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評共產党”全球有獎征文參賽作品

【九評征文】高宛平:走近大躍進(下)

高宛平

標籤:

【大紀元2月7日訊】作者說明:大躍進是國內最大的研究禁忌之一,也是一個充滿挑戰的課題。盡管中共已作出歷史決議,海內外也有了不少研究,但是一些最基本的史實,其實都沒有說清,許多流行的說法,如“共產主義試驗”等,仍有人深信不疑。本文只是研究的一個部分,集中探討發生在1958年秋冬的那些事情;它取自筆者的實地調查,既有口述史料,也包括大量的檔案資料(恕未一一標出)。

21.教師:……問題是:這一切會在農民的心理和行為上造成怎樣的反應和后果?……
(旁白)在59年2月第二次鄭州會議上,毛澤東說到了目前廣大農民的“堅決抵抗”;說到秋收以后全國性的糧食和農副產品不足的風潮,就是這种“反抗”的集中表現。還說,我以為他們的做法基本上是合理的,合法的。
老人:……相應的,本地文件中也出現了“和平抵抗行動”的字眼。……

(旁白)在59年3月全縣的五級干部會議上,有多處提到了農民的行為:
1.學習的人多(配圖:二十多歲的青年還在課堂里上學;有一個大隊20%的人在讀書);
2.食堂內服務人員多,能勞動的也不去勞動了(配圖:食堂燒柴不再用茅柴,而是砍樹,不毛腰站著砍半截樹;屋前屋后的大樹、果樹都砍光了,樓板拿起來就燒);
3.看病的不少(配圖:病號和買藥的絡繹于途,藥品脫銷);
4.亂殺雞鴨、宰豬現象不少(配圖:一個中隊二三個晚上,群眾用折頭去腳罐煮的辦法,殺吃了70多只雞鴨);
5.在生產中,不少社員偷工減料,報假成績(配圖:開晚工:群眾吹洋號、喊喇叭、打紅旗、燒火光,輪流站崗,干部來了就干,走了就在田里睡大覺;第二天報一個假數字。積肥:把土坯堆起來,外面糊上泥巴,假充堆肥,某隊一晚搞了300多個);
6.消极生產,做事磨洋工。三餐茶飯兩晝工夫,做天和尚撞天鐘,干不干三元半。說什么:伙食要好,工資要高,工夫要少,勞動要輕。因而功效不高。据檢查,每個標准勞力平均每天做工只有6分左右(配圖:在地里拄鋤把子站著的社員);
7.不關心公社生產,積极搞私人活動(配圖:白天勞動時,偷著上山辦柴挖菜,晚上成群結隊上街賣菜賣藥);
8.各個隊之間,抵触生產計划,特別是經濟作物計划,容易搞的就搞,不容易的就推:反正我不搞,人家會搞的;多完成一樣,少完成也差不多(配圖:一片地因路遠難种,就拋荒了);
9.不愛護公共財產。公社化后,不少耕牛流离失所,到處都出現過“野豬”、“野牛”(配圖);犁耙、晒罩等農具更是無人過問(配圖:一個中隊干部一早晨在田里撿到鋤頭38張);
10.變賣家具農具,很多房子沒有了門框和樓板,不少人把要用的鋤頭、耙頭也賣了(配圖)。……

教師:在過去的說法里,這些現象都是有其外在原因的,比如秋收,原來說是時間規定太緊,做不過來,……現在則有了主觀上的……
老人:摘茶子,頭上的不摘,頭下的不摘,只摘中間的(配圖)。就是因為上邊的難抬頭,下邊的難佝腰。一個社動員230個社員,一天只种了7畝2分油菜,說是奔波10多里時間上來不及,恐怕也是部分的原因。……
(圖象)縣委王書記在作報告:禾不打盡,茴不拿鋤頭挖,拿牛犁,茶子摘一個表面;欄里邊的豬沒人喂,一天兩天不吃潲,牛也到處亂跑;家里放的鋤頭沒人管,鋤頭、耙頭、犁,就在田里躺著沒人拿;谷子、紅茴、高粱到處都是,沒人保管(配圖);秋收時候,到處放的是茴,田里、家里、塘里面是茴,這個現象恐怕是社社有、隊隊有。這种不愿意把庄稼收好,收了沒人管,豬、牛沒人喂養,這又是一個什么問題哩!……

