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祖國統一與民主政治之間的關係(上)

顏鈞

人氣 3
標籤:

【大紀元1月12日訊】立足祖國的現實,民主、自由與國家統一之間,不但是不矛盾的,而且它們之間有著內在的密切聯繫。通過細緻、負責的探索,我們會發現,民主政治是實現國家統一的基礎,國家統一是在全中國實現民主政治的重要保證。在中國,唯有民主、自由的聯邦制度,才能夠成為以最低的成本,解決當前中國各民族、各地區共同面臨的嚴峻挑戰的首選方案。

兩岸爭端的事實和思想基礎

對於下述事實,人們可能並不陌生:

一方面,在輿論的引導下,大陸民間贊成對臺灣(中華民國控制區)使用武力的聲音愈加高漲,另一方面,臺灣島內(中華民國控制區)的獨立勢力所倡導的獨立情緒也愈演愈烈;一方面,兩岸都正在為能夠使自己的經濟獲得進一步的、充分的發展空間,而積極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大陸並為此幾乎不惜代價),另一方面,兩岸都正在將寶貴的外匯儲備投入到武器系統的開發和購買上,並且連年不斷的舉行大規模軍事演習相互威懾;一方面,兩岸離散多年的白髮親人們為獲得在有生之年能夠方便聯繫的機會,不停地為兩岸能夠建立直接交通和貿易往來奔走呼籲,另一方面,那些熱血的青年後生們紛紛地捋起袖子,準備隨時為「保家衛國」而大打出手;一方面,大陸人在尋找引起這個問題的原因時,主流聲音是罵臺灣人「缺少民族氣節,賣國、搞分裂祖國的無恥勾當」,另一方面,臺灣人在提起這個問題的原因時,主流聲音是罵大陸「獨裁、專制、沙文主義心態嚴重」。

在兩岸的學界,大家對於未來必須在祖國大陸建起立民主與自由的政治體制,才能夠具備統一的基礎,並從根本上保證中華民族福祉的看法幾乎已沒有另議。但是,大家對於在建立這一政治體制的過程中,如何充分地保障個人自由,如何充分地協調好不同民族間基本利益等問題上爭論頗多,並因而對於國家統一與建立民主、自由的政治體制之間,是否能夠協調提出了很多看法。而當前比較有代表性的兩種意見,單純從其爭論的焦點上看形若殊途:

第一種認為,在大陸實現自由與民主的政治體制,當然能夠為祖國統一奠定一個基礎。但是,建立自由與民主政治體制的根本目的,在於保障充分的個人自由,使個人成為國家真正意義上的「主人翁」,從而推動並保證社會經濟、文化的全面進步。從這一點出發,國家統一不但可以是不必要的,甚至力圖維護國家統一的舉動有可能是「邪惡」的。簡而言之,這種觀點認為國家統一與實現民主與自由的政治體制之間有本質的矛盾,二者是不可能協調的,因此國家統一不一定是必要的。將這種觀點付諸實踐層面,就會成為贊成臺灣(或西藏、新疆)獨立的思想基礎,即認為如果臺灣人(或者藏民族、維吾爾民族等等)中的大多數人,因種種原因不願意和大陸建立一個統一的國家,如果祖國是民主政體的話,則臺灣人(或藏族人,維吾爾族人)有權以全民公決的方式決定是否建立獨立國家。

第二種認為,從長期看,在大陸實現民主與自由的體制,當然有利於國家的統一,也是國家和人民未來的福祉所在。但是,從當前實際情況出發,由於在大陸建立民主與自由的政治體制,與切實保障國家統一之間在短期內可能存在著難以消解的矛盾,在短期內是難以協調的。而維護國家統一不單純是一種民族感情問題,更重要的是,在可見的將來,國家統一對保障中華民族的復興有著極為重大的現實意義。因此,國家統一不但是必要的,更是必需要堅決維護的。將這種觀點付諸實踐層面,則「兩害相權取其輕」,為維護國家統一可以放緩在大陸建立自由和民主政治體制的步伐,當然也就可以為維護國家統一在必要時(如臺灣改換國號,宣佈建立「臺灣共和國」時)使用武力手段。

對當代中國而言,國家統一和實現自由與民主的政治體制之間果真是難以協調的麼?為了國家統一就必須放緩建立自由與民主的國家政治麼?或者說,在今後很長的一段時間裏,在接受專制政治和同意分裂祖國之間,我們必須做出選擇麼?

