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唐太宗赦囚所想到的

font print 人氣: 2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9月10日訊】 唐太宗當政時期有一件很有名的事情,下面是《資治通鑒》裡關於此事的記載:「辛未,帝親錄系囚,見應死者,閔之,縱使歸家,期以來秋來就死。仍敕天下死囚,皆縱遣,使至期來詣京師。……去歲所縱天下死囚凡三百九十人,無人督帥,皆如期自詣朝堂,無一人亡匿者;上皆赦之。」意思是:貞觀六年,太宗親自查看死囚犯的名單,心裡十分憐憫他們,就把他們都放回家,和他們約定在下一年的秋天來執行死刑,並且把全國的死囚都放回了家,約定來年秋天到京城(長安)來。等到了第二年,全國所有的死囚,共390人,沒有人監督,都按期到朝廷來見太宗,太宗於是把他們都赦免了。

看了這個真實的歷史故事,使人們不得不對唐太宗的寬厚仁德所感動,真不愧為一代明君,用寬廣的胸懷感化一批被認為是最不可救藥的人,並且真的做到了。

再來看看現在的中國,監獄人滿為患,警察為了完成任務,為了創收而濫抓人,亂罰款。警匪一家。審判犯人時,有關係、有後門、有錢都好使。在監獄裡,沒有什麼教育可言(警察教育犯人,可是警察的素質也很差,其中有很多也是人渣)。一大批原來只是小偷小摸的人被關進去,出來之後成了大盜、慣偷,犯罪的手段全都學會了。中國的監獄把不太壞的人變成壞人,把壞人變成更壞的人。惡性循環,這個社會簡直沒有希望了。這些年來中共惡黨把信仰真、善、忍的好人投進監獄,而大批貪贓枉法的政府官員卻逍遙法外。利用社會上的人渣(惡警、地痞、流氓)來整善良的法輪功學員,使用的手段都是最下流的。中共惡黨將中國人的道德毀滅殆盡。

貞觀之治,盛世天朝,何時再現啊!

【正見網】(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一代英主李世民他以極大的毅力、睿智的目光,將自己戎馬一生的征戰經驗、勵精圖治的治國之道,用流暢的文筆、深邃的智慧、成功的範例一氣呵成,撰著《帝範》十二篇,作為對太子李治的訓誡之辭。寫完此書第二年,太宗即與世長辭,《帝範》便成為他的政治遺囑和絕筆之文。
  • 人民,是國家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國家,是君王統治天下的根本。國君為政的宗旨,精微高大,如同山嶽,高聳雲霄而巍然不動;如同日月,普照大地而光輝燦爛。這是君王治國的宗旨,是億萬百姓所瞻仰的東西,是天下歸心的依據。
  • 王道仁政的特點之一是「持中庸」。唐太宗在《建親》篇中寫到:「夫封之太強,則為嗜臍之患,致之太弱,則無固本之基。」不上不下,不弱不強,不偏不倚,此乃中庸之道也。
  • 唐太宗視人才為治國之本,是帝王所擁有的珍貴財富。蓋天下可以一人主之,不可以一人治之。雖以帝堯之聖,後世莫及,然亦必待賢臣而後能成功。《書》曰:「股肱惟人,良臣惟聖」。
  • 歷史上有劉備三顧茅廬、恭請諸葛亮出山輔佐漢室的故事,留下流傳千秋的納賢佳話。其實,盛世明君唐太宗也有一段三請馬周的故事。太宗不僅在草創基業、馬上定天下時注重求賢,而且在登基稱帝后,更是思得忠良以匡輔國政。他「三請馬周」破格用才的故事,顯示出他思賢若渴的明君本色。
  • 唐太宗深知,作為君臨天下的帝王,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極易滋長驕奢逸樂的思想。從即位起,他便注意節制自己的慾望,戒奢從儉,減輕百姓的負擔,從而增強國力。
  • 由於太宗體恤臣下,愛民如子,臣民當然竭忠盡力,奮死圖報。君臣一心,成就大唐偉業,這都有賴於太宗的聖恩浩蕩啊!
  • 唐太宗是個能文能武的皇帝,他詩文水平很高。但由於他的謙虛,在世時一直禁止讓人編他的詩文集。唐太宗曾經說:“朕的辭令,如果對百姓有益的,歷史總會記住的,便可流芳百世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