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寶百年誕辰:一朵孤獨綻放的花

—紀念傳奇女影星葛麗泰‧嘉寶誕辰一百周年

人氣 34
標籤:

【大紀元9月18日訊】(大紀元記者洪祥薇綜合報導)在法文中“香榭麗舍”是“田園樂土”的意思﹐香榭麗舍大街 (Ave des Champs-Elysees)東起協和廣場西至星形廣場,全長約1800米,街道最寬處約120米,是橫貫巴黎且最具特色、最繁華的街道之一﹐葛麗泰‧嘉寶自宣佈歸隱﹐便如同進入了田園樂土﹐香榭麗舍也同樣搭配她的神秘高貴氣質。與嘉寶合作過的所有導演與攝影師都說她是他們夢裡的文藝復興女神,說她有著過去和未來最美的眼睛。1954年,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在奧斯卡頒獎儀式上授予嘉寶特別榮譽獎,稱贊她的銀幕演技令人難以忘懷。1990年,這位自「哈姆雷特以後最憂鬱的斯堪的那維亞人」靜靜離世﹐那雙藍色的美麗眼睛遂成無窮追億。







50年隱居——世界看不到我
嘉寶在《茶花女》裡臨死的台詞說:「我的心,不習慣幸福。也許,活在你心裡更好,在你心裡,世界就看不到我了。」連希特勒都熱愛她主演的《茶花女》﹐但嘉寶說:「我要勸他休戰,不然我就把他殺了。」

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嘉寶離開好萊塢,在紐約市區買了一套有七間房的公寓,她把所有七間屋子都布置得很雅緻﹐大部分時間她都待在房子最裡面的一間小屋裡﹐牆上掛著一排色彩艷麗的亞夫倫斯基的油畫。她的一位密友透露說,在相識多年後,他去過一次嘉寶的家,發現牆上掛的油畫都裹著一層粗布。他問嘉寶是怎麼回事。她說:「因為我不在時我得把它們包起來﹐回來後只拿兩張畫上面的布,除了你之外沒有人來這裡,而你也不用看這些畫。你可以看外面裹的這層布。我不在這裡時我不想讓人看這些畫。」

她每天上午十點戴上墨鏡上街散步,購買食品;午休一小時後,再上街轉一圈﹐晚上的時光,則與電視機一起度過。

她總是穿著男式衣服,帽沿拉得很低,還戴著圍巾和墨鏡。她只有為數不多的幾個朋友,如果他們中間有誰向新聞界透露她的行蹤,她就立即終止同他(她)的交往。

隱居後的嘉寶結識了聯合國的電影製片人雷蒙德.多姆,在他們一起散步的18年裡,嘉寶甚至沒有告訴多姆她的電話號碼。嘉寶曾向他鄭重聲明:「不要問我電影的事,尤其是我為什麼息影。」她從不提及自己的演藝生涯,仿佛她從沒有過這段經歷,不管是跟多姆或其他任何人在一起,嘉寶有時會把不談電影的禁忌擴大到一切范圍:「別問我問題!」



一艘沒有舵的船
嘉寶離群索居,很少接電話,且外出都常常用化名,不喜歡與人相處。她說:「愛情,當然,我曾想愛過,誰沒有戀愛過?結婚,我說過好幾次了,我不知道,我喜歡孤獨,我不喜歡總和人呆在一塊兒。」

在一次難得的訪談中嘉寶說:「我就像一艘沒有舵的船———迷茫,失落而孤獨。我笨拙,害羞,緊張,恐懼。這就是為什麼我在自己身邊築了一道牆,而我永遠住在那道牆後面。”

嘉寶在拍《肉和魔》時,遇上了當時好萊塢的「偉大情人」約翰.吉爾伯特,他倆迅速墜入愛河——但吉爾伯特的每次求婚皆以失敗告終。1929年嘉寶在《唯一標準》中扮演阿爾丁.斯圖爾特一角時﹐吉爾伯特卻和英娜.克萊爾結了婚﹐當這一頭條新聞被帶給正在卡塔林那島拍攝外景的嘉寶時,她不置可否地回答說﹕「但願他無比幸福。」

