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國湧 :“文明”可以這樣”創建”嗎

傅國湧

人氣 3
標籤:

【大紀元5月13日訊】【大紀元5月13日訊】上小學的孩子從學校帶回一張給家長的紙條,其中說“為進一步提高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知曉率,確保‘二十字’公民基本道德規範和先進典型人物在市民問卷調查中不失分”,要求一家大小背誦上面的內容。

每天早、晚,我都聽見孩子口中念念有詞,逐字逐句地背誦那些先進典型人物的姓名、工作單位,比如“魂牽怒江、奉獻愛心的原杭州西湖風景名勝區、錢江管理處文物宣傳科科長江航”、“捨己救人的河南省商丘市包公廟鄉中華樓村村民李學生”等,至於這個“先進典型人物”到底怎樣救人、怎樣奉獻則一概不知。因為這是作業,所以他就不斷地用死記硬背的方式強迫自己記住,而且不斷地督促、要求家長也要像他一樣去背誦。

“創建文明城市”靠的難道就是這些寫在紙上的條條框框和臨時抱佛腳式的背誦嗎?我不禁提出疑問。

所謂“市民問卷調查中不失分”無非是應付式的,目的僅僅是為了“不失分”,創建文明城市本身倒變得次要,這是一種異化。老實說,一個城市算不算文明城市,生活在這裏或來過這裏的人們都有發言權,決非靠一次或幾次問卷、檢查就能評比出來的。“文明”二字豈是兒戲?文明是相對於蒙昧、野蠻狀態而言的,是人類的一種自我覺醒,是對提升自身精神層次的追求,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不是突擊的過程,不是一夜之間可以造出來的空中花園。

誠如哈耶克說的,文明不是人的大腦設計出來的,而是從千百萬個人的自由努力中生長出來的。文明就像一棵樹,是從土地上長起來的,要使它成為枝繁葉茂的參天大樹,需要有人澆水,需要有人護植。英文中Culture既有“文明”的意思,又包含了“種植”等涵義,是對“文明”這個概念最好的闡釋。

在社會公共生活中,如何能做到遵守交通規則、不要亂穿馬路,愛護環境衛生、不隨地
吐痰、扔東西,這些都要比背誦紙條上的內容重要得多,更重要的是樹立公民意識,懂
得自己的權利,捍衛自己的權利,告別順民意識、臣民意識,真正把自己當作憲法意義
上的主人,參與到創建文明社會(豈止是文明城市)的進程中。

與其把寶貴的時間浪費在死記硬背上面,不如倡導全民(誠然包括小學生在內)多化些精力做一些力所能及、實實在在的事情。構建一個文明城市的基礎是法治,是公平,是強勢群體能得到約束、弱勢群體有基本保障的理性秩序,是每個生活在這坐城市的人都有安全感,是每個人對這個城市、對他們棲居的大地負責任。

在這個意義上,如果真的要“創建文明城市”,靠的絕對不是口號,不是小學生及其家
長死記硬背幾句教條,靠的是扎扎實實的埋頭苦幹,在硬體設施上滿足人的需要同時,
尤為迫切的是培育一個尊重人、尊重文明常識的氛圍,這才是根本。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程益中:在恐怖和謊言中堅持常識
亦揚﹕新加坡法庭听證會見聞与感想
熊偉女士在聯合國的證詞
劉曉波:真由美的披肩髮飄飛在中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