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蘭教朝覲專題報導之七

麥加朝覲 遠離魔鬼 改過遷善

人氣 3
標籤:

【大紀元1月11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黃季寬米納十一日電)語云「人潮、人潮」,如果沒有親眼看到,真的很難體會人如潮水,向前奔流的景象。朝覲者在十日巡遊天房後返回米納,再次打石。這時人多到無法想像,在小、中、大石牆之間有一條人匯集成的主流,旁邊落干支流,置身其中可能腳不著地,就從小石牆到了大石牆。

由於打石的地方發生過多次嚴重意外事故,因此沙烏地阿拉伯早就蓋了一座天橋,分上下兩層,可以同時進行,前兩年再把石柱改為石牆,增加面積,以分散人潮,但是二零零四年仍然發生二百四十餘人推擠喪生的事件。

打石是朝覲中最後一項活動,不論石柱或石牆,都是象徵魔鬼。伊斯蘭教認為,魔鬼易卜劣斯驅使人犯罪,人唯有信道而且行善,恪遵主命,才能免於魔鬼之害。在善與惡不斷的鬥爭中,人以有限的自我,接受全知真主的引導,才能抵禦魔鬼的誘惑,行善止惡,生命也才能得到提升。

射石就是驅逐魔鬼的一個象徵性活動,猶如一種提醒,表現一種意志,但深曉教義的人知道,這是一份終身必須奉行的功課。    

石牆分小、中、大,象徵各種魔鬼,一顆一顆的投擲七顆小石子,打不到沒有關係,也不應一直向前擠,但是仍有太多人一心想打中,所以現場總是散發著一股激動的氣氛。

對於射石的安全維護,台灣朝覲團一直十分重視,從行前講習到米納現場,都再三諄諄提醒。通常採取編組方式進行,由吉達辦事處的陪同人員和麥地納留學生帶領前往,以躍島方式接近,在人潮主流外圍,選擇有利時機射石,找空檔做好都阿(祈濤),然後迅速離開。

十二日,射石打完魔鬼之後,朝覲功課就圓滿完成。全部過程,以受戒始,打魔鬼終,啟迪心靈,教化行為的作用處處可見,動人心弦,令人難忘。

相關新聞
全球回教領袖同意合力對抗恐怖主義
60多萬回教徒抵沙烏地阿拉伯參加麥加朝聖
李家同:學問是商品嗎?
麥加建築物倒塌廿三死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