22.教師:……它表現在社隊一級是:
王書記(繼續):……大隊、生產隊只剩下領導生產、參加生產的權,不好辦事、也無法辦事,所以影響基層干部的積极性和責任心。有很多能夠辦到的事情也沒有辦到,有的干脆懶辦的。有個食堂,菜种的好,公社要調,都到他那里搞菜(配圖)。他說:我种下他不种,我种下他吃光,不如不种。結果大家都不种菜了。
王:……你說以積肥為中心,生產隊就什么也不管,只搞積肥;你說以糧食為主,他就不种經濟作物。生產隊普遍不要田作,不同意多作田。只有你公社分派我作什么,我就作什么;要不就不作。群眾也是一樣。這樣的例子不胜枚舉。生產上的無人負責,公社党委干著急,……大家研究這又是什么問題?
王:公社里三個辦法:一是開個條子給我調,二個是派人去查,查倉查簿查家伙(配圖),三,查不出來,就調他回來整,整他的資本主義。過去我們發動老百姓斗地主的時候,就是訴這個苦。你認為老百姓沒意見嗎?那可是有了鬼了!當然群眾就很自然的反抗你、反對你!

教師:……反應在社員群眾身上:
王:老百姓說:有么里搞手。生產好的也是三餐飯,不好的也是三餐飯。他還有什么搞手呢?所以大家就懶搞得,沒有個積极性。
王:在分配上貧富拉平,勞動強弱、生產好坏的也拉平。現在群眾里邊普遍的流言說:干不干三餐飯,懶不懶三塊半,再多了沒得。你說他干起來有味嗎?沒有味道的。官塘有個社員說:增產与我的收入不多,減產与我的關系不大,吃魚吃肉全社一樣,死豬死牛就可以大吃一頓。因此功效不高。据調查,平均每天工效只有五六分。社員工資還沒有他夫娘多,他就懶搞的。
王:因而廣大的群眾、生產隊、生產大隊的積极性沒有充分發揮起來,他們對縣委、對人民公社,是有极大不滿的,是很有意見的,表現出一种消极和抵抗的情緒:怠工、不太積极,抵抗。

教師:總之,公社化以后,社員干活互相推委,或對生產對社里事物漠不關心。東西大家拿,大家用,無人愛護,小農具大量損坏棄置,大農具破爛不堪。農民無心思搞好生產,不愿出工,出勤率及工效降低,勞動時間縮短——他們几乎是“破罐破摔”了——繼而,一些地方放棄“苦戰”、夜戰;“三化”渙散,項目建設遲緩、停頓;農產品多吃多留,不愿出賣,或抬价私下出售,這些,儼然成為了全國性的現象。……

23.教師:……但是最重要的,是社員不想干了,……其“皮相解釋”之一,是因為實行了“供給制”。……

(旁白)据反映,群眾的思想比以前落后了,大躍進了一年,分得不多,群眾的生產勁頭就不大。一個連病了的勞力就有60來個。群眾現在的中心要求不是別的,只是少做一點就算了!
(旁白)供給制實行后,中農吳HQ全家做了7,500分,算是“气力白送了”,投資也冒得了,他說,“做起來真冒勁。”全家三個勞力20來天還只做2天工夫。
(旁白)社員潘YH家有二個勞動力,可是近10天來只出了4天工,說:“如今共產主義來了,各取所需,我需要机器來耕田,坐倒也有吃了。”
(旁白)社員徐CY公社化后,47天未出工了,病臥房中。群眾說他是假病。

農民LDM:公社化后,到處都可以吃飯,自己就不想干了。……有的吃了飯,送稻谷,丟在路上就回來,說送到了。籮筐扁擔都不要了(配圖)。
農民LMZ:反正有飯吃,沒必要做,做和沒做都一樣。……
干部LJT:种地都是亂來的,种麥子把土刨一刨,一擔种子往里一倒,就是了(配圖)。挑糧种時,開1,000斤條子,領600斤就走了(配圖)。回去說种了多少多少……。供銷社的糞肥,就扔在外邊(配圖)。……

(旁白)冒貫徹多勞多吃,少勞少吃,生產勞動好的,就不積极了。
(旁白)目前社員生產勁頭不大,工效不高,有的裝病,6天沒有出工,一個排37個勞力一天只布了2畝草菜,收3畝包谷杆,裝了個窖。……
(旁白)有人不打算為增產出力。
(旁白)只求自給,不管別人。5隊將6畝半田撥給6隊,對方不接,造成雙方不要,說:多种又不能多吃,誰愿吃死人虧。隊里470斤平術子派人送了三次還沒有送完。
(旁白)有一個婦女未實行供給制時,身体有病也能堅持,現在連輕微的工夫也不行了。
(旁白)某大隊3個小社,58年經常有58個勞力藉故不出工,或是出工很少。
(旁白)有的社員認為吃飯不要錢是國家規定的,誰也奪不走,敲不碎,做活馬虎點不要緊,甚至不出工,也不听干部指揮和調動。有的只要供給部分,不要工資部分,不在社里干活,成天搞私人的事。

