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保華:中國左燈右轉 兩岸春未來

林保華

人氣 2
標籤:

【大紀元2月10日訊】台灣以開放國門給中國接受直航包機,喚回中國國台辦副主任兼海協會副會長孫亞夫、國台辦綜合局長兼海協會秘書長李亞飛訪問台灣出席辜振甫的追思會。他們以海協會會長汪道涵「私人代表」名義到台灣,強調此行純為參加故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的追思會,不代表兩岸將復談。國台辦副主任王在希也表示,孫、李兩人雖然具國台辦、海協會身分,但此行完全是個人名義,不會與海基會有正式接觸。這種腔調顯然還是對台灣抱有敵意的「不接觸」態度。但是實際上在參加追思會期間,他們和海基會高層人士接觸,進行密談。孫亞夫在回上海後表示,未來海協會和海基會「將繼續保持良好的交流、交往、協商、談判關係」。而王在希接受北京人民網視訊訪問,聲稱「猴辭留銳氣,雞唱報天明」,似乎對未來的兩岸關係表示樂觀。

事件發展的結果,明顯和他們先前所展現的姿態不同,相信也不是「密談」中海基會對中方做出投降行為,而是中國特色的「打左燈,向右轉」的伎倆,製造錯覺與意外結果。同時這也是談判的手段,開始以咄咄逼人的不講理態度直迫對方,在一百步距離中前進九十九步,然後才退一步表示「善意」,使對方感恩戴德,終至「雙贏」而收場。果然這幾句好話被炒熱為金雞報曉,春天來到,股市也藉機大漲。

其實我們回頭看兩會關係的整個過程,停止與海基會接觸,就是中國主動採取的行動,因為海基會堅持原則,沒有出賣台灣的利益,使中方惱火。解鈴還需繫鈴人,但是台灣仍然付出了海基會秘書長許惠祐的調職、董事長辜振甫的逝世,以及包機的代價,兩會才可能恢復接觸。當然,中國也為停止接觸付出了代價,那就是台灣主體意識的增長,同中國的距離越來越遠。因此雖然現在兩會重新接觸,前景如何還有待觀察。

兩岸關係的關鍵還在中國方面,第一,中國的武力威脅沒有減少,反分裂國家法的立法工作還沒有停止的跡象。第二,外交方面中國繼續挖台灣的邦交國,最近中國與格瑞那達建交而導致台灣又減少一個邦交國。在去年十一月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訪問拉丁美洲之後,最近國家副主席曾慶紅再度訪問,他在牙買加不但表示很高興與格瑞那達建交,還聲稱要加強與未建交國的經貿聯繫。顯然中國還要繼續挖走台灣的邦交國,也要把勢力伸進美國的後院。

最需要注意者,中國不但一直在藉統獨問題挑撥藍綠關係,最近還有分化綠營的跡象,例如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在紀念江八點的大會上突然兩度點名指責李登輝前總統加緊進行台獨的分裂活動。顯然,中國當局企圖要將李登輝與執政黨區別開來,製造綠營的內部矛盾,這點執政黨不可不防。實際上,獨派的呼聲越強烈,力量越大,執政黨的「中間路線」才越有價值,同中國討價還價的本錢才越大。

總之,在中國放棄對台灣使用武力與打壓台灣外交空間以前,都不能輕信中國對台灣的「善意」。這一點台灣的朝野與民眾必須有清醒的認識,美國亦然,否則將鑄成難以挽回的大錯。特別是目前要切實準備好反制反分裂國家法的「反吞併法」,在中國人大通過反分裂法後,台灣就可以立刻通過反吞併法,國際上會持同情態度,必要時啟動公投機制。失去這個機會,將後悔莫及,就如當年台灣失去多個宣佈正名的機會。

《自由時報》(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不代表大紀元。

相關新聞
林保華:為中共保持新鮮化而鬥爭
【專欄】林保華:炒作趙紫陽死訊有何目的﹖
林保華:中國的「油爪」伸向全球
【專欄】林保華﹕趙紫陽還是“同志”嗎﹖﹗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