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商業藝術表演條例出爐 反映意識控制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7月21日訊】(美國之音記者:寧馨2005年7月21日華盛頓報導)中國文化和藝術管理部門推出新規定,嚴禁十類所謂「不健康」和「反動」的商業表演,以確保藝術表演市場的「健康和秩序」。一些分析人士認為,這是中國政府最近加緊意識形態控制的又一措施。

嚴禁「不健康、反動」之商業表演

中國政府推出新的《商業藝術表演條例》,明確規定禁止任何個人或者公司的表演違反中國憲法,破壞國家統一和安全、領土完整和國家利益。條例還嚴禁所謂「破壞社會秩序和穩定、破壞中國優良傳統文化」的表演。

萬之:缺乏明確定義

中國獨立作家筆會秘書長萬之認為,這些規定根本就是一堆套話,從法律角度來講,缺乏明確的定義:「這個規定的制定恐怕會造成很多問題,因為根本沒有明確的標準甚麼叫『反動』。這個詞本來就不符合現在的法制觀念。共產黨過去都取消了反革命罪,現在又來提甚麼『反動』,這是一個非常不清楚的概念。」

萬之認為,這些模糊的概念允許當局按照自己的意願來控制文娛活動。

他說,這些規定是中共加緊意識形態控制的又一舉動:「從我的觀察來看,現在當然是控制得更嚴,尤其是在敏感的問題上,如政治問題和民族問題等。

一方面是禁止的書籍比較多,另外是對我們筆會的成員師濤這樣的人處理得很重。我們筆會關注的案例的名單上的人也比過去幾年多了。」

劉曉波:意識形態控制更嚴厲

中國獨立作家筆會的另一名成員、知名異議人士劉曉波也認為,中國的意識形態控制和幾年前相比確實更嚴厲了。

劉曉波說:「他們對媒體的管理這兩年顯然比2002年和2003年控制得要嚴,報紙和媒體幾乎每天都得到通知這個不能報,那個不能報。另外是對網站的控制,大陸民間敢於發佈敏感信息和議論時政的網站大部份都被封殺了。」

管理部門藉機撈取利益

劉曉波認為,除了政治大氣候的嚴峻之外,文藝管理部門也希望借這樣的規定來撈取自己的商業利益:

「因為有了這十條規定之後,這讓這些商業演出公司又多了一道審批的門檻兒。有了這些門檻兒,審批過程背後就有商業利益。

審查這些演出是否符合政治正確的規定,背後就有很多交易和貓膩。其實現在中國很多部門都是打著意識形態控制的旗號,實際上背後有商業的動機。」

劉曉波認為,這樣的規定使中國的大眾娛樂進一步走向膚淺的娛樂化,而不敢關注社會的熱點和敏感問題。

另外,因為文娛演出的規定更多,成本更高,最終的受害者是娛樂業的受眾普通老百姓,因為成本最後都會轉嫁到他們頭上。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迦納29名音樂家瑞士跳機  演出變打工
中國著名舞蹈「千手觀音」引發侵權案
組圖(三):紐約救孤義演
雲南麗江17分鐘連發3次地震 最高4.5級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