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對待聖誕禮物﹖

人氣 1
標籤: ,

【大紀元12月23日訊】(大紀元記者世桑編譯報導)聖誕節送禮可以是美國人19世紀的創作之一。19世紀下半期美國內戰後的自由和繁榮,給美國歷史寫下了最愉快的一筆,當時人們 最想做的就是各種各樣的慶祝活動,以各種方式甚至商業行為來表露內心喜悅,於是這個當時本來是個宗教慶祝活動還不是法定的節日–聖誕節,就應大家的心情就在美國商人的各種推銷引導中一直起著領先作用。

  於是這樣的傳說也一直沿續下來,那個來自北極的聖誕老人,在聖誕除夕之夜趕一駕麋鹿馬車,馬不停蹄地奔波忙碌,鑽進煙囪在襪子裡放禮物,給大家帶來驚奇和喜悅,然後再趕回北極居住地。那時候的聖誕禮物多是不論貧富一視同仁。

  後來20世紀初,機器發展帶來的大工業化年代裡,城鄉社會因科技帶來的促進,物質在大家不斷需要滿足的過程中充實起來,交通方便,服務發達,媒體引導,生活方便等,人們由生活富足而想到了通過市場商品作為禮節給予,同家人朋友增進感情加強聯繫。

  於是乎出現了這樣的局面,大家一到聖誕節日期間,那種人性展現感恩喜悅,商品琳琅滿目和即性娛樂繁多的活動滿目皆是,有時還過份地帶上來「物質化」的色彩,就連禮物也都帶上了貧富差別,正義與否,以及好壞區分等。

  現在的聖誕節日雖然已經遍及世界各地,但是美國文化在其中也得到「放大」,這個季節的商品也灌注了各種各樣的理由,科技應用,生意經典,世界大同,甚至自我追求等。時代發展使得聖誕節本來的宗教色彩已經越來越淡去,搞活商業的味道日益濃厚,而且還得到大眾的歡迎。

  有的專家指出,贈送聖誕禮物帶來的緊張壓力,有時會傷及人們的心理狀態,潛在地影響到他們的神經健康,因此要關心那些經濟狀況不佳,為生活著落而奔波,或者對此活動有牴觸情緒者。特別是那些從前對所有家人或者親友公開聲明他們「從此再也不想參與聖誕禮物贈送活動」者。

  這個本來是為了慶祝宗教人物耶穌誕生,表達人們內心的喜悅,以及傳統節日送禮的時候,但是因此而引起人們超出其所能夠控制的經濟能力,從而帶來緊張情緒,以至於經歷無窮煩惱,如無名發火,睡覺失眠,頭疼腦熱,無助感覺,憂鬱失望,沒有自信,甚至惡夢多多,飲食不良,健忘粗暴等。

  實際上,聖誕是一個表現給予或者參與心態的季節,有人建議儘量避開那些禮物贈送或者交換的活動,花一點時間或者精力參與到社區服務,例如,各種各樣的避難所,老人公寓和老年療養院,孤兒院等,那也是非常可取和倍受歡迎的,更何況這樣得到的身心愉快還是人們不可言喻的。

  另外,收授禮物之時,特別是收到一些「不想要」的禮物,如重複多餘,派不上用場,不合適使用,不可能退還退換等,不妨考慮捐贈給慈善機構或者採取捷徑上網拍賣,這些利人利己的好辦法,都可以解除人們對這類禮物的「負擔」。例如

  Trading Graces 就是一個值得大家參考的地方,大家可以試試運氣。聯繫 (410) 230-3548,諮詢﹕www.lutheranservices.org。 ◇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李家同:難忘的聖誕夜
小說:《臨別的禮物》 (29)
小說:《臨別的禮物》 (30)
小說:《臨別的禮物》 (31)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