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祖伏羲 無為宇宙清 有美璇璣正

清笑齋主人

人氣 35
標籤:

【大紀元1月26日訊】您一定聽說過我們的老祖先伏羲的故事吧﹐相傳七千年前﹐早於炎帝、黃帝的三皇之首太昊伏羲生於成紀(甘肅天水秦安縣)﹐他稱王后﹐建都於陳(今河南淮陽),卒於陳(今淮陽縣城北1.5公里的蔡河之濱,自古建有太昊伏羲氏之陵),在位160年。由於伏羲做了許多功德無量的事﹐因此獲得了人們永久的尊敬和紀念﹐今天甘肅天水的伏羲廟﹑山東的太昊陵﹐都是留下勝跡和傳說的地方。

腳印.彩虹.神胎孕育

伏羲的出世有一個動人的古老傳說﹐水天相接處﹐人世的煙波浩渺﹐那令人回想起無所謂蕩氣迴腸﹑無所謂發思古之幽情的悠悠歷史﹐卻披著人世間華美的羽衣﹐弄彩人世逍遙萬年。

遠古時候﹐北方天庭有一個叫諸英的美麗女子﹐她是華胥國國君的女兒。有一天晴空麗日﹐諸英漫步在郊外﹐天真爛漫的她光著腳躑躅在草地上﹐忽然水潭邊一個大如車輪的腳印映入她眼簾﹐也是機緣湊合﹐諸英啊﹐她邊想著:「有這麼大的腳印,那就一定有這麼大的人啊!」邊就這麼一邁﹐就這樣進入了巨大的腳印中﹐這時奇跡出現了。只見霎那間﹐祥光四起,一道彩虹從天而落﹐圍著她久久不散﹐神奇美好奇異的景象連諸英自己也有點發呆﹐神選中了她﹐這時其實她已結了胎氣。

諸英懷胎十二年(一說16個月)後﹐生下了伏羲。諸英帶著伏羲離開華胥國居住在成紀。(就是今天的甘肅秦安縣)

神的後代伏羲天生就很敦厚﹐而且很有智慧﹐他常常一個人靜靜觀察天地萬物﹐人民尊奉他為太昊﹐意思就是如日月同輝。伏羲14歲那年被人民推薦為主﹐接替了祝融氏。伏羲還根據五行中木榮於春天的講究認為自己以木德繼天而王﹐木動風生,於是他以風做了自己的姓。他的一舉一動﹐都是那樣合乎天道﹐而神賜的智慧也如同日月那樣永生。

伏羲非常愛惜人民﹐他看見蜘蛛結網捕蟲﹐就發明了網罟教人民捕魚﹐他還耐心的教人民如何放牧和畜養家畜﹐至於我們今天吃慣的熟食﹐也來自於遠古時代伏羲對人民的教化﹐伏羲認為﹐食物應先祭祀天地神靈﹐方才好自己取用。這樣﹐奠定了中華民族的風俗習慣﹐禮儀文化的根基。人民在這樣慈愛仁德的君主的教化下﹐過著安靜舒泰﹐風調雨順的生活﹐在為人民不辭艱辛的付出後﹐伏羲的威望更高了。

麒麟.巨龜.河圖八卦

為替天下人謀福﹐伏羲的足跡走遍了神州﹐就在他領著倉頡﹑昊英﹑昆吾等來到孟沽之津時﹐只見波濤拍岸﹐煙霧乍起﹐水中躍出一隻麒麟﹐背負一物﹐伏羲默想:「果有利於世者,當近以示我。」這時只見那麒麟立即跳上岸來﹐然後站立不動了。伏羲走近一看,麒麟背上有一圖,圖上共畫有55個點,皆含陰陽之數,這就是今天的河圖的來歷。後來中央﹑共工﹑葛天﹑大庭氏都相繼來投奔伏羲。

伏羲登上鳧山﹐觀察河圖﹐發現天數五地數五,五位相得,各有合天之數25,地數30,天地之數正好是55。於是他就發明了今天的八卦。伏羲畫一為奇以象陽,畫二為偶以象陰。於一陽之中,分為太陽、少陰;一陰之中分為少陽、老陰。以奇偶二畫重而二之,取象為卦:三連為乾,天體也;六斷為坤,陰象也。離火中虛而四明,坎水旁流而內潤。根堅枝柔,震之所以為木;石載土上,艮之所以為山;巽風陽氣,始發主陰之谷;兌澤寒潭,常伏惡毒之龍。然後他又編了次序方位:乾一,兌二,離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其位以天上地下,日東月西,山鎮西北,澤注東南,雷震東北,風起西南,這些都非常符合天地之間的造化之理。

