兼顧各方的利益與呼聲,也給美中關係留下了緩衝餘地。

於是,布什總統於11月16日在日本京都發表有關亞洲外交政策的演講中,除了談到日美同盟是亞洲穩定和安全保障的支柱之外,還觸及到中國政府最敏感的兩個題目,一個是台灣,一個是中國的民主。而到了中國之後,則主要呼籲中國在市場准入問題上必須公平,北京應該充分履行中國所做出的一些經濟保證。此外呼籲中國放寬對宗教信仰自由的限制。

經過多年美國人權外交的洗禮,中國政府自然也熟稔地掌握了應對技巧。對於京都講話,中國媒體自然不提,中國政府的外交官員照例表示,中國人民享有由憲法與法律保證的自由、民主與人權,中國不想聽他人在人權問題上指手劃腳,說三道四。至於中國真實的人權狀況如何,中國政府絲毫也不想改善。要言之,布什訪問中國,並未使中美兩國之間在民主化的看法上拉近距離,而經濟合作才是雙方的現實考量。

從中美關係現狀考量,布什這一策略無可厚非,政治家畢竟都是現實主義者。既然不能用軍隊將民主送進它國,那就只能用道德勸說,布什總統的「京都演講」全世界都能聽到,中國政府自然也知道其內容。而在中國實行民主,改善人權,也只能是中國人自個的家務事。

美國有句名言,即「Freedom is not free(自由不是免費的)」。當年西方各國人民普遍認識到「不自由,勿寧死」,為爭取自由流了不少血。而今天的中國人當中還有不少未將自由當作不可或缺的生命價值,許多人到了海外也還希望接受中國當局的領導與管轄(當然是出於利益考慮),甚至不認為中國的人權有問題,美國批評中國的人權是別有用心。在這種情況下,僅有外力推動中國的人權事業是遠遠不夠的。(华夏电子报)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外電報導布什呼籲民主 北京故意怠慢
布什遠離華盛頓德州牧場度感恩節
【熱點互動】布什訪華與中美關係 (上)
美國新罕布什爾州拉美移民參政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