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中國的建設投資泡沫

標籤:

【大紀元3月24日訊】(大紀元記者李紫林編譯)紐約時報3月23日北京報導,中國交通部長今年一月宣布,中國計劃在30年內,投資2,500億美元,修建長達53,000英哩的高速公路。預計到2020年,中國高速公路的總長度將超過目前世界第一的美國州際公路系統。

在此之前,中國已建造了大規模的多道高速公路網絡,包括綠化帶和設備齊全的休息區。建設規模之大僅次於五十年代的美國。完成的投資已改變了中國的地形,增加了公路,橋樑,地鐵和港口,還有工廠,煤礦,鋼鐵廠和發電廠,這些為將來提供了基礎。

新的投資規模如此之大,讓一些中外經濟學家感到不安。分析中國政府統計數據的獨立專家認為,這類建設投資佔中國國民生產總值的45%。這個投資本身就是中國經濟發展的主要驅動力。中國去年的經濟增長為9.5%。無節制的投資,就像泡沫一樣,能生出不需要的工廠,不被充分利用的高速公路和發電廠,削弱國家已經不穩定的經濟系統。

上海中歐國際商學院(China Europe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chool)的經濟學家許小年(Xu Xiaonian)說,這些巨額投資的經濟回報在急劇下降。他估計15年前中國在公路,地鐵和發電廠這類固定資產上每投資1美元有50美分的增值,而現在只有約20美分。他說,“如果中國仍然依賴廉價資本來發展的話,遲早會面臨大危機。”

雖然大量增長來自於新投資在經濟高速發展的國家並不少見,但沒有任何主要國家如此依重於固定資產投資。美國主要依賴消費來產生增長,約國民生產總值的15%投資在固定資產上。日本和南韓從未超過40%,現在這個比重都在30%以下。

華盛頓國際經濟學院的經濟學家戈爾德斯坦(Morris Goldstein)和拉第(Nicholas Lardy)認為,要避免大範圍的浪費,中國必須把投資限制在國民生產總值的30%以下。當然這樣做可能導致總的經濟增長率下降,可能只會有現在的一半。“中國經濟不平衡的核心是在過去4年或更長時間中的不切實際的投資暴漲,可能需要好多年的時間才能消除它的影響。”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新任副閣揆吳榮義 三年前即直言反對晶圓廠登陸
聯電案入司法階段難回行政裁量
8吋廠登陸 沒聯電的份
經長:晶圓廠登陸限制 不會改變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