伏羲建都城叫作「陳都」就是與八卦有關﹐因為那時有一個地方叫做宛丘﹐位於華夏的中間區域,其地四面高而中間低平,內有寬廣的大道﹐這樣有利於八卦的教化﹐所以伏羲建都於此。柏皇、赫胥、陰康這時也都慕伏羲的英名而來。

有一天都城以南的天中山下出現一隻巨龜﹐見了人也不迴避﹐赫胥向伏羲進言:「傳說蓍草千歲,一本百莖,其下必有神物守之。」伏羲就讓驪連備祭物﹐命混沌張網等待。不一會兒﹐大龜分撥蓍草踏水而出,渾身上下通體潔白﹐這時它抬頭望見了伏羲﹐就閉著眼睛呆住不動了。混沌牽它上岸﹐伏羲就龜背上之文理八方﹐結合著河圖八卦﹐以八卦各有三爻,因重而衍之,為上下六爻。八分為十六,十六化為三十二,三十二蕩為六十四,共得三百八十四爻。這就是占卜的由來。

伏羲為大龜取名為「蔡」﹐還在都城設了一個八卦壇﹐並在其中建鼎以鎮方位﹐鼎象徵什麼呢﹖就是一統天地萬物的意思。

文字.日曆.龍紀官名

倉頡﹐容顏就像龍那樣﹐他四目如電﹐從小就擅長繪畫﹐他觀察龜紋鳥跡﹐一畫一豎、一點一圈、撇捺鉤挑,配聚而成字體,後來﹐倉頡仰觀奎星圓曲之勢﹐俯察山川鳥獸紋理之源,製成六書﹕象形﹑假借﹑指事﹑會意﹑轉注﹑諧聲。然後他把竹削成方策,又用火薰﹐再以木枝蘸煙煤書寫﹐這就是神傳文字的故事。

傳說倉頡造字後﹐川澤蛟龍異物潛伏起來﹐怕人書寫符書召來神靈使喚它們﹔而魋魅魍魎之鬼夜夜嚎哭不敢出來﹐擔心人寫書佈告神明以致招來譴責﹔天上為恭賀人間的這一大好事件﹐特地將粟似雨一般撒下以示吉祥並助民生﹐人民去殼煮食﹐甘香甜美﹐這就是今天的小米。

從此人民能夠識字﹐代替了往日的結繩記事﹐伏羲又讓昊英推算甲子日曆,配以天干地支,使人民可以辨方向﹑知時歲。

智勇雙全﹑力大無比的伏羲被人民尊稱為「泰帝」﹐他將龍作為華夏民族的族徽——圖騰﹐這就是為什麼中華民族稱為龍的傳人的原因。伏羲感念各位有才德人士的相助﹐就以龍紀大家的官名。飛龍氏朱襄﹐主掌圖冊列禮義﹔潛龍氏昊英﹐主管造甲曆;居龍氏大庭﹐主治屋廬;土龍氏陰康﹐主中職內事兼治田裡﹐海陸降龍氏混沌﹐主平土地,統靖海;江湖水龍氏栗陸﹐主斬繁滋草木疏通泉源;這就是六龍師。

有巢﹑無懷﹑驪連﹑尊盧﹑中央被分別任命為青龍氏﹑赤龍氏﹑白龍氏﹑黑龍氏﹑中皇氏﹐分別主管春官﹑夏官﹑秋官﹑冬官﹑黃龍中官﹑五官。共工﹑柏皇則被分別立為上相﹑下相﹐朱襄居左,昊英居右,栗陸居北,赫胥居南,昆吾居西,葛天居東,陰康居下﹐治理天下。