嘉寶說:「假如說我愛過什麼人的話,那就是斯蒂勒。」1928年,年僅45歲的斯蒂勒病逝,臨終時手裡握的是自己和嘉寶初抵紐約時拍的一張相片。嘉寶飲恨終生,發誓「獨身不嫁,了此一生」。她在《瑞典女皇》中的那句著名台詞一語成讖———「我將一個人終了此生。」

從幻想到學戲劇

自小她便沉浸在孑然獨處的情趣中﹐嘉寶曾說﹐「我不記得自己有過少年時代,就像別的孩子那樣真正地年幼無知……我總是有我自己的看法,但是,我從不把它說出來。」

她能夠把普通的烏突突的鉛皮屋頂變成閃閃發光的海灘,或者把穢物雜亂堆集的後院想像成波濤洶涌的海洋,同樣也可以把院子裡雀躍嬉戲的孩子們當成參與游泳的人群……幻想豐富的童年葛麗泰怎知﹐這一切醞釀著偉大的演員即要橫空出世。

1919年,葛麗泰14歲,兩條腿修長健美。漫長的暑假結束時﹐她的父親卡爾患了嚴重的腎炎病倒在床。1920年5月的一天,卡爾叫葛麗泰進屋,對她說他感到不好。葛麗泰看父親燒得很厲害,就送他上一家公立診所就醫。在那裡,他們排隊候診,好容易挨到了窗口,裡面的人要卡爾.古斯塔夫森脫下帽子,並問了近百個問題。這些問題似乎都在向他和小姑娘暗示,醫院主要關心的是他們是否有能力付款。在整個詢問過程中,葛麗泰感到她父親幾乎要死在她的身邊。事實上,她父親的確在幾天以後就與世長辭了。很多年之後,提起她父親躺在病榻上的那些時日,葛麗泰仍不寒而慄,那是她一生中最痛苦的日子。

在戲劇學院的班上,許多經濟困難的學生生活儉樸﹑食用簡單﹐日後葛麗泰毫不掩飾對此簡單生活的特殊喜愛。那時葛麗泰最喜愛的服裝是一件黑天鵝絨的斗篷,白天披著它可以掩飾裡面穿著多次縫補過的舊衣裙的窘態,晚上披著它去皇家劇院看戲可以使自己更富有戲劇色彩。

一枝在陰暗的街道上綻開的花朵
嘉寶主演的第一部影片是《科斯塔.柏林故事》﹐嘉寶回憶起一手調教她演技的斯蒂勒時充滿了感激﹐「(拍電影)太難了!斯蒂勒是世界上最寬宏大度的人;他從來不生氣﹐不管他罵我罵得多麼厲害﹐但從來不悲觀喪氣。他按照自己的願望造就人。說到我本人,我屬於那種安分守己的普通人﹐如果別人粗暴地對待我,我就感到很害怕。當今時代,婦女應當學會大膽潑辣一些,雖然這不是女性的特點。可惜我自己不具備這種值得效仿的精神。」

四年之後在好萊塢,這時嘉寶已有足夠權勢把外人從拍攝現場趕出去了﹐她不使外界人接近是為了使她的內心的東西——眼睛裡流露出來的情感——能得以體現,而且也只有攝影機才有這種特權目睹這種情感。

在《科斯塔.柏林故事》中,嘉寶扮演了貴族小姐伊麗莎白﹐在《沒有歡樂的大街》中﹐嘉寶扮演忍飢挨餓的年輕姑娘格列特.羅姆福特,這位姑娘為了生存不得不出賣肉體。事實證明,嘉寶把這個角色演得也同樣完美無缺。

嘉寶的悲觀和膽怯增強了她的演出效果。她年輕、懦弱、孤苦伶仃,在妓院的一幕中,她給人的印象是喪魂落魄,六神無主。這真是恰到好處,嘉寶的一張蒼白而溫和的臉永遠像一枝在陰暗的街道上綻開的花朵,而又永遠不會被玷污。在這部影片中,嘉寶也好似在試圖傳播一些劇情之外的情感,這種情感發自她的肺腑之中。她的嘴唇顫抖,眼睛轉動,頭向觀眾微頷——仿佛她正在向坐在黑暗中的觀眾演講。