教師:……另一個就是群眾沒有“干勁”,沒有“積极性”了,……
(旁白)省委書記周小舟在廬山上說:農民有一句老實話,“作了一天活,身上冇出汗”,可以看出積极性問題。……
(旁白)一些社員過去晚上偕要切豬草,如今卻是縮頭烏龜揀輕工、丟重工,每天不做些什么。有的做不上以前的三分之一,還說:“反正多做不如少做”。有的說:“積极不積极,反正一碗飯。”有的裝奸,有的甚至公開抵触。
(旁白)一家社員搬到別人家里擠住,搬家后晚晚睡不成覺,還說鼓足干勁,干勁從哪里來?万擔家材丟了,還想什么天遠地遠!……什么共產主義不共產主義,今后懶得想,“看菜吃飯,看人說話”。

教師:……農民消极,原說是供給制的問題,現在已經是農民自己不愿意,是他們自主地做出選擇了。……
(旁白)一個社員說:“共產党只能共我的田,不能共我的气力,做多做少要由我。”
(旁白)生產消极的表現有:1)不完成計划,大隊計划養10池魚苗,因為怕多有多調,打算少養或不養,如平術任務190畝,只完成90畝。2)插花田冒人要,三隊与六隊交界的13畝麥子,都不管理。3)放松管理,某大隊爛茴2400擔,140斤茶米油燒了,不問。
(旁白)一种表現是偷工減料,不顧工夫質量,認為反正大社包干,三塊一毛五一個月,藥球摘得馬虎冒關系,倒是紅茴要摘淨,因為它“救得人活”、“餓得人死”。
(旁白)群眾沒有躍進的干勁。某公社建立以后,勞力仍然外流,有的小社社長跑了,党員也跑了。吃公共食堂、搞托儿所、勞力大調動,使群眾思想情緒不安。有人說:“搞了一年大躍進,好人少,病人多,再搞一個更大躍進,人受不了。”
(旁白)下面有些党員要求退党,有些要求辭職。有的說:大躍進的事情,總是接二連三的干不贏。遲撤職不如早不干,這是我們干部的心里話。
(旁白)59年1月《內部參考》有一篇文章,毛澤東認為“极有用”,批轉給各省市委書記研究。上面說:廣東新會出現了“四多四少”:吃飯的人多,出勤的人少;裝病的人多,吃藥的人少;學懶的人多,學勤的人少;讀書的人多,勞動的人少。某公社出勤率普遍降了五、六成。勞動效率也普遍下降,互相讓路、等待,再不爭先恐后了。原來擔100斤的,現在擔50斤,送200擔的,只送五、六十擔,一人挑的,改成了兩人抬。群眾抱著“按酬付勞”的態度,形成有人無事做,有事無人做的現象。基層干部也消极起來,甚至隨波逐流。“三化”變成了:“出工自由化、吃飯戰斗化、收工集体化”。
(旁白)有的社員對干部作風有意見,說:搞起生產就冇勁,干部何必這樣惡!

老人:把這些都歸結為沒有積极性了,……
教師:……所謂“積极性”,勢須有一個前提,即對這一件事大体上是擁護的,……但若進了“勞改隊”或“勞動營”,他的地位和心理必定發生巨大的變化,還有什么“積极性”可言?……

24.教師:……另一個表現是“不再關心愛護社”,……

(旁白)有人埋怨說公社化后群眾不愛護公共財產了。
(旁白)因為擔子在上,權力在上,所以產生有吃穿用具靠上的依賴思想。對亂吃糧、吃薯种,開會大燒木炭,等等現象,都任其不管。社員不出工,干部不去督促;做工懶洋洋,互不批評。
(旁白)二連的庄稼,收回了十多天,冒人理,22畝包粟,一半嫩的發了芽;3,000斤紅茴冒貯藏,發了霉;150斤平術冒人理(配圖)。
(旁白)有人把嫩包谷咬了一口就丟了,田茴冒挖干淨,凍坏了,農具丟得到處都是,沒有人收拾。
(旁白)打半畝晚禾,燒去一畝田的稻草,有的連犁都燒了。
(旁白)一個連一天丟了32張鋤頭。
(旁白)群眾的一首打油詩說:“犁耙丘丘有,鋤頭滿山丟,人走犁上過,不肯彎下腰(配圖)。”
(旁白)有一個大隊在59年的雙搶中,僅禾刀就缺少1,000張。

