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管理大學—注重高尚道德標準的工商管理學府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8月25日訊】(大紀元記者李新新加坡報導) 新加坡第一所市區大學——新加坡管理大學(Singapore Management University) 於8 月20日正式歡迎建校以來最大的一批新生。這次第六屆新生也將是第一批在市區新校園完成整個大專課程的學生。


新大主席何光平先生(Mr Ho Kwon Ping)在新達會議中心舉行的迎新典禮(Convocation 2005) 開場致詞時表示,去年畢業生的起薪比往年高;新生入學積分也比往年高,但他提醒大家不能因此而自滿。

企業主要是為了開創更美好的社會
何先生重申:“新大的使命在於提供注重人性道德的全方位教育,以栽培為自己負責,回應社會需求和富有創意及智慧的青年,使他們瞭解到企業在社會發展的角色,從而負擔起自己應挑的擔子。”

何先生強調:“企業的主要目的不是為了爭取最高的每股盈餘,而是開創更美好的社會。”“在這大前提下,商業領袖不能只顧及自己公司的營業表現,而應負起更大的社會責任。”


品德發展
環境及水源部長兼主管回教事務部長雅國博士應邀蒞臨現場擔任特別嘉賓。部長在致詞中,鼓勵大專生們充分把握新大提供的海外學生交流及海外商業考察的機會。他也勉勵新生走出自我的圈子,學習如何思考、分析從而對重要課題有自己的主見。

部長同時希望同學們在選擇科系時, 不僅考慮其所帶來的就業前景,也得考衡其對自己的品德發展的促進作用。



看淡個人名利 實現長元目標
新大總裁華德‧亨特教授(President Howard Hunter) 在演講時強調:“大專教育不單是知識的傳承,更重要的是技能的掌握,培養學生對知識的探索精神,以栽培能開創新知識的未來人才及國家領袖。”

亨特教授在閉幕詞中重申新大的校訓:獻身、精神、誠實、負責任、領導才能及全力以赴 以爭取最佳。

教授強調領導才能主要是發掘及讓有才幹的人發揮他們的才華從而肯定並獎勵他們。企業領袖應該在看淡本身個人名利的前提下,實現企業長期的目標。

國際學生群
今年的新生中外國學生占了23%。 除了來自中國、印度、及東南亞國家的學生外,還有來自南韓、挪威和尼日利亞的新生。來自22個國家279 名外籍新生,使得新大更加地國際化。但學術成績不是新大最主要的入學標準,學校也考衡申請者的人生經驗及其他方面的才能。

多才多藝的學生群
在新大,學生有許多機會參與主辦及協調學校活動,約有超過400 名學生參與籌辦這次的迎新典禮。學生呈現的多元文化表演,包括印籍舞蹈、巴西舞、鋼琴、小提琴和笛子協奏曲、馬來傳統鼓樂等將迎新會推向高潮。難能可貴的許多表演者是在一個月前才開始學習及排練。

為什麼選擇新加坡管理大學?
新加坡管理大學吸引了不同才能、背景、領域的人才。 新生為何選擇新大呢?

互動式的學習及交流、研討式教學、活力十足的學習風氣、注重全方位教學等是兼職小提琴教師黃思凱、前國家羽球選手何啟德以及年輕企業家陳志強選擇新大的原因。


” title=”(左)曾經是國家羽球選手的何啟德(右)小提琴教師的黃思凱(大紀元)

” class=”size-large wp-image-6985003″ /> (左)曾經是國家羽球選手的何啟德(右)小提琴教師的黃思凱(大紀元)

小提琴手
50名李光前獎學金得主之一的黃思凱一向便想就讀工商管理。來自萊佛士初級學院文科系的她選擇了新大,因為其活潑的學習風氣及研討式教學吸引了她。思凱形容自己是個很好動的人,她相信在新大,能通過實踐學習,掌握更多的技能。

前國家羽球選手
經過了十多年的羽球專業訓練的啟德從小學便得學會如何有效的安排時間,兼顧訓練及學業。曾經是國家代表的他分享時說:運動員生涯使他學會了自律,雖然有好幾次想放棄,但還是憑著一股毅力,在兼顧訓練的同時完成了理工學院的課程。

啟德從小五起便環球參賽,因此從小便學會了自立,也見識了各國的文化。經過一番掙扎,啟德放棄了壽命短暫的全職運動員生涯,投入了工商業界服務。過去一年,他在三巴旺集團人事部就職。他報讀新大的會計系是想提升自己,更好地在工商業界服務。

年輕企業家
南洋集團私人有限公司創辦人之一的陳志強(26歲)表示,他喜歡新大的學習風氣,因為其文化較接近於理工學院的教學方針。他曾嘗試到本地的其他學府上過課,但後來卻退出了,因為他覺得那兒的教學方式不適合他。他較喜歡研討教學模式,有別於一般大學的大型講課結合小型研討課。新大是以一班40名學生的研討課進行教學。

身為科技諮詢公司業務經理的志強希望能學以致用,把在工商管理課程所學發揮在他的工作上。在他的印象中,新大的學生較有膽識,敢於發言和較有自信心。(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桃園舊城再生計劃7月動工 共同改善市政建設
桃園5月攔詐逾1.4億元 表揚10名警銀有功人員
桃園好孕專車納北部5縣市車隊 達1.6萬輛
志願服務主管機關評鑑績優獎項 各局處推動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