出自對這部戲的女主演嘉寶的深刻了解﹐這部影片中有一個根據斯蒂勒的建議安排的場面——就是拉皮條的女人說服她購買一件皮大衣的那個場面。那位拉皮條的女人瓦列斯卡.格爾特在通往妓院的樓梯下經營一個化妝品商店,那裡展銷皮大衣。這個女人被突如其來的享樂世界和輕佻生活所迷惑﹐她想要過享樂生活,而這種生活就表現在這件閃閃發亮的皮大衣上。她一心討價還價……嘉寶在妓院裡生動自然﹐楚楚動人﹐充滿生活意味。

同時在兩位導演的指導下進行工作,嘉寶負荷過重﹐她終生所患陣發性心神不定和失眠症,就是從這個時期開始的。對當過百貨公司售貨員和當過模特兒的歷史﹐嘉寶只字不提,她甚至連演出過《流浪漢彼得》一片也沒有提起。

十多個著名明星的總和
1926年9月18日根據合同她的工資已增加到每週600美元,但這種工資仍然太微不足道了。吉爾伯特支持她進行反抗,哈里.艾丁頓也非正式地提供建議以抬高她的身價,她自己卻由於和斯蒂勒的分離、加之氣候不適應、明星職業的單調以及身體疲勞等因素而深感沮喪﹐但此時她發現了一件最有力的武器——漠視一切。飛黃騰達的事業使她對一切更漠然處之。無論在她以前或以後,沒有任何一個影星像她那樣,對失去影壇寶座會那麼地不在乎。影片公司若不滿足她的要求,她就根本拒絕拍片。試問,倘若她已下定根本不拍片的決心,那麼還有什麼可畏懼的呢?為了突出嘉寶的孤傲乖僻,艾丁頓立即禁止一切他認為可能降低她身價的宣傳。沒有得到他的批准和她本人的同意,不得對她進行採訪。這一規定恰好符合她不願拋頭露面,也不擅長應酬的性格,她立即同意了。雨果.伯格也勸嘉寶把自己喜歡深居簡出的癖性為事業所用。

嘉寶那神秘的氣質、獨特的性格和非凡的演技象徵著美、憂傷與孤獨。在給朋友寫信談到好萊塢時說﹐「他們這裡沒有我這種類型的人。」

有聲影片使好萊塢在意識形態、衣著舉止、生活方式等方面成為世界領導者。嘉寶任何最細緻的動作,因其難能可貴,都會立即被加以傳播,也會不可避免地被渲染誇大。

有一次,嘉寶由於照顧導演,破例違反了她那一成不變的下午五時整一定離開攝影棚的慣例,多工作了25分鐘。此事馬上通過電訊傳遍全球,就如同某國君主宣布了一項大赦令一樣。一位評論家說﹐「她代表了我們十多個著名明星的總和。」她那舉世無雙的獨特的氣質和風格,使好萊塢對她著了迷。

一生從未感到如此疲乏
1932年嘉寶扮演了她迄此為止最受歡迎但也是最短的一個角色,即《大飯店》中芭蕾皇后格魯辛絲卡婭。嘉寶在片中最精彩的表演是她對電話話筒所講的那段獨白,銀幕上看不見巴里摩爾在電話的另一端。影片還取材於嘉寶的真實生活,使觀眾感到這是一部嘉寶自傳﹐直至今日,仍是該公司嚴格控制、不准重新再拍的少數影片之一。這部群星薈萃、情節曲折的影片於1931年12月30日開拍,4月12日首映。

這部影片中聚集了許多第一流的明星,如瓊.克勞馥、里昂納爾.巴里摩爾和約翰.巴里摩爾、華萊士.皮雷和劉易斯.斯通等,嘉寶如何能根據合同條款單獨署名呢?解決辦法是她第一次在銀幕上僅用「嘉寶」二字。

