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破鐵鞋 遊覽水都雙年展

【大紀元7月24日訊】自由時報記者凌美雪報導)
透視威尼斯視覺藝術國家館

威尼斯的夏天,太陽的熱吻會讓人皮膚發痛,在威尼斯視覺藝術雙年展的開幕初期,至少有70幾個國家上千位藝術圈人物,擠滿了水都所有飯店的客房,白天傾巢而出,顧不得天氣炎熱,也管不了水呀橋呀上上下下的,換了走路鞋、腳踝又貼上繃帶,就是要爭取時間,好好把每個國家館都看過一遍。

百多年來已衍生出視覺、建築、電影、舞蹈、音樂與戲劇等主題的威尼斯雙年展,今年進入第110個年頭,視覺藝術正是其濫觴。

上一個世紀初期曾經停擺過幾次的視覺藝術雙年展,今年邁入第51屆,6月中旬正式對外開放,聚焦軍火庫與綠園兩大展區,以及散布威尼斯巷弄古蹟的國家館展場,都將開放到11月初,供人慢慢評比。

軍火庫與綠園內的義大利國家館,是大會「主題展」的場地,也是檢視每一屆策展人功力的場域,但是,以「國家」為單位展出的「國家館」,既是最受參觀者關心的目標,也是讓參觀者「疲於奔命」的主要因素,或許來不急看「主題展」,卻不能錯過「國家館」!

73個參展國,雙年展之史上最多

110年來,威尼斯雙年展最顯著的變化應該是國家館的增生。

由最初唯一興建於綠園的「義大利國家館」,到1907年第一個境外國家館比利時館興建;1909年匈牙利、德國、英國加入;1912年法國、荷蘭建館; 1914年蘇聯出現;然後,西班牙、捷克斯洛伐克、美國、丹麥與威尼斯館(現為義大利藝術家館)、奧地利與希臘、南斯拉夫、羅馬尼亞、波蘭、以色列、瑞士、埃及、委內瑞拉、日本、芬蘭(現為冰島國家館)、加拿大、匈牙利、北歐3國(瑞典、挪威、芬蘭)、巴西、澳洲,直到1995年,南韓在綠園裡參展。共計有29個國家館加入綠園。

綠園全名Giardinidicastello(綠園城堡),位於威尼斯本島邊緣一個幽靜的公園綠地,若不是要參觀威尼斯雙年展,一般觀光客多半不會來到這個地方。由於它是29個國家館聚集的地方,參觀者也多會由綠園展開漫長的「國家」之旅,然後再利用空檔或剩下的時間,鑽進威尼斯大小巷弄尋找其他40幾個國家館。

位於綠園的國家館多被形容為「永久國家館」,因為園中的館舍財產都屬各國家館擁有,且多半由設計到興建以及維修都由各國自理,也因此,各國常常為了配合展出需要,整體改變了建築的外觀。其中最誇張的一次,可算是德國館有一次為了展出「一個國家的殘骸」,幾乎把館內的地板都給掀開毀壞,日後,德國館為此花了不少錢修地板,但德國人卻覺值得,因為那年他們抱走了金獅獎。

前仆後繼,當代第一藝術大展,為國爭光

越來越多國家相信,在這個號稱當代最盛大的藝術展裡,獲得「最佳國家館」金獅獎,代表著一個國家的當代藝術在全球化趨勢裡的領導性,而即使不得獎,也要想盡辦法「引人注目」。其實,「國家館」在威尼斯雙年展場域裡的角色有多重意義,這也是值得參觀者在國家館場域裡參考的方向。

首先,由國家館的展覽可直接看到每個國家「當代」藝術的主流代表,如1920年法國國家館介紹了塞尚、秀拉、馬諦斯等人的作品,荷蘭館策劃梵谷回顧展,這些人的作品後來都在全球藝術潮流裡獲得重要的地位。