教師:……同類的現象在各地都有,有人把這歸結于所有制問題——即產權不明,……
(旁白)各地小農具、提水工具損失嚴重,是59年春耕面臨的困難之一:河南全省有小農具8,200万件,損坏、丟失30—50%;山東亦然;安徽占30%;江蘇完全損坏不能修理的32%,需修理的23%;湖南省能修的占25%,能修的30%;有的地方6.8人一張掀,7.6人一把鎬(配圖),——公社化后小農具不歸公,農民交出自留地后覺得留農具無用,就作廢鐵賣了,——現在很多人沒有農具,需大量增補。
(旁白)集体的東西大家用,大家拿,自然無人去愛護,公共財物無人負責管理,更無心思去搞好生產了。……

教師:……有的是找客觀,也有好多理由,如任務重、多抽了勞力、活太累人,等等。……
(旁白)領導壓任務,寅事未了,卯事又來,只好偷工減料。
(旁白)勞力調走一半,要完成任務,只好馬虎。
(旁白)老是開夜戰,鐵打的也會溶,這樣干,就只有一條路,不顧質量。
(旁白)調勞力,現在留几個老人、婦女,田冒人犁,牛冒人管,看生產怎么搞?
(旁白)今年外流不少,又盡是男全勞力多。干群已苦干一年,再要苦戰,硬苦戰不下去了。
(旁白)要求外調勞力全部回來,或划出一部分田土。
(旁白)因為糧食緊張,第一小隊有12個人在家休息(配圖),以隊長為首七嘴八舌的說:“吃飯不飽,生產懶得搞”;“過去單干時冒飯吃我不做聲,現在一口也少不的”;“勞動人民是蜂子,終年勞動一場空”。

教師:……或是推卸責任,……
(旁白)片面体會“少种高產多收”,壓縮糧食面積,全縣晚稻种植面積縮小到27万畝,比57年減少5万畝。

教師:……這种“不干”,不是罷工,而更接近于怠工,不是完全不干了,而是還干一些,……一個農業大國,減產也有一個“底線”……
學生:訪談時問到:荒地多不多?一般反映都不很多……
老人:當時統計,全縣58年荒田荒土有4,174畝。同時,全縣還有13%,也就是將近10万畝的“后進田”,……

教師:……這里面原因很多,也可能有很复雜的算計在內,……一個重要的原因可能是,當時控制得還很嚴密,從上面很多例子可以看出,社員不出工是不行的,但到了地頭,做什么就很難保證了,用一句文件里的話來說,就是“群眾不听話”了,……
(旁白)去年一個連翻轉了400畝老稿田,今年只有一半;种下了180畝油菜,今年一半還未布完;肥料積了81擔,今年還冒動手。到田里一看,都是白田(配圖)。
(旁白)据一個典型生產隊調查,備耕中存在嚴重問題,早耕、深耕、精耕變成了遲耕、淺耕、粗耕,應整水田506畝中,到3月中,還有坯田41畝,板田23畝,荊棘縱橫,野草叢生(配圖);犁田的深度一般僅4、5寸。肥料僅有規划的17%,田野里很難看到糞_,更看不到堆肥,并有空白田135畝。育秧田不符合規格,种子准備不足。春收作物絕大部分生長不良,油菜385畝,已抄掉204畝,其余的只有18畝生長較好。

教師:……因此有人對這一危險的景象,發出了警告,……
(旁白)有人說:現在還不找竅門積肥,將來自己就會背大時;將來插不上秧,沒有人負責任;現在是不能依靠別人了,如果不留种,明年就會不得了!