經過仔細的考察,我們可以發現,國家統一與在祖國確立民主與自由的政治體制之間,不但是可以協調的,而且是必然要協調的。國家統一與建立民主與自由的政治體制之間的關係不但是不矛盾的,恰恰相反,他們之間具有內在的、不可分割的關係。實現民主與自由的政治體制是國家統一的基礎,國家統一是實現民主與自由政治體制的重要保證。片面認為當前為追求民主與自由的政治體制,可以不惜分裂國家的作法,將難以把握住眼前這個至關重要的社會轉型期,以引導大陸建立起自由與民主的政治體制;片面認為當前為保證國家統一的需要,就可以放緩在我國建立民主與自由政治體制的步伐,最終將難以達到保證國家統一的目的,反而會讓國家分裂成為現實。

民主政治是國家統一的基礎:

學界的普遍共識

鑒於臺灣(中華民國控制區)已經建立起了初步的民主政治(即一黨專政被多黨競選所代替),故學界對於下述看法基本上是沒有異議的──如果兩岸統一,則新國家從政治層面上至少應該達到目前中華民國已經達到的水平。學界具有這種共識的原因其實很簡單,即從國家實現統一的目的上說,無非是要保障國家的自由、民主與進步,無非是要保障人民的福祉。國家實現統一怎能反過來造成倒退呢?當然,關於這一點,在普遍的大陸民間層面,由於輿論封鎖造成的資訊不對稱,比較多的民眾並沒有真正看到、甚至沒有想到這一問題對於實現國家統一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是,就其根本認識而言,普通大陸民眾的要求其實也不高,他們不過強調臺灣不公開的宣佈獨立(即不另外成立一個所謂的「臺灣共和國」)為原則。

基於上述學界的普遍共識,祖國大陸與臺灣實現統一的方式、方法,就和大陸與香港、澳門實現統一的方式、方法有了本質的區別。一位朋友打了一個比方說,「大陸對香港、澳門實行的‘一國兩制’,可以比作大魚吃小魚;但臺灣是條鯊魚,居於魚類進化圖譜的最高層次,即便個頭小點,也只有他吃別的魚的份,哪有別的魚吃他的份?」這個比喻當然有嫌粗鄙,但是,臺灣和大陸的統一問題與香港、澳門和大陸的統一問題顯然有本質區別:香港、澳門曾經是前殖民地地區,地方政府組成的最終決定權在宗主國手中。對宗主國進行武力威懾,要求其放棄宗主權,並在實行完全地方自治的基礎上和祖國實現統一,這樣的作法既符合民族感情,又有充足的法統依據──因此「一國兩制」能夠比較順利地得以實現。但臺灣不一樣,它本身就有正統意義上的國號「中華民國」,不屬於被外族強力造成的分裂地區,同時,現任的政府是民選的──具有充足的合法性。此時,就說是以「一國兩制」為基礎來進行和平統一,首先這「一國」到底應該是誰呢?在這種前提下,如果單以佔據的國土大小、軍力強弱作為發言和衡量真理的標準,並認為島內有一小撮「陰謀分子」圖謀搞台灣獨立(即要建立所謂的「臺灣共和國」),因而要加強軍備,以武力威懾的方式防止這種事情的發生,這也許還能夠說得過去。但是,只要海峽對岸的人們堅持「中華民國」的國號,雖然事實上對方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大陸能有什麼理由和依據大動干戈呢?客觀地說,此時如果強行動用武力,在當今世界環境下,希望各主要國家不進行幹涉的想法是不現實的──畢竟這個世界已經是一個各民族很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的世界,鄰居家裏打架點起的火難保不會燒到自家屋頂,怎能不管呢?這就引出了一個急需要解答的新課題,既然兩岸的統一不可能搬用「一國兩制」的模式,那應該採用什麼樣的模式呢?

這個問題其實並不難。依照學界的共識,從實踐層面,中共執政集團目前在大陸地區仍舊牢牢地堅守著的專政政治,顯然是構成目前兩岸和平統一的最大障礙,這是一個根本前提。從這個前提出發,要完成祖國統一,在目前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儘快在大陸地區廢止這種專政政治局面。由於統一與分裂是一個攸關和平與戰爭的問題(對於這個問題決不可等閒視之,在大陸,今後很長一段時間內,不管是專政者執政,還是建立起初步的民主政治,權柄的操持者們都必須將祖國統一作為政權合法性的基礎,否則就得下臺),顯然,這就不僅僅是大陸人的事,不僅僅是大陸民主人士的事,也不僅僅是中共黨內部分堅定地持和平統一祖國立場的人的事,它更是臺灣人(島內公民)的事。為什麼這麼說呢?

在大陸實現民主政治也是島內公民的義務

當這一命題提出時,也許島內有極端的人士會說,「我們」建立民主政治,是我們的需求,與「你們」大陸有什麼關係呢?但是,我們在這僅僅通過分析以下幾個問題,就可以看出,幫助大陸實現民主政治的問題,目前實際上已經成為了島內公民的重要義務。

競爭依存──大陸和臺灣50餘年來的政治關係。我們看到,居住在台灣的中華民國居民已經初步完成了一個偉大的、以前被種種專制者千方百計找藉口加以回避的實踐,那就是在被專政政治統治了幾千年,身上帶有被人們經常說到的、很濃重的、所謂可能是「血液裏遺傳」的「奴性」的中國人群中,建立起了民主政治的雛形。100多年來,被專制主義者們認為不可能的事在臺灣島內完成了。不過,我們在這裏所要討論的,主要不是這種創舉給全體中國人提供了一個寶貴的民主藍本問題,而是,為什麼中華民國在臺灣島內能夠以較短的時間就完成從專制政體到民主政體的革命呢?這個問題以前曾經被人們屢屢提起過,人們也曾有比較普遍的共識,那就是國民黨從建黨宗旨到建黨歷程上,本身就具有濃厚的民主根基。人們在說到這一觀點時,常常喜歡引用到儲安平的話,「對於國民黨,是個民主多少的問題;對于共產黨,是個民主有無的問題」。然而,這種觀點僅僅闡明了解答上述問題的內部因素,卻忽略了同等重要的外部因素,那就是來自大
陸的強大的競爭壓力。

