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容和隱忍

施化

人氣 2
標籤:

【大紀元2月16日訊】又是一個情人節。沿街盛裝的花店,商店溫馨浪漫的櫥窗,還有少男少女、老夫老妻間充滿愛意的節日問候,一時間讓一個尚未脫下冬裝的世界溫暖了許多。情人節在傳遞一個明白無誤的訊息:在人生存的世界里,更多需要的是愛、親情、和諧、寬容、諒解……,而不是相反。

想起几天前在CND网讀到的洁雨女士的一篇回憶體文章:“超越過去——一個中國家庭的故事”,以及接連不斷的网友反饋回帖,感慨良多。很多有相似經歷的网友,是含著眼淚、腫著眼睛讀完全篇的。洁雨的文章貴在真實。她通過流暢的文字,把自己,一個生長在二十世紀末的中國女孩的全部酸甜苦辣的身生經歷,栩栩如生地展示給讀者。哪怕一個与她完全不同經歷的人,讀了以后也如身臨其境。簡單概括,文章描述了几個社會底層的人物,他們被某种革命理論扭曲了的人性,由這种扭曲的人性引來的對下一代的心靈摧殘。文章的最后,作者無望地問道:他們是我的親生父母,我該怎么辦?

网友們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各不相同。有人說,他們是咎由自取;也有人說,應該寬容。我相信,寬容諒解,終將成為多數中國人可以接受的文明理念。但是現在的總體趨勢是,他們距离走進寬容還遙遠,他們正在做的以為是寬容的那种行為,其實不是寬容,而是隱忍。隱忍不同于寬容,寬容不等于隱忍。

隱忍是東方傳統文化的內容之一。中國文化有一個很好的“恕”字,可惜沒有被好好傳揚,且演化成隱忍。很多人理解的隱忍,用一句話來概括:隱他之惡、隱己之善,忍而不發,以成其為君子。人們在現實生活里,常常保持沉默,以為話說多了不好,所以從不多說話——不說何是何非,尤其是當面。其實,“隱忍”是在強行隱藏個人真實的感知,壓抑真實的情緒,“打碎的牙齒往肚里咽”,人為地在制造近似分裂的人格。而“小不忍,則亂大謀”,又只是一种韜晦謀略。這种“忍”是偽裝的,為的是最終的“不忍”。由于長期的壓抑和扭曲,當“大謀”實現的一天,那种發泄出來的暴力和殘忍之激烈,可以想見。

而寬容當中的容忍与隱忍不同。我原諒你昨天和今天犯的錯誤,但是很明确,明天不可以再繼續錯下去。寬容并不阻礙人發出一個公開明晰的信號:你這樣做是不合适的、是違反規矩違背原則的。寬容是有聲的,隱忍是沉默的。對抗是寬容的反面。對抗不給對方糾正錯誤的机會和余地,也就極大減少了解決問題的可選擇方案,最后只剩一個選擇:以暴易暴。

寬容与隱忍最大的不同在于:不放棄原則与放棄原則。在“寬容”者眼里,什么是“是”、什么是“非”,一清二楚。他們用自己寬容的行為,影響打動對方和自己一起加入有序游戲。人性原則是他們的基本原則。雙方都是人,都有著唇亡齒寒的共同長遠利益。現代環境學發現,人類的生存,与環境以及生物鏈不可分割地聯系在一起,一損俱損、一榮俱榮。現代社會學也同樣發現,人在社會中的生存,相互聯系更緊密。把對方逼上死路,也意味著把自己逼上死路。一個再專制的奴隸主,也不可能和被逼上死路的奴隸長期安全共存,奴隸制度必定終結。但人類的短視妨礙他們在現實中領悟這一點。

讀南方网新聞,据廣東省和廣州市婦聯調查,去年至少有55%的家庭存在家庭暴力。這其中包括兩成高學歷、高收入、高職位的白領、知識分子家庭。又云,這些數据只是家庭暴力中的“冰山一角”,因為大多數婦女在面對家庭暴力時首先選擇了隱忍。我想,如果這些家庭暴力的受害者,改換隱忍的理念,把真相公開出來;但是又用寬容的理念,持續努力引導丈夫們共同接受寬容,改變行為,結果會怎么樣?

2005-02-14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用當地承包商重建伊拉克以保安全
【專欄】邢汶:再評法輪功:勿以百姓為弱智
北京警方制止韓國議員見記者
盧勇祥:議員學校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