教師:……其實,早几年他們就公開提出了這一“警告”和“威脅”,說:“農民不作田,餓死帝王家”!……

25.教師:……另一方面,是不是有人喜愛公社呢?如毛澤東所說:一些大社竟有成千工作人員不勞而食或半勞而食,甚至還有脫產文工團。……
(圖象)享受著供給制,在中、小學課堂里上課的“大學生”。
(圖象)食堂里的大量脫產人員。
農民CCR:一個大隊5個食堂,保管、炊事員等脫產的,總共有100人左右。……
(旁白)有的地方,公共食堂使用的勞力占全部勞力的三分之一。
(圖象)文工團、電影隊、球隊……。

教師:……這些顯然都是吃上了公社,……有些則過上了“共產主義的幸福生活”,……
(旁白)在生活改善上有過高過急的要求,大兵團作戰出去的几十個勞力要求宰殺廢牛3頭,牲豬6只,要黃豆一籮,茶油18斤,反正是改善生活。目前該隊到處泡油豆腐(配圖),以為今年普遍發新棉衣。
(旁白)要求吃好的,社員鄧YQ提出“兩多”、“兩少”:紅茴多了不吃,包谷多了不吃,菜少不吃,油鹽少了不吃。
(旁白)還有什么几包,包吃飯、包穿衣、包藥費、包婚姻喪事。一個公社一月就花了藥費2万元。你包嗎?老百姓就把千古万年的老病、不愿吃飯的病都包來了。有的兵團發統一的制服。有的為了軍事化檢閱整齊,花4,000多元做了一批民兵服裝(配圖)。
(旁白)貧農余ZS說:“供給制吧,為什么冒新衣發,你們(指干部)不發新衣,我哩懶做得。”他前年做的棉衣,今年要求換過。
(旁白)下中農鄧JL說:“搞共產主義,照理還要住漂亮一點。”
(旁白)据說社員生活有11變:粗布毛巾變手巾,茶枯杆灰變肥皂香,洗衣手洗變刷子洗,糠頭灰變牙膏,手刷變牙刷,布鞋變膠鞋,漢裝變西裝,旱煙變紙煙(配圖),火把竹片變手電馬燈,茶壺變茶瓶,木器變電器。
(旁白)實行供給制和吃飯不要錢以后,群眾都只吃、穿,如何勤儉建設冒了想法。某大隊發了15,400多元工資,用于生產的只有5%,其余95%全部用于生活。有的全部用完吃光。某突擊隊24個青年,吃土煙的現在都吃紙煙,還縫了20件綢子衣,每人都有刷子、鏡子、梳子(配圖)。某夫妻只30多歲,因為上街沒買到布,就每人制了一付棺材(配圖)。某中隊268人,現有球鞋162雙,套鞋42雙,電筒79個,水筆81只,洋傘46把,吃煙的人有146人,有數倍或十几倍的增加。
(旁白)社員有“六不”:不買口糧、不買油鹽、不防老撫幼、不搞儲蓄投資、不積私房,……每月領到的工資,只要求如何解決自己的生活。說:“生產冒奔頭,節約無用處”。有錢就花,貨到就買,一少就搶。
(旁白)在廬山會議上朱德曾說:現在,有些農民不安定,想進城,不蓋房子,不買家具,有了錢就吃掉,……

教師:……對于什么基本生活問題、生產問題、投資問題、儲蓄、醫療保險、養老撫幼等問題,農民都不管了,……有的干脆大吃大喝,……
王書記:食堂里邊吃飯,不管多少,吃三斤也是他,吃四斤也是他,吃五斤還是他。有些人吃飯沒有餐,究竟是吃五餐、六餐、七餐,反正是去在那個食堂就在那個食堂吃它一伙(配圖)。据統計有一天吃八、九餐的。老百姓嗎?就在那里晚上吃雞,全縣大体上是100多万只雞,現在只有几万只,大概十來戶平均有一只。雞鴨殺了個光(配圖)。豬這里也殺一只,那里報來病了,其實是殺了。公社化前大概全縣是19万頭豬,現在減少一倍。這在該縣歷史上是沒有的。大吃大喝大殺雞、大殺豬(配圖)。下邊過年是十個菜以上,每個人都吃了酒。有的群眾說他的食堂里搞的是翅席。老百姓說是有生以來第一年。
王:一個食堂有2,400人,從早上6點鐘開始吃飯,吃到晚上11點,反正一到這個地方,都是拿的碗筷從30里路的地方跑來吃飯(配圖),一天老百姓什么也不做了,就在那里吃飯,來了個几千人的吃飯運動。
縣干部兼公社書記LSL:紅薯擺在桌上,農民都不吃(配圖)。反正上邊是這么強調、敞開吃的。
(旁白)生產隊支書陳ZF暗將10頭架子豬藏起來(配圖),喂到過年才殺掉私分吃了。
辦隊干部LYQ:我辦了一個豬場,上邊批了5万斤糧,上繳了50頭,每天殺一頭,自食了100多頭。
(旁白)自給性產品搞得多而好,商品性的生產搞得少而差。59年初,有14個大隊計划派購牲豬60頭,僅完成32頭,而群眾自宰了320頭。或是數量上完成,質量上冒完成,43斤的送國家(配圖),70斤以上的社員吃。
(旁白)59年2月底全國生豬產量,比58年末減少了25%,推算減少了4,480万頭,其中湖南減少了30—40%。
(旁白)廣東省報告,大城市副食品供應緊張,原因除減產外,主要是公社化后農民的消費量急劇增加:生豬屠宰增加79%,鮮菜增加131%,水產增加26%;許多把肉類的商品部分也吃掉了;有的消費量前后相差兩倍;有了現金工資后,農民自養的三鳥、蛋品,都留作自給,沒有一戶愿意出賣(配圖);農民購買的副食品,比前增加50%左右。

