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困難時期出生男性壽命長

標籤:

【大紀元1月26日訊】(美國之音記者:伯曼2006年1月25日華盛頓報導)研究人員長期以來一直認為,在社會環境惡劣時期,男性的出生率低於女性。新近發表的一項研究結果則發現,在困難時期出生的男性嬰兒比出生在社會穩定發展時期的男性嬰兒壽命要長。

男女嬰兒性別比例在動盪期下降

男性對女性性別比例的下降不是甚麼新發現。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公共健康學教授拉爾夫.卡塔拉諾說:“在日本神戶大地震期間,嬰兒男女性別比例出現下降。前東德經濟崩潰後,性別比例也出現下降。1952年倫敦發生煙霧,性別比例也有下降。經濟狀況發生變化,例如在瑞典過去一個半世紀以來的幾次嚴重經濟危機期間,男女的性別比例也掉了下來。”

不過,當環境因素恢復正常以後,專家說,性別比例就會回到持平狀態。

激素排除較弱男性胎兒

大多數科學家相信,性別比例的短促下降完全是進化過程在起作用,也就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原則。進化論認為,女性是比男性更容易繁衍的物種。

母親的身體通過把胎兒置於子宮內高濃度的壓力荷爾蒙激素之下,似乎會本能地把體弱的男性胎兒流產掉,而女性胎兒則很少出現這一情況。

卡塔拉諾教授說,激素擔任的角色就像是進化過程中的“測試機制”,用來排除較弱的男性胎兒。

困難時期出生男性更健康?

他說:“我們感興趣的是,是否這一機制本身、這一胎兒的測試機制實際上傷害了胎兒的生存,因為如果你們遇到這種子宮內出現激素的現象,如果你讓這個胎兒出生,這將會產生影響他一生的健康後果。”

這是一種理論。卡塔拉諾教授和他的同事布魯克納還希望能夠研究另一種觀念,即困難時期出生的男性比平穩時期出生的男性壽命更長、更健康。

他們決定研究一下瑞典在開始記錄嬰兒出生情況的1751年到1912年之間的綜合數據。

根據這160年間男性與女性的出生比例的變化,研究人員發現,少數能夠對付子宮內激素的挑戰而生存下來男性胎兒比在相對平靜時期出生的男性胎兒生存的時間略長。

對此,卡塔拉諾教授表示:“我們的研究表明,至少在歷史上,同女性的數量相比,你期望的男性數量比較少,但這不表示男性是相對弱的群體。事實上,正相反,那些男性群體可能相對更堅強,即使他們的數量可能較少,因為他們當中最弱的部份已經不存在了。”

卡塔拉諾教授不認為這些發現會對醫生與待產母親之間的互動方式產生甚麼影響。

這項有關性別比例和壽命的研究論文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未來數十年 痴呆病患者激增將造成社會問題
菸囪路嘉怡 猛熏范逸臣
104歲老壽星被燒死床上 疑為電熱毯惹禍
研究:男性均壽低於女性 但壽命年增率較快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