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決心有辦法 德國廢氣減量成效傲視全球

標籤: ,

【大紀元1月21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林育立柏林特稿)京都議定書二00五年二月生效後,溫室氣體排放減量頓時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比起京都議定書規定的基準年一九九0年,全世界大部分國家的排放量至今其實依然只增不減,德國的排放量卻已經減少百分之十八點五,成效十分突出。德國到底怎麼辦到的?

德國是歐洲最重要的工業大國,溫室氣體排放量大約等於另外兩大工業國家英、法加起來的總和。觀察近十五年來德國工業發展和排放量的關係就會發現,德國目前減量的成果其實早在一九九0年代初就已達成大半,而且與原來德東地區電廠及工廠在統一後更新甚至關閉的大規模產業重整息息相關。到了一九九0年代後半,排放量減少的程度相當有限,本世紀初甚至沒有什麼變化。

然而,為了達成京都議定書的大膽承諾|減量百分之二十一,近年來德國政府還是提出了具體的減量時間表與機制,二00五年十一月上任的梅克爾新政府也宣示將氣候保護列為環保施政的重點。

德國二000年起實施「再生能源法」,推廣再生能源成績卓著,不僅讓德國的再生能源產業領先全世界,也達到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效果。以風力與生質能的發電量為例,到二00四年為止的成長呈倍數,太陽能發電成長幅度甚至高達九倍。目前,德國再生能源占總發電量的比率已達百分之十,節省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每年達七千萬公噸,對氣候保護貢獻良多。

不論私人或電廠設置太陽能、風力或沼氣等再生能源設備,再生能源法立法的精神主要在強制電力公司優先購買再生能源裝置提供的電力,同時長時間保證收購價格。也就是說,利用保證收購價的經濟誘因來鼓勵業者研發再生能源設備,並確保私人和電廠長期的投資效益,負責配電和賣電的電力公司再將多出來的費用轉嫁給消費者。

電力的保證收購價格,依能源種類和裝置容量不同而定。以二00五年新裝置設備為例,風力發電每千瓦小時的基本收購價格為五點三九歐分,水力發電為六點六五歐分,太陽能發電為五十九點五三歐分。原則上,除外的大部分發電種類,此收購價格在其商業運轉之後二十年內不變動,以鼓勵電廠充分利用產能發電。

風力發電則收購價格在初期不變,但是之後逐年遞減,以激勵業者研發出更高效能的設備並及早更新,期望在最短時間內加速再生能源的擴充。根據相關科技的發展和成本的變動,環保部還必須適時調整保證價的高低,定期向國會報告。

目前歐盟各國推廣再生能源的步調不一,不過以德式的保證收購價和英式的配額制兩種政策為主流。根據歐盟執委會二00五年十二月初公布的報告,德國再生能源成長的幅度比英國、比利時和義大利等採用配額制的國家為高,每度電力的補助費用也略低,可見保證收購價的成效良好。歐盟二十五國當中,目前已有十六國以德國再生能源法為參考範本來推動再生能源。

二00二年德國國會正式批准京都議定書,德國二0一二年前溫室氣體排放比一九九0年減量百分之二十一的承諾從此具有國際法的效力。為達到目標,繼二000年後,德國政府二00五年又頒布了新版本的國家氣候保護綱領,將能源業、工業、交通、建築和商業分門別類,除盤查過去幾年減量的成果外,還具體規範各類別未來減量的額度和措施。首先在能源業和工業部分,採取的是全國排放上限和碳排放證交易的機制。

比起傳統能源如石油和天然氣,儘管乾淨又永續的再生能源的溫室氣體排放量非常有限,不過由於目前再生能源占總發電的比率仍然不高,德國能源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近年來仍呈上升的趨勢。至於原本的廢氣管制法令,由於無法有效控制溫室氣體的排放量,早就為環保人士所詬病。德國工商與環保界經過長期的磋商與角力後,二00四年三月終於訂出未來數年全國能源業和工業二氧化碳總排放量的上限,分兩階段實施。其中,二00五年到二00七年間的排放上限定為五億三百萬公噸,二00七到二0一二年止減少到四億九千五百萬公噸,比起立法前一年二00三年五億一千六百萬公噸的排放量,等於是分階段來降低。

配合總量的管制,二00五年一月起德國也開始實施碳排放證交易機制。從此,德國企業必須取得排放證才有權排放廢氣,如果排放證許可的排放量不敷使用,也可向其他企業購買,例如萊比錫的股市即可買賣碳排放證。有限、有價的排放證可刺激企業更新環保設備,不過也造成一些企業因為成本增加,而瀕臨破產邊緣。

透過二氧化碳排放上限和碳排放證交易的機制,二0一二年前德國能源業和工業溫室氣體減量的額度從此確定,然而汽車、飛機的廢氣與建築節能等領域仍須進一步監控與規範。因此,二00五年國家氣候保護綱領的重點,即著重在交通與建築兩大類。

其中交通部分有多項措施,包括補助節能汽車燃料稅、改善飛機耗能效率、以生質油取代傳統汽油、推廣節能的駕駛習慣等,每項都具體列出二氧化碳排放量預計能減少的幅度,目標是二0一二年前的排放量能少於一億七千一百萬公噸(目前為一億六千七百萬公噸)。

建築部分,則包括教育建商和建築師使用節能建材、補助太陽能和生質能、補助更新暖氣和全面整修國民住宅等方案,目標是二0一二年前的排放量能少於一億二千萬公噸(目前為一億二千二百萬公噸)。德國政府二000年也成立「德國能源中心」,提供業主、建築師和一般民眾詳盡的節能資訊,負責節能和環保的教育和推廣工作。

為了有效盤查和監督氣候保護綱領規定的目標是否確實達成,聯邦政府還成立跨部會的「二氧化碳減量小組」,每年向內閣提交減量成效的報告。

溫室氣體排放減量需要各國持續不懈的努力。德國政府參加二00五年十二月蒙特婁聯合國氣候會議前曾宣示,只要歐盟願意訂下二0二0年溫室氣體排放量比一九九0年減少百分之三十的目標,德國願意以身作則減量百分之四十。與會的環保部長嘉布瑞爾還說,人類目前太低估氣候變遷的影響,再忽略的話,三、四十年後就會嘗到苦果,德國願意扮演氣候保護政策的先驅。

德國國家氣候保護綱領具體訂出各產業溫室氣體減量的額度和措施,配合再生能源法和碳排放證交易機制,嚴格盤查減量成果,詳盡程度在工業國家中可說絕無僅有,值得台灣參考。

相關新聞
世足賽將為德國旅遊業帶來可觀收入
德國風力發電設備佔全球二分之一市場
德國製造聰明汽車  自動鑒別行人  避免危險
美酒配好杯
美酒配好杯 人氣 7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