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水道拖累台灣競爭力 都市靜脈需加速建設

污水下水道普及與都市發展專題報導

人氣 21
標籤:

【大紀元6月25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唐佩君台北二十五日電)「在這個世紀,巴黎下水道仍是一個神秘場所,如果知道下面是個可怕的大窖,巴黎會感到不安」,這是19世紀法國文學家雨果在「悲慘世界」書所言,時至今日,經濟傲人的台灣下水道普及率僅12%,不僅影響生活環境與品質,更拖累國家競爭力,加速下水道興建已是刻不容緩的課題。

亞洲四小龍、經濟奇蹟等美譽過去一再擦亮台灣這塊招牌,但2003年瑞士洛桑學院 (IMD)國家競爭力評比,一項「污水下水道普及率」卻給予台灣「倒數」領先,更早之前,2000年台灣的下水道普及率僅7.2%,在全球30個人口2千萬以上的國家中,排名第24名。

2002年台灣的下水道普及率雖微幅提升至10.1% ,但在全球主要的52個國家中,竟然排第49名,僅領先印度與菲律賓及較少聽聞的馬哈拉施特拉國家,這種經濟發展屬於前段班、關係生活品質的下水道卻是後段班的表現,讓許多國人難以置信,也讓政府正視到原來這個埋藏在地底下的建設,竟然會大幅拉低台灣在國際上的表現。

什麼是污水下水道?簡單說就是將家庭、學校、工廠、辦公室所產生的污水改以專用密閉管線,收集後輸送至污水廠處理,並以生物、物理或化學方法處理達到放流水標準後,再予以排放或回收使用,對一個大都市而言,下水道與自來水系統,就有如人體的「靜脈」與「動脈」。

不過,許多人可能要問,為何台灣下水道普及率這麼低而歐美國家的普及率這麼高?接受政府委託並負責研究採取促參建設模式的台灣經濟研究院BOT中心主任黃崇哲博士說,「歐洲國家是發生霍亂、傷寒等重大疫情衝擊後,因公共衛生考量而積極推動。」到目前為止,大部分歐洲國家普及率已有9成以上。

事實上,台灣也不是很晚才認識下水道建設,據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的資料顯示,1942年,日本內務省英藉顧問衛生工程師巴頓 (Willian KinnimondBurton) 來台進行台北、基隆自來水及下水道調查,這是台灣下水道有系統規劃的開始,並完成台北市下水道調查書。

台灣光復後,在1959年完成中興新村分流式的污水下水道系統,台北市在1970年成民生東路新社區分流式下水道系統。隨後在1988年政府制訂「污水下水道發展方案」才開始有系統的建設下水道。

但據營建署統計,台灣污水下水道接管全國普及率至去年底提高至12.4%,其中台北市的接管率為65%、高雄市35%、台北縣6%,這樣的數據,讓學者也自嘆真是與先進國家有相當大的差距。

台灣這麼多年來下水道普及率低,黃崇哲分析,其實與地理環境也有密切關係,每年都有颱風或大雨,很自然把河流沖刷許多次,極少發生大型流行疫情;再加上多數政績評比係以眼睛看得到的建設為主,藏在地底下的建設,自然容易被忽略。

黃崇哲認為,IMD評比讓台灣政府正視到下水道建設確實會成為台灣拼成績的大石頭,另一方面,國民所得約1萬5千美元的台灣,有全世界最高的101大樓,但下水道普及率卻如此低,實在是非常諷刺。政府確應對這塊土地及流水做更多規劃,除保障健康,也應放棄一再以圍牆或堤防把河流圈住的做法,從根本做好下水道的整治工程,使河岸邊沒有陣陣怪味,人民有更多的親水環境。

他認為,下水道若做的好,理論上,台灣淡水河沿岸如迪化街,應是開放如巴黎塞納河,有一堆人駐足遊覽及喝咖啡之處,另一方面,也可增加觀光誘因。

不過,這是一項長期工作,尤其政府目前致力方向是家庭接管,這項建設要到每戶家庭後方動工、且一個地區要形成網路才算完成,這一任的施政者可能在任內無法驗收政績,不像焚化爐可以今年動工、明年就完成,且下水道的施政成果表面上根本看不到,類似焚化爐的工程一眼就可見,兩者在民眾心目中的印象自然有所差別,也連帶影響主政者的施政做為。

因此,黃崇哲認為像陳水扁總統在台北市長任內、行政院長謝長廷在高雄市長任內都大力推動地區性建設,前行政院長游錫 (方方土)在新十大建設中列入全國污水下水道建設,施政魄力都非常值得肯定。

在新十大建設計劃中,據污水下水道第三期建設修正計劃,政府目標是2008年時,接管普及率加倍提升至27.3%,屆時,在競爭力評比項目中,台灣可上升約6名,對整體排名也可再往上提升。

黃崇哲認為,要達成這個目標並不難,但在實際運作上,據台經院研究,下水道建設存在著高資本密集度、中度利潤率、低資產報酬率及高負債權益比等五大投資評估上缺點,但也具備技術成熟與低營運風險二大優點。

由於政府財政吃緊,台經院建議政府結合民間力量將是最有效率的方式,在新十大建設計劃中,政府自辦及民間參與預計總投入經費約為新台幣1300億元,從推動至今,已創造出高雄楠梓及台北縣淡水二個成功案例,相信可激勵民間參與信心。

但另一方面,黃崇哲在研究推動促參模式時也發現另一項問題,那就是民眾不接管線也照樣過日子,沒有人喜歡把錢投入到一個看不到的建設上。他認為,這牽涉到過去對民眾教育不足,水污染問題好像與自己無關,但好環境並非天上掉下來的禮物,建議政府加強教育民眾支付成本概念,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只有建立使用者付費與污染者付費的觀念與制度,台灣好山好水才能永續存在,國家發展也能不斷進步。

相關新聞
吳榮義肯定台灣造船產業具競爭力
白宮促國會批准中美洲貿易協議
景氣趨緩 台經部擬彙整跨部會資源招商
澳洲Coles油站新策略打擊對手吸引顧客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