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國學生科學成績下滑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6月17日訊】一項國家的調查顯示在過去的8年中,加國學生科學方面的成績有輕微下滑。大部分加拿大學生的表現達到了國際競爭水平,但是2004年16歲學生科學作業的成績比1996年下降了5個百分點。在被調查的學生中有三分之一表示他們根本不對科學這一科感興趣。

據多倫多星報報道, 隻有35%13歲的加國學生和40%16歲的加國學生表示他們希望以後在科學或技術相關領域發展。

這份調查報告是根據加拿大人力資源發展部設立的學習水平測試項目(School Achievement Indicators Program)進行的。此測試項目主要測試加拿大全國13至16歲學生的閱讀、寫作、科學和數學的水平,並依據他們的水平分成5個等級。

調查顯示安省以英語為母語的13歲學生中有72%達到或超過了第二級,而加拿大的平均值為71%。亞伯達省的學生擁有最高的水平,78%的13歲學生已經達到或超過了二級水平。

安省16歲的學生中達到或超過三級水平的佔64%,與國家平均值相當。

調查還顯示,不同年齡學生的科學水平正在拉近。有50-60%的學生發現科學比其他學科難學。

加拿大教育廳長建議加拿大學校必須盡早採取措施啟發學生對科學的興趣。(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學生,尤其是應屆畢業生,經常聽到的一條職業建議是「追隨你的興趣」。鼓舞士氣的演講、畢業演說和勵志書籍中都充斥著這條信息。受到喬布斯(Steve Jobs)、蓋茨(Bill Gates)和凱瑞(Jim Carrey)等有影響力的人物的鼓勵,我們情不自禁地想效仿他們。
  • 躺平就可以賺錢的特殊實驗,計劃時長6週,為什麼卻沒人能堅持超過一週?自由對於生命來說到底有多重要?結果令人難以置信。
  • 住校是很多剛上大學的孩子人生中一件大事,這很可能是他們第一次長時間離開家。他們可能會欣然迎接新的獨立生活,也可能會對自我管理自己的生活感到焦慮。
  • 世界的許多行業中,創新和自動化無處不在,它們在奇蹟般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問題,就是越來越多的勞動力被機器人取代,人們不得不接受再培訓或進入另一個領域。為了應對這些變化,大多數人傾向於重回校園深造,而不是考慮其他選擇。雖然重返學校可能會有所幫助,但您還可以考慮學習如何進行自我教育。
  • 被封閉在學生宿舍中很令人痛苦,希望相關專家給出的一些建議可以幫助您度過這個艱難的時期。
  • 美國一名年輕女士以其親身經歷告訴莘莘學子們天道酬勤,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20歲時,她不僅拿到了學士、碩士兩個學位,還以一己之力購置了自己的小屋。如今21歲的她又在攻讀博士學位。
  • 大學畢業後感到迷茫是很正常的。幾個月前,你還迫不及待地希望考試趕快結束,現在可能在疑惑時間都到哪兒去了。你已經畢業了,有許多機會值得期待,許多重要的決策需要做。本文分享十個步驟,助你擺脫畢業後的迷茫感,希望你的職業生涯能有一個良好的開端!
  • 餵食教學是亞洲教育文化中存在的一個普遍問題。這種教學可歸結為像對待嬰兒一樣對待學生,認為需要用老師的知識來填補學生的空白頭腦。而這一思維在邏輯上是站不住腳的:學無止境,餵食教學從長遠來看,對學生有害無益。
  • 幾乎所有到異國旅行的人都多少會遭遇文化衝擊。不過,根據一位在新西蘭奧克蘭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的中國留學生的調研,對不熟悉西方教育文化的留學生來說,還同時普遍面臨著學術上的文化衝擊,對學業產生了嚴重的負面影響,加強導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有助於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教育預期之間的落差,更快適應新環境。
  • 一項最新研究顯示,在過去的25年裡,完美主義傾向者大幅增加,且無男女差異性。這一結果令研究團隊深感憂慮,他們認為迫切需要採取預防措施,包括減少嚴厲和控制性教養方式以及社會文化影響,同時有必要對那些深陷完美主義的人進行干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