如同大家所知道的,國民黨獨裁時期的中華民國在退到臺灣後,處境非常艱難,困守一隅而且直接面臨來自大陸的強大軍事壓力。從中國歷史上看,退守臺灣的政府,最後無不是被大陸政府所吞併。在此種壓力面前,進行深入的政治和經濟改革,以保證自己相對于對手的優越性地位,就成為一個非常迫切的問題。另外,大陸的紅色恐怖統治,也從客觀上對於臺灣民眾認識到專制的嚴重危害,為他們具有較強的民主傾向性提供了活生生的教材。(這裏需要特別指出的是,這種壓力並不是單方面的,這種競爭壓力對於中共後期的改革開放政策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促進作用。)

以現狀來看,在這場競爭中,臺灣保持了遙遙領先的地位。但是,這個競爭體系因而就可以瓦解了麼?答案不但是否定的,而且恰恰相反。因為,在這場競爭中所帶來的問題,比如大陸極端的民族主義情緒問題、地區差異性嚴重加大問題等,只能回到這個競爭體系中去解決,才是成本最低的。這可以舉一個相對簡單的例子來說明──冷戰結束後,獨聯體內部大量的核武器、生化武器問題,僅僅是獨聯體各國的事嗎?或者說,美國可以袖手旁觀,認定那只需要獨聯體各國自己去解決嗎?可以肯定地說,當初的美國政府如果短視,認為自己可以不為「冷戰」那場競爭的結果承擔任何責任的話(美國人認為自己也是冷戰受害者的理由絕對充分),今天的美國所遭遇的恐怖襲擊,就決不止「9.11」的規模了!所幸的是,那個時候最佳的和成本最低的處理方式,還是由美俄這對競爭夥伴密切協調的結果。(這就象島內居民可以罵大陸的極端民族主義勢力偏執、狹隘、落後,島內居民顯然也有更充分的理由認為自己是兩岸長期惡性競爭的受害者,但是,現實就是這樣。並且,為了自身的利益著想,你還非得主動幫助大陸的極端民族主義勢力逐漸擺脫偏執傾向不可。)

也許有人會認為,大陸目前近乎瘋狂的極端民族主義情緒,是中共長期敦行的高度獨裁政治的必然結果。這當然是根本的內部因素。然而,如果不是來自海峽對岸前途難測的壓力,導致中共獨裁者最終決定在朝鮮半島與聯合國軍直接對抗,並因而被迫長期游離於主流世界之外,中共怎麼能煽動起瘋狂的極端民族主義情緒?甚至,中共怎麼可能建立起那段中國歷史上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紅色恐怖統治?

中共專制者在大陸刻意煽動起來的極端民族主義情緒是兩岸公民的共同大敵。關於當前大陸的極端民族主義情緒的程度,以及危害等問題,專門的著述,以及無時無刻不發生在眼前的例子已有很多,在此不贅述。從現狀看,要解決這個問題,只能依靠建立民主政治,從而能夠保障實行完全的新聞、出版和言論自由不可。而要在較短的時間內在大陸實現民主政治,非得臺灣和臺灣公民的全力支援不可。為什麼這麼說呢?一是臺灣建設民主政治的藍本作用和經驗。二則在於,沒有民主、安全的大陸,臺灣怎能安全呢?從這個意義上,兩岸雖然隔海相望,實為一體。從另一個角度上說,今天大陸的實際社會和政治狀況,也到了究竟是建立起民主政治,還是由新的強權上臺的關鍵時刻──臺灣和臺灣公民全力幫助的意義顯得尤其重要。

如果臺灣在這個時刻貿然走上獨立的道路,不獨給了新的強權政體在大陸重新建立以口實和機會(這將立即斷送大陸的民主事業),而且臺灣本身的安全必然是無法確保的。當前這個時刻,兩岸公民更加需要將在大陸建立民主政治作為共同的義務。至於其他方面,如兩岸的經濟依存關係等還在其次。

另外還要看到,中華民國在臺灣建立起來的民主政體,還僅僅屬於一個民主制度的雛形,它仍舊被黑金政治、簡單多數等問題深深地困擾著,它還遠遠達不到建設民主政體的根本目的──保障充分的個人自由。幫助大陸實現民主政治,還將會在很深遠的角度促進臺灣島本身已有的民主制度的完善。關於這個問題,將在後面論述到。(待續)(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徐水良:為顏鈞先生呼籲
從顏均法庭跪拜父母論「民運倫理文化」(節)
顏鈞父母就顏鈞冤案並被監獄毒打的公開信
韋拓:從下滑到坍塌 國足告別世界盃之路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