學生:……這樣的公社,還成什么樣子?……
教師:……農民“不干了”,這才是最大的危机,……雖然表面上雙方的訴求都集中于一些“皮相原因”,如“供給制”和“共產”原則等等,……

26.教師:……從表面上看,這些農民行為都帶有一點“消极”的性質,也比較“隱忍”一些,更為公然的反抗就是“外流”了,……
(圖象)農民背井离鄉,絡繹于途,向山里走去,……有的要突破民兵封鎖,有的是夜里逃跑。……
老人:……農民逃亡,是在58年上半年就發生了,据說跑了2万多人,經過“動員”,很大一部分回了家;隨后又逃,几年時間里一共逃了3万人。所以到底跑了多少人(人次),都是什么時候跑的,恐怕是很難統計的了。……
(旁白)一營外流了25戶,其中公社化前(五月間)走的5戶,公社化后走的20戶。
縣干部兼公社書記LSL:我調去的那個公社,是偏遠山區,人跑的很多,基本沒有什么壯勞力了。草比禾還要深。
老人:……具体說來,跑的原因有多种……
(旁白)烈屬羅CC,老病號,夫娘怀孕已几個月,干部命令他二人擔木炭,來回50多里。走到半路就吐了血,眼淚巴巴的(配圖),當晚就一同逃到江西去了。
(旁白)中農何BF,38歲,單身,勞力強,10月初調他去外邊搞深耕時走的,說:現在生產累死人,出早工,收夜工,晚上還要搞夜戰,我吃不消,不如到江西去肩樹。
(旁白)劉DL是個病號,從9月中就想外流,因怕江西人眼不熟悉,自己又是翻身社員,兩次都沒有走。10月中,因天天要出工,開夜工,受過批判、插白旗(配圖)。隊里又宣布:不出工就沒有飯吃,要吃飯就要出工。就跑到銅鼓去了。
(旁白)副連長董QS在該連32人中,對21人罰過站、打過、扣過、罵過,結果逃跑了6人。
(旁白)社員說:“我們住在山上,要跑到下面二里多遠去做工,說我出工遲到了,罰我跪一夜(配圖)。咯樣的霸蠻作風,我在家里硬住不下去了。”當晚就有5個社員外流了。
(旁白)一個隊干部說:今年日夜干,結果工效低,還影響外流了3戶。
(旁白)有的老百姓看那大吃大喝的樣子,不成名堂(配圖),他就一溜煙跑到江西去了。
(旁白)有一個辦隊干部半月就打了4人、罵了5人,社員黃EQ出工不積极,父子被牽著跪在一起,挨了一頓打(配圖),他嘆气說:“咯硬不象共產党做的事”。這樣全中隊一個月就外流了22人。
(旁白)有的是因為糧食緊張跑的。据說,到江西可以吃個飽。
老人:縣委在一份檢查里說:“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群眾為什么要外流?實在是因為我們的工作逼得無法生活下去,才“逼上梁山”的。……
(旁白)群眾反映:“過去天子也不差餓兵,如今人民政府搞化了境”;“政府不加糧,不添飯,硬是逼起社員上梁山”;“政府糧食不加足,我們是腳板上茶油——溜”。

教師:……而且特別值得重視的是,農民還有理論:“君不仁,臣去外國”,講的是“合則留,不合則去”了。……
(旁白)群眾反映說:“君不明,臣逃外國,父不義,子奔他鄉”,“上面的政策,當中的歪策,下邊的惡賊。”

教師:……過去農民對合作化的一种反抗,就是“退社”,現在社是不能退了,但農民又發明了“外流”的辦法,……
學生:類似的是不是還有新疆和云南的“外逃”,廣東的“逃港”,等等……
教師:……其實,那時各地都有人外流、逃荒,……但似乎多不及這几個地方這樣具有典型意義。……這一件事,清楚的表明農民的心理:什么大躍進、什么人民公社,……去他的吧!老子不干了!

