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非洲台灣工作人員 身經百戰知福惜福

人氣 26
標籤:

【大紀元7月23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李佳霏台北二十三日電)在非洲友邦布吉納法索及查德工作的第一線台灣人員,不僅面對惡劣氣候環境,還得忍受瘧蚊及沙塵暴的威脅,但辛勤付出的同時,也相對獲得內心的平靜與喜樂。施與受的過程中,前線人員說得好,「與其埋怨多刺的玫瑰,倒不如去讚賞多刺中那朵美麗的玫瑰花」。

實地走訪被外交人員稱為是「E區」(艱苦地區)的布吉納法索及查德,看到在非洲有一群必須與時間賽跑,跑在日落之前,集中所有精力與資源,對當地的生命需求進行搶救的醫療服務。對駐地的醫療團來說,每一次的義診就像是電力爭奪戰,爭得不是自身利益,而是非洲友邦土地上每個大大小小的生命。


駐布國醫療團長黃其麟說,來到非洲大陸,除了心理建設需健全外,環境的惡劣及醫療設備的簡陋,應該要有事先基本認知,並調整心態,不然容易產生打退堂鼓的想法。他認為,在這兒可接觸到許多台灣已絕跡的疑難雜症,接受不同環境的嚴苛挑戰,就是對自己的訓練與磨練。

駐查德的護理長程懷正表示,比起布國,查德的治安情況更糟,醫療團、農技團及駐館外交人員得時時嚴防當地暴民的攻擊,儘管如此,她對這份工作仍無怨無悔。

記者訪問查德期間,曾因水土不服而發高燒,程懷正悉心照料時,還不忘與記者分享,不管是台灣人還是非洲人,「我們都是付出同等愛心」,「愛心無國界,只要是有需要醫療的地方,就會有願意奉獻的人存在」。

駐布國的麻醉護士郭愛華,二十年來曾服務沙烏地阿拉伯、幾內亞比索及馬拉威等國,她把在海外護理的經驗帶回台灣,影響了不少年輕醫生及護士的從業志願,也願意為世界醫療盡一份心力。

她說,這些年來,兩岸在非洲大打外交角力戰的結果,很多過去曾與中國建交時援建的醫療所,後來駐地國轉與台灣建交後,都提出派遣醫療團的需求,但台灣年輕醫生因為制度及家庭因素,不願派外,使駐在國醫療團醫護人員人手不足,青黃不接日益嚴重。

郭愛華笑稱,雖然工作負擔很重,但看到病人純真的笑容,即使只是一兩顆雞蛋的禮物,也代表著友邦人民真摯的謝意,她更能體會到「知福惜福」的可貴,台灣比起非洲,真是好的不得了的天堂。

駐布國農技團水利技師吳正吉也說,在布國四年的日子裡,他悠遊於自然美景之間,享受靜謐絢爛的星空,穿梭在單純的人際關係裡,這裡有武俠小說中所形容的「退隱江湖」般的清靜。

駐布國農技團農機技師吳德本,目前接退休的台灣太太一起在巴格雷農墾區生活,他們表示,兩夫妻長年聚少離多,靠的就是互信二字,來到布國的生活很平靜,可以培養很多以往覺得沒時間培養的興趣,他們對現狀很怡然自得。


就像外交部長陳唐山所說,「要知道,這些無名英雄默默的辛勤付出,攏是為著台灣外交紮根(台語)」,以台灣目前的經濟成就與開放思考的能力,有機會到非洲看看,感受台灣農耕、醫療團對世界的貢獻,是了不起的成就,值得台灣民眾借鏡學習。

「與其埋怨多刺的玫瑰,倒不如去讚賞多刺中那朵美麗的玫瑰花」,多刺的是非洲友邦氣候環境的惡劣與疾病叢生,而那朵玫瑰的美,就得靠自己到非洲慢慢發覺與欣賞。

相關新聞
7/16黑色星期六 全球3起空難68死
美國務院關切貪污問題仍是非洲經貿主要障礙
盧安達加派士兵協防蘇丹達爾福動亂
六國行第二站  柯林頓向賴索托民眾宣導愛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