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游文志戀上鯨豚 捨獸醫當跑堂

人氣: 8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7月11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郭怡君╱專訪) 圓圓的身材穿著短褲涼鞋,黑褐的皮膚與親和的笑臉,宜蘭出生的游文志一談起石梯港的漁家生態和原住民文化,儼然已是道地的花蓮石梯人。台大獸醫系、東華大學自然資源管理研究所畢業的他,因研究鯨豚而愛上花蓮,還就此在石梯定居,開起原住民風味餐廳。

游文志在大四加入中華鯨豚協會當志工,結識台大動物所教授周蓮香,念東華碩一時又恰好碰到花蓮縣政府委託周蓮香進行賞鯨生態衝擊調查,就成為游文志的碩士論文題目。

「1999年夏季,我跟著阿豐船長駕駛的漁船出海,清晨五點多就要起床,每天在海上待超過八小時,觀察賞鯨船和鯨豚之間的互動。」游文志說,做海上調查時,白天跟原住民船長出海,晚上跟原住民家庭喝酒,首次深刻感受「勞動份子」的生活跟知識份子的差異。

碩士畢業後,游文志回台北繼續擔任周蓮香的研究助理,但想在花蓮找工作的念頭越來越強,終於在三年前投身花蓮市荒野協會,復因石梯港賞鯨業者在前年需要一名業務,讓游文志就此落腳石梯,並從去年春天起承租漁會提供的空間,開設他理想中能展現石梯海洋文化的餐廳。

游文志強調,魚的口味關鍵在「新鮮和油脂」,新鮮便宜的青花魚在當季時的腹部,比冰凍過的黑鮪魚還好吃,而石梯港的鏢魚和釣魚法也比一般魚網法更能保鮮。

只可惜魚商購買都看魚種,船長辛苦一天抓回來的魚若非高價魚種,就只有賤價賣出,「為船長抱不平,也為那些魚感到不捨」。游文志為自己的餐廳取名叫「米那度」,即阿美族話的「漁港」,店內沒有固定的菜單,完全看阿美族兄弟檔廚師當天捕到什麼魚、摘到何種山菜。

游文志說,六年來他認識很多阿美族原住民,上山下海的技藝一級棒卻無人賞識,才淪落到酗酒的地步,他希望以此餐廳做為起點,讓更多原住民有舞台能夠發揮。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