27.教師:……同時,農民還有著各种各樣的反抗,來抵抗那些強加在他們身上的東西,和派給他們的种种任務……
(旁白)縣委檢討說:上面統得多,卡得死,下面就想方設法,消极反抗,反抗的表現有三:一是抵触經濟任務;二是消极生產;三是不愛護公共財物。
王書記:你要調,要扯平,我就隱瞞私分私賣。你想辦法?大家都私分,大家都隱瞞,60万人看你反那個?据了解,現在生產隊長、支部書記和群眾在一起,共同對抗公社,把糧食放在棺材里邊,把糧食變成堆肥,里邊是谷(配圖)。……人家隱瞞一點,私分一點,一個生產隊隱瞞万把兩万斤糧、几千斤油,這是合理的行為。……
(旁白)中隊長余YL說:上面扮蠻把糧食往公社調,我們只好把糧食隱藏,說句老實話,我哩中隊上,現在還有20多畝禾做几堆冒打,盡管你們發動查產,還是查不到。再說調豬,公社一個條子來,無錢無帳就要把豬調去。來三個干部,他到東家我就把豬赶到西家,他到西家我就把豬赶到東家,結果他尋了一天,我哩三條大豬還是沒有尋到(配圖)。現在權力還不下放,我看下邊生產真是冒人搞了。
(旁白)据縣委的報告說,清糧工作在一些地方搞得比較好,在另一些地方,干部在前面清,群眾在后面藏,越查越不清(配圖),還使得基層干部和群眾人心惶惶。
(旁白)公社調勞力50人修河道,到了23人,其中一半是50歲以上的男半勞,一半是婦女和13歲的小孩(配圖)。支書說:只要是個人,抵一下任務就行了,反正不計工,不算錢。有的隊長說:你們不去的可以偷著回來,我們歡迎。有的說:我少做一點。支援了是五元一月,不支援也是五元一月,何必空勞神。
(旁白)一個隊有300擔茶子沒有加工,大隊催促,他怕調走,總說冒人工。有的將一對肥豬藏在山內養了2個月,公社要調,他說死了(配圖)。
(旁白)經濟上抵抗的表現是:1)應付,過年分配給隊里的鮮魚任務1,200斤,只完成30%。2)互相看樣(配圖),別人交一斤他也交一斤,茶油任務23,000斤,只完成4,000多斤。另外還有秘密的表現有:1)偷,2)隱瞞,包括稻谷、雜糧、紅茴絲、黃豆等,3)私分。
(旁白)茶油丰收了,但是僅收購到8,000多擔,比去年要少一半。

教師:……這一次瞞產私分是全國性的,也是最有名的一次,……
(旁白)因為全國糧食征購任務完成情況不好,一些地區和大城市糧食供應緊張,庫存告急。在59年2月第二次鄭州會議上,毛指出:目前我們跟農民的關系存在一种相當緊張的狀態。由于种种原因,不可避免地引起了廣大農民的堅決抵抗。秋收以后全國性的糧食等農副產品“不足”的風潮,就是這种反抗的集中表現。
老人:……本縣的糧食征購任務也完成得不好,……58年的任務11,640万斤,到59年1月底只完成了9,200万斤(占80%),尚欠2,440万斤沒有入庫。以后又返銷數千万斤,……
(旁白)地委分配的征購任務,沒有按期如數完成,反而給了我們1,900万斤。現在有些地方還著得緊張。……
老人:有的材料說這年統銷了6,000万斤,有的說5,000万斤,實際征購量大約不過4,000万斤的樣子,還不及57年的水平(少2,000万斤),……

28.教師:……從這种眼光重新來看,1959年的“糾偏”(廬山會議以前),究竟解決了什么問題呢?……
(旁白)58年11月第一次鄭州會議以后,開始糾偏:肯定現階段是社會主義,要划清与共產主義的界限;不能廢除商品、實行調撥和剝奪農民;要勞逸結合,關心人;決定不在城市搞人民公社。在接著召開的武昌會議暨八屆六中全會上,毛承認做了“冒失鬼”,出了亂子;決定整社,規定個人所有的房屋、衣被、家具等生活資料和存款仍歸社員所有,并對某些建設指標作了壓縮。

