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虐兒防治 學者促增進專業人力及素質

標籤:

【大紀元7月15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舒棠台北十五日電)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副教授彭淑華今天表示,專業人力配置與專業服務品質是推動受虐兒童防治工作的重要環節,增加專業人力、提升專業素質,是未來兒童保護救援體制中,值得持續關注的議題。

中國人權協會下午在台大校友會館持續進行「檢視我國婦幼受暴之救援保護機制研討會」,彭淑華指出,縣市政府的兒童保護社工人員大部分從事第一線救援工作,第二線的輔導或處理工作委託民間機構。第一線救援工作壓力大,人力普遍不足,而民間機構基於成本考量,也未聘僱足夠社工人員。

彭淑華說,基層社工人力常因工作壓力而轉換跑道,兒童保護或家暴系統常常淪為社工新兵訓練營,經驗與知識難以累積,影響所及,有關家庭處遇計畫執行、家庭重整及結束安置兒童的追蹤輔導等工作未能真正落實,未來增加專業人力仍須努力。

彭淑華也說,社工人員因高流動率而資歷有限,社工人員因有限資歷更需要輔以良好的督導體制、在職訓練。欠缺督導制度與在職訓練,推動受虐兒童保護工作面臨經驗傳承與人力培訓上的困擾,尤其一些資源缺乏的縣市,更缺乏適合的專業督導。

此外,她建議,未來在學校知識教育,應加入兒童保護的課程,內容應該包括澄清對兒童施虐是犯罪行為而非單純管教、舉報受虐兒童的責任、釐清兒童保護的各種迷思或錯誤觀念等。

她指出,兒童保護系統的家外安置,兒童的安置抉擇、轉換安置及返家抉擇的過程中,較少顧及兒童的表達權與選擇權。台灣應與國際接軌,順應兒童照顧與權益保障的思維,賦予兒童表達意願的權利,尊重兒童的觀點、期望、選擇等是未來應努力的方向。

相關新聞
童玩十歲‧孩子王萬歲(二)
小孩也會得精神疾病
歐盟查獲仿品七成來自亞洲  其中日用品大增
高縣早療中心發展遲緩幼童展現音樂學習成果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