國家館也反映國際政治氛圍,以及地主國義大利與國際互動關係,這點由綠園內先由歐洲國家館進駐,然後美洲、然後亞洲,即可看出端倪。而「台灣館」6次參展,卻始終是唯一的「會外」國家館,也可視為某種國際政治氛圍的典型。

大部分國家館多少會透露出對國際政治的觀察,但是並不會直接挑明好惡,第三世界的國家時常以本國的政治問題或戰亂為議題,展出具「在地化」風格內容,本屆的阿富汗館是其一,也因此,台灣學生團體赫島社,把第一屆「台灣獎」頒給阿富汗館,理由是他們的作品有反映出自身歷史文化背景的特色。

相反的,被視為「文化霸權」的國家,他們所重視的是展出內容足以左右未來全球藝術的發展趨勢,如1964年,美國館成功地將普普藝術由美洲推上歐洲藝術界,從此寫下當代藝術發展的新頁。

第51屆威尼斯雙年展,最佳國家館獎落法國

除了美國與埃及之外,近20年來,威尼斯雙年展國家館的贏家幾乎都是歐洲國家,或可說,法國、德國與義大利是輪流得獎,其中法國更是常勝軍,繼1986、97之後,今年金獅獎再度被法國館抱走。
原本法國館外的人潮就排得很長,自從雙年展大會把金獅獎座交到藝術家阿奈特‧梅沙爵之後,想進入法國館的人,就被迫在外頭大太陽底下排更久的隊伍。

今年法國館外觀整體以白色布幔遮蓋起來,連原來館名「FRANCIA」都被書寫字體的「casino」字樣給遮蓋過去。「casino」與「FRANCIA」之間若遮若現,彷彿也預告著,這個「法國館」將給人「遊樂場」的驚奇。

布料是年過60的梅沙爵經常使用的媒材,館內3個展室裡,也隨處可見這種柔軟質料所創造的填充枕墊、網狀物等,但這麼柔軟的質感,陳述的卻是悲劇英雄式的傷感。

3個展室分別有3個主題,第一個展室裡填充枕墊堆疊如林,縫隙裡藏著人體的器官,象徵睡眠、更像死亡的長眠;第二個展室講的是誕生與生活,梅沙爵以火紅的紗質布料在地板上創造出波浪起伏的質感,看的人卻盡覺滿眼血腥;最後一個展室是一個懸吊的網狀物,上頭放滿了日常用品,四周燈光昏暗,吊網會突然向上彈起,讓參觀者受到驚嚇,而在這裡,梅沙爵卻要問:「你覺得這是一個遊戲還是一個痛苦的考驗?」

梅沙爵提到義大利童話裡的「木偶歷險記」,小木偶皮諾丘獲得與人類一樣的生命歷程之後,展開了他的探險之旅,他的生命探奇被視為某種「英雄」的典型,而人的生命又何嘗不是?要把生命的歷程看成遊戲或磨練,端看個人,就像「遊樂場」一樣,你是在玩裡面的遊戲,還是被裡面的遊戲玩?

綠園精選推薦

當代尤其是前衛藝術最大的特色,就是參觀者得先花時間,理解創作者的背景與作品想表達的意念,否則光靠「看」或「親身體驗」都不一定能「理解」。加上70 幾個「國家館」,各自有獨特的文化語彙,光是綠園裡的30個國家館,至少就要花上兩天的時間才能既「看過」又「懂得」這些國家館想傳達的訊息。

綠園裡最顯著的標的是「義大利國家館」,但裡面展出的是雙年展大會主題展「藝術經驗」,真正的義大利館在「威尼斯館」。此外,被視為「文化強權」的美國,今年選了艾德‧盧查的10幅大型繪畫作品,展出「帝國的興衰」,德國館也有繪畫、摩洛哥館也有繪畫,有人說嗅聞到藝術市場回歸繪畫主調的味道,不妨參考。(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陳其南訪柏林  推動台德文化交流
威尼斯國際雙年展揭幕  台灣大規模參展
義大利威尼斯雙年展  台灣獎今年首次頒發
威尼斯國際雙年展今開幕  頒四座金獅獎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