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股市走勢膠著 房地產成資金避風港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5月29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張良知台北二十九日電)儘管有MSCI效應及除權息題材,但由於外資及本土法人看法分歧,加上融資餘額下滑,台股近期走勢膠著。而從4月份台灣房屋市場成交總金額比去年同期成長18%來看,部分股市觀望資金在尋求穩當投資管道考量下,已有轉往房地產市場跡象。

台股近期呈現區間盤整,操作難度增加,6000點關卡屢攻不上,散戶投資心態明顯趨向保守。事實上,目前市場資金充沛,大家都在尋找值得投資的標的,當前大家關注的五月份MSCI效應,外資其實從去年就已開始佈局,而中國人民幣升值議題持續發酵,帶動亞洲貨幣大幅升值,台股更加吸引外資目光。不過包括傳產股、電子權值股中的半導體、TFT-LCD族群走勢不振,影響台股走勢陷入整理。

法人指出,全球原油及黃金價格遠高於去年,在可預見的未來勢必維持高檔,是否引發通貨膨脹進而抑制消費者支出,產業結構上肥下瘦情形對下游廠商帶來的衝擊,都考驗著全球經濟發展動向,也使投資人及本土法人在多空尚未出現明確方向前,對股市前景看法保守。

外資法人認為,台股若要出現一波像樣的大行情,800、900億元成交值為必要條件。根據歷史經驗,融資餘額若自高點回落50%到60%,往往會有大波段行情出現。

根據統計,台股 5月16日融資水位為2001年以來第四度跌破2000億元大關,第一次出現在2001年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爆發,整體融資餘額僅餘1100餘億元;第二次在2002年7月美國出兵攻打伊拉克前;第三次則是2003年SARS風暴;不過,前三次散戶資金嚴重退潮後,大盤均隨之出現強勁反彈走勢。

法人指出,融資餘額減肥對籌碼面來說屬於正面因子,加上台股仍有MSCI效應、兩岸緊張情勢趨緩等利多題材加持,因此短線雖陷入盤整格局,但中、長期走勢仍然看多。

事實上,市場資金本來即會朝較有效率的投資方向流動,在股市走勢膠著時,房地產市場在業者積極推案促銷下,已吸引部分投資客及換屋者資金投入。

房地產業者指出,雖然3月份起預售市場供給明顯增加,但由於第二季起進入房地產市場傳統旺季,4 月份房屋市場表現依然不俗,成交總金額比去年同期成長18%,加上此波房屋市場景氣由台北縣、市發動,買氣甚至延燒到中南部,配合換屋族積極進場,房屋交易市場後勢並不看淡。

根據政府單位統計資料顯示,台灣地區每年租屋需求大約65萬戶左右,但是由於連續幾年的微利時代,不少定存族及股票族開始將閒置資金轉進房地產市場。房地產業者指出,目前銀行低存款利率及低房貸利率,加上政策性房貸搭配,投資房地產產品,運用財務槓桿創造財富,近期成為保守資金新選擇及理財新趨勢。

不過,根據住展雜誌企研室近日針對北台灣餘屋量最新調查顯示,涵蓋台北縣市、基隆、桃園、新竹的北台灣地區,近四年累計餘屋約有8萬戶,累計餘屋金額超過7500億元;若下半年建商按照既定計畫推案,今年底北台灣地區餘屋量可能會突破10萬戶大關,餘屋總量可能超過1兆元,達到四年來新高,房地產市場能否回溫浮現隱憂。

房地產業者分析,餘屋量激增主要是因近年預售、新成屋推案量越來越大,但銷售率在90年為29%、91 年為52%、92年飆升至79%、93年則降回62%。建商推案高峰期在今年將進入陸續完工交屋階段,在景氣下修情況下,餘屋量恐將創下近四年高點。

房地產仲介業者表示,以實務經驗來看,重大交通建設才是區域房價未來會不會增值最重要關鍵。因此在房價已經上漲後,在漲幅稍落後地區購屋,更會吸引投資人青睞,尤其在有交通或重大建設利多的地段,或鄰近大型公園或知名學區的房屋,便能控制風險,享受未來增值效益。

整體而言,資金具有流動性的,在股市低迷及投資信心不足下,閒置及保守資金轉向有效率的投資標的;儘管目前房地產市場因推案量大幅增加,使部分地區餘屋量大幅攀升,有房價攀高無力、入住率偏低疑慮,但愈是餘屋量高的地區、區段,對現階段自住或換屋型購屋者而言,反而在議價空間上更有彈性,也進一步吸引游資進入;若股市出現多頭波段行情,雖有部分資金將回流股市,但股市獲利的資金亦將轉往房地產市場,對房地產市場仍然有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