教師:……這些個解釋,多少是有的放矢,但也可以說是“亦真亦幻”。實際上,農民的行為几乎打破了58年的所有美夢,……首先,是打破了“產業軍”的企圖……
老人:1959年中,縣委檢討說,58年的缺點錯誤主要是:盲目的机械地搞三化,錯誤的搞大集中,搞了大兵團作戰,等等。

教師:……不過,“產業軍”是毛的重要思想,不會輕易改變,比如像大兵團作戰一類的做法,在不久的廬山會議后就又出現了,……但是“產業軍”再也不見提起,……也不再強調“三化”了,……
老人:……縣里不少干部認為,軍事化和群眾路線有矛盾,怪混亂是軍事化造成的。

教師:……也否定了“共產”,……盡管廬山會議后“共產風”越刮越厲害,但已失去了原有的理想色彩,而主要是為了“搜刮”,為了“大辦”,和為了“過渡”,……
學生:……畢竟,承認了個人私有權,……
教師:……也改變了“供給制”的做法,……
老人:……供給制改為三個“半”分配制,即半供給半工資半獎勵。

(圖象)省委書記周小舟(注1):供給制實行以來,勞動積极性降低了;我看,供給制是現在作不起,將來不需要。……
(旁白)……早就有富裕農民反映說:“政府如今實行供給,實際是救濟貧農。”
周小舟:……要研究一下,不實行供給制而采取增加公益金來解決這個問題是不是更好?……

教師:……在以后几年里,工資很少,工分制度也沒好好搞,……但“產業軍”已不能靠“軍事化”和“供給制”來支撐,而更多地依賴“公共食堂”了……
學生:……這就是以后兩年食堂為什么那么重要的主要原因吧?……

教師:……現在他擔心的是,再這樣躍進下去恐怕會死亡几千万人,所以要放緩一些,講勞逸結合、吃飽吃好、睡足息足,下馬一些項目,等等……
老人:……當時有人說:縣委看到農村走多了人,現在放寬了尺度,大兵團可以不要搞了。所以59年就冒開夜戰,白天還休息。

教師:……實際上有兩個月時間步調已經放緩了,……
老人:……59年1月下旬省委書記會議指出,以后年年都會大躍進;前兩個月壓縮空气,松一點。有人主張,幸福院幼儿園要回去的都讓他回去算了。還有人以為一切都冒進了,打算收場。……
(旁白)各地水利工程進度遲緩,58年冬全國水利出工數相當于57同期的三分之一;到59年2月僅投入勞力1,500万人,為58年同期的七分之一。
老人:本縣的水利工程也下馬了不少:1958年10月地委提出以冬修水利為中心,縣委堅持要以積肥為中心。結果計划的16個大工程開工11個,一下壓到6個,最后一個也停止了。……

(圖象)有的社員吹了七八遍哨子還不起床,還罵干部:“上邊說了每天勞動八小時,你們又在亂搞!”有的堅決反對把中飯搬下田去吃,說:“上面沒有這樣的政策。”干部提出,晚上處理地窖里爛了的紅薯,社員說:“上面說了不打夜班。”

教師:……但高指標還在繼續,盡管有所調整。因為實在不能承認“大躍進”并沒有“成功”,……
學生:……所謂“大躍進”,基本目標就是要取得生產上的躍進,……

教師:……与此同時,政府与農民的關系已极度惡化,……這回的焦點,是在糧食問題上,……
老人:11月底,縣委還說要吃600斤口糧標准。不久,就改為每月40斤,實際上只有30多斤了。到59年春,有些地方反映:現在農村的重要問題是糧食不足,每人每餐三兩米,吃不飽,餐餐吃茴坨,生產效率不高。有的生產隊里,6個食堂都有搶飯現象(配圖),社員都在家休息。……

(尾聲,獨白,或字幕)……雙方的這一場大戰,正未已時,……結果,几年之內,全國糧食減產30%,經濟几近崩潰,人口餓死了4,500万以上(劉少奇掌握數字),……政府和農民兩敗俱傷,“大躍進”終被放棄,“農業產業軍”再也不見提起……

注1:周小舟,中共中央候補委員、湖南省委第一書記,原任毛澤東秘書(1936年),湖南湘潭人。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不代表大紀元。

相關新聞
大躍進与三年飢荒 大躍進時期毛澤東的齊魯之行
陳小平:一個前中南海法律秘書的故事
中國高校食堂荒謬 怨氣盡在順口溜
【九評征文】共產黨計劃生育 讓人不寒而慄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