《大飯店》放映後立即取得極大成功,儘管嘉寶在片中扮演的角色戲不多,斷斷續續的,并且瓊.克勞馥將片中那個犧牲色相以求高升的速記員表演得也十分出色,但嘉寶仍然不失為影片的主宰。

嘉寶在影片中喃喃低訴﹐「我這一生從來沒有感到這麼的疲乏。」突然她倒在地上,蜷縮在那薄如蟬翼的芭蕾舞裙中。

再也沒有我的一席之地了
嘉寶於1940年11月20日簽訂了拍攝新片《雙面女人》的合同﹐該片沒能讓嘉寶充分表現她對人性的理解和寬恕,影片中描述一個妻子為了教訓她那走入歧途的丈夫以使他從此對她忠貞不渝,她假扮成自己的孿生妹妹,勾引了他。嘉寶一并扮演了兩個角色。

嘉寶在她這最後一部影片中曾說﹐「在這個苛刻無情的新世界裡,再也沒有我的一席之地了。」米高梅公司花了14000美元加拍了一場戲,表現男主角道格拉斯如何眼睜睜地陷入這場曖昧行動之中。然而《下午報》依然評論﹐「影片的邪惡之處在於它表現出對文化道德的肆意破壞。」

《雙面女人》之所以失敗恐怕還有另一個原因:「如果要嘉寶在同一部有聲片中扮演兩個角色的話,不論大家認為為她的演技多麼精湛,她所釋放出來的魔力就會馬上消失。」

早在1932年嘉寶有一句經典的獨白﹕「讓我一個人靜一會兒。」現在的《牛津名言詞典》裡不但收錄了嘉寶的這句名言,並且注明了是出自嘉寶之口。

前期的那些艷婦的形象是對她的才華和特質的踐踏﹐但是那些爛片卻因為有了嘉寶的出現而被人們記住和有了價值。直到後期的那些文學史上最偉大的女性形象才真正符合她的身份,她就是安娜.卡列尼娜,她就是瑪格麗特——有著崇高心靈的偉大女性才是真正的嘉寶。

嘉寶有四部電影——《安娜—克里斯蒂》、《羅曼史》、《茶花女》、《妮諾奇卡》——曾獲得奧斯卡提名,但都未曾得獎。嘉寶最令人贊嘆之處是她臉上煥發出一種安詳、皎洁、純淨而又透澈的光芒。她獨具幾乎非人間所有的稟賦——力量、尊嚴和光輝。嘉寶的表演格外優美,具有非凡的創新精神與活力。她為人們勾畫了一個無盡的想像和思索的空間。

正如著名導演克拉倫斯.布朗所說﹐「她一次都沒得獎,可她永遠是銀幕上最不朽的女人。」

附﹕嘉寶主要作品年表
– 1965 – Love Goddesses, The -
– 1950 – Herrliche Zeiten –
– 1941 – Two-Faced Woman – 雙面女人
– 1939 – Minot – 尼諾奇卡
– 1937 – Camille – 卡米爾
– 1935 – Anna Karenina – 安娜卡列尼娜
– 1934 – Painted Veil, The – 茶花女
– 1933 – Queen Christina – 瑞典女王
– 1932 – Grand Hotel – 大飯店
– 1930 – Romance – 羅曼史
– 1930 – Anna Christie – 安娜克里斯蒂
– 1926 – Flesh and the Devil – 肉體與魔鬼
– 1926 – Torrent, The – 激流
– 1924 – Gosta Berlings saga – 古斯塔柏林傳奇(成名作)
– 1922 – Luffarpetter – 流浪漢彼得
– 1921 – Konsum Stockholm Promo –
– 1921 – Lyckoriddare, En –
– 1920 – Herr och fru Stockholm -原文:“Gimme a visky with a ginger ale on the side?and don’t be stinchy,beby.”-Greta Garbo,“Anna Christie”@(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罕見樹葡萄進入盛產期  量少價高被譽為黑色威而剛
加州嬰兒罐頭被下毒  驗出篦麻毒素
姚明攻下二十三分  中國男籃熱身賽擊敗瑞典
女星莎莎嘉寶 車禍獲賠二百萬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