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靈:改變口號無法提升軟實力

——評中共的《中國的和平發展道路》白皮書

湘靈

【大紀元12月30日訊】中共政府於12月22日發佈一份《中國的和平發展道路》白皮書。這份白皮書有個顯著的變化,就是將過去幾年中國官方民間都愛使用的「和平崛起」一詞,改換成「和平發展」,聲稱「和平發展之路是(中國)國情和世界潮流的必然選擇」。這個詞的替代並非僅僅只是語義的變化,而是對中共在國際社會的一種姿態調整,只是這種調整多少有點被迫的味道。

「中國和平崛起論」一經面世,便在中國內部引發一場辯論。觀點之一是,「崛起」在外文翻譯中有可能被賦予一種武力征服的意味,從而起到與本意背道而馳的作用。但中共政府當時想成為亞洲地區的區域領袖的意願非常迫切,而且總以為軍事力量可以做為後盾,根本不理睬這種擔憂。此後中共政府在軍事現代化的種種努力,以及在國際社會的種種不負責任的表現,讓「和平崛起論」引起世界普遍擔憂。

為了安撫國際社會,中共歷鄧、江、胡三朝而不倒的「理論常青樹」鄭必堅在美國的《外交事務》上發表了「中國的和平崛起至大國地位」一文,大談中國的和平崛起不會給世界造成威脅。此後鄭多次在各種場合講話,重申中國的和平崛起僅僅是一個解決中國內部問題的「中國夢」。他闡釋說,中國夢不同於美國夢、歐洲夢,也不同於蘇聯夢,中國只出口電腦,不出口革命。鄭必堅不斷強調的一點是,中國無意挑戰或推翻現行的國際政治與經濟秩序。

但一個國家要想成為國際社會的領袖或者僅僅只是區域領袖,除了「硬實力」──強大的經濟力量與軍事科技力量等之外,還需要「軟實力」,即文化價值、政治信念、外交原則等方面的感召力。有關中國的「硬實力」到底有多強大,國內學者其實並不看好,但國際社會卻被中共政府的對外宣傳迷惑,這裡暫且擱置這個費時費力的問題不論,只討論阻礙亞洲各國接受中國成為區域領袖的「軟實力」。

亞洲國家普遍不希望中國成為「亞洲的太陽」,認為中共成為亞洲的主導力 量並不符合它們的利益。最近,美國《新聞週刊》發表的一篇文章深入涉及了這個問題。文章說,亞洲許多國家負責安全事務的專家們普遍認為,「中國現在使用軟 身段僅僅是不想被看成是一個以強凌弱的國家」,而且亞洲國家要的是「有很多太陽的太陽系,而不是只有一個太陽的太陽系」。這就是為甚麼儘管中共反對,印度、澳大利亞和新西蘭仍然要參加12月份在吉隆坡舉行的東盟峰會。

亞洲國家之所以如此,主要原因是亞洲國家並不認同中共的所謂「軟實力」,即不認為共產黨中國在文化、價值理念和原則方面具有感召力。沒有一個亞洲國家希望做「中國夢」或者生活在中國人的世界裡。文章引述亞洲問題專家的話說,日本和中國都是有著強大經濟力量的亞洲大國,但兩國對亞洲的前景同樣缺乏遠見,也並不瞭解其他亞洲鄰國希望擁有甚麼樣的未來。

對於亞洲國家的擔心,中共當局並非不知道。因此整個2005年,中共政府利用一切機會,從各個角度闡述其所謂「和平崛起」的理論,以緩解與消釋國際社會對中共的憂懼。但效果似乎不明顯, 因為「軟實力」的提升並不是看一國政府說得如何好聽,而需要視其價值理念與政治實踐。

在價值理念上,中共至今還在堅持已經被人類社會拋棄的社會主義,抗拒民主價值理念;而政治實踐亦乏善可陳;在外交上,為了利益與一些臭名昭著的暴政國家打得火熱;在國內則一心一意維護少數精英的利益,縱容官員貪污腐敗。對於社會蘊積的各種尖銳的社會矛盾,不是想辦法解決問題,動輒使用暴力鎮壓,甚至動用坦克對付手無寸鐵的人民。對所有嚴重的污染事件與疾病傳播、包括各種社會反抗活動均採取封鎖消息兼撒謊的方式,得過且過地應付了事。凡此種種,均證明中共政府對內依賴政治 暴力殘民以逞;對國際社會而言,也從來就不是一個負責任的成員。◇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鐘民:中國和平崛起缺少甚麼?
中國維權律師高智晟皈依基督教
張偉國:把民間力量“趕盡殺絕”的“和諧”“穩定”
湘靈:布什的道德勸說與中國政府的自辯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