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日韓WTO漁業補貼談判立場漸趨緩和

標籤:

【大紀元4月15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呂志翔日內瓦十五日專電)由於台灣、日本及韓國的反對立場略為緩和,世界貿易組織 (WTO)漁業補貼談判也有所進展,一位專家指出,台日韓的立場顯然已不似過去一樣「頑強」。

WTO漁業補貼談判目標在透過嚴格限制漁業補貼,保護枯竭漁類,但一直遭到日本、韓國及台灣的反對,排除對議題沒有立場的國家,幾乎是「三國對抗世界各國」局面。

目前已提出的方案中,多數主張以「從上而下(TOP-DOWN)方式,先全面禁止補貼,然後再談判免於限制的補貼措施,而台日韓則堅持「由下而上(BOTTOM-UP)」方法,也就是在允許補貼的基礎上,談判應予禁止或限制的補貼。

由於對基本原則的堅持,漁業談判一直陷入膠著狀態,台日韓三國的強硬態度也被指責為談判的主要障礙,但WTO在本周「規則談判」討論漁業補貼時,情況已有改善。

與會人士形容,台日韓三國態度不像過去一樣頑強,反對程度降低。過去辯論焦點在WTO是否應討論漁業補貼問題,現在進步為何種補貼應禁止或限制。

但這並不代表雙方岐見已有明顯縮短,如台日韓對巴西提出的方案仍是堅持反對。巴西提案的主要內容為建立綠色及紅色政策,前者是可以允許的補貼,如小規模捕魚、降低能量及保留漁民等;其它補貼,除了天然災難外,都屬於禁止的紅色政策。

開發中國家並享有「特殊及差別待遇」,增加捕魚能力的補貼可免於限制。印度、泰國、埃及、委內瑞拉、馬來西亞、中國、阿根廷、印尼及巴基斯坦都表達了支持立場。

飽受印度洋海嘯創傷的斯里蘭卡特別感謝天然災害條款,歐盟及美國也都對嚴格規範補貼表示支持。

但台灣與會官員表示,巴西的由上而下方法已超過了談判小組的權限,以及提案內容對會員國有「雙重標準」,約束已開發國家,豁免開發中國家;韓國代表則指出,範圍廣大的特殊及差別待遇破壞了新的規範;日本表示,他們無法接受提案中的許多部分。

日本表示,「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會員國的漁獲量過去十年從三分之一降為五分之一,為何規範鎖定已開發國家?

歐盟提案強調,有效執行是新補貼規則的重要層面,其中包括事先通知及授權等,多數國家表示,他們尚未仔細研究提案內容,但台灣代表則對WTO會員國是否會輕意讓渡主權,持懷疑態度。

相關新聞
顏慶章:總統已核定林義夫接任WTO常任代表
歐洲商會將發表年度台灣遵守WTO承諾評估報告
台國貿局將舉辦WTO爭端解決機制研討會
拉丁美洲六國就歐盟提高香蕉關稅請WTO仲裁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