朱襄造五弦瑟﹐親自彈奏﹐使樹木結出果實,人民身心安泰﹔有巢教人民在樹上結巢而居﹐避免風雨和禽獸的侵襲﹔大庭當時已有200多歲﹐他教人民以大木為柱,以橫木為梁﹐設椽脊,置壁簷,頂上蓋茅草,四面以泥漿和蘆葦圍之,名為「屋」。葛天那裡的人民常常十人八人一起捉牛玩樂:三人抓牛尾,兩人抓牛角,其餘的蹦跳唱歌「牛啊牛啊能載人啊……牛啊牛啊是萬物之寶啊!」牛首尾不能相顧,人民樂悠悠。無懷也教給人民重德太平的道理﹐所以人民甘食而樂居,懷土而重生,肢體勤勞,心無好惡﹔混沌因為幫忙張網得到「蔡龜」﹐所以被封為降龍氏,他能驅除民害﹔赫胥的人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渴飲饑食鼓腹而游﹐不知為善也不知為惡。陰康制舞儀﹐教人民或持竿棒輪轉,或以肢體伸舒,以利導關節,是為「大舞」﹔昊英的兒子子英教人民結樹皮為衣禦寒﹔驪連聚金煉為偃月形,稱作「斧斤」﹐用它來入山砍伐材木﹔昆吾也聚金煉鑄,作蛟龍之形﹐長六尺,腹背皆鋒鍔,光芒四射,稱作「劍」。尊盧抱德保和﹐人民安寧。中央地號中原﹐萬物豐美,民知儀度,禮尚往來﹐中央被稱作「封禪之帝」。

琴瑟.簫管.大德者王

伏羲取桐木中段﹐投入流水中浸49天﹐以自己肩到肘的長度為「一尺」,食指的中節為「一寸」﹐用來控制長短廣狹﹐這就是尺寸的由來。伏羲先制琴,琴者,禁也,禁淫邪而正人心的意思。琴長3尺6寸6分,象徵一年366日;琴寬 6寸,象徵六合;琴腰寬4寸,象徵一年四個季節;龍池8寸,通八風;鳳沼4寸,達四遠;前廣後狹,象徵尊卑;上圓下方,象徵天圓地方;暉十三,象徵一年 12個月,還有一個閏月;用27條絲繩為弦,名曰離徵。伏羲又做36弦之瑟,瑟者,取矜莊縝密之義,修身養性的意思。

伏羲又模仿鳳凰的翅膀,以小竹造管,長短不一,長的有1尺4寸,謂之雅簫;短的有1尺2寸,謂之頌簫。發出的聲音象鳳鳴一樣和美。總名簫管,取約束肅清之意也。伏羲常常親自彈琴,令近臣吹簫管而和﹐每當他們演奏時﹐鳳凰來儀﹐百鳥翔集。

伏羲有一後二妃,生五子一女,都是智慧賢達的人物。伏羲曾吩咐群臣及后妃諸子﹐「惟有推大德者立為帝,毋負天下之望!」他的五子分為五姓:風、虙、伏、羲、包,他們隱居在沔陽山﹐子孫繁多。

說到這兒﹐你一定會心馳神往﹐瞧﹐伏羲的功勞多大啊﹐他開創了那麼多的人類文化﹗ 

甘肅省天水市伏羲廟


面橋.石算盤.八卦柏

太昊陵是伏羲陵墓﹐相傳以伏羲先天八卦之數理而建﹐春秋時已有陵,漢以前有祠。經過歷代修繕,在乾隆十年大修後,定成格局。太昊陵南臨萬畝龍湖﹐陵前有蔡河﹐河上有十米寬的石橋——渡善橋﹐俗稱「面橋」﹐意思據是到了這裡已經和人祖爺伏羲見面了,應該萬心歸善。 
    
宛丘湖中有一個小島﹐高出水面六尺有餘,廣闊十餘畝。這裡有「天下第一台」伏羲畫卦台﹐相傳伏羲在此畫下先天八卦。

相傳畫卦台中央是伏羲八卦亭,上懸伏羲先天八卦,八卦亭有石龜兩隻,各有一青石碑。一書「開物成霧」,一書「先天精蘊」。伏羲八卦亭前側有一方青石算盤﹐據說「石算盤」是伏羲畫卦時的通靈之物。

伏羲八卦亭旁有一棵古柏﹐又稱「八卦柏」。八卦柏南看南歪,北看北歪。相傳伏羲畫卦洩了天機,害怕天帝知道了搜出八卦來。於是將八卦埋在畫卦台中央,又從台東南角拔了一棵柏樹從新栽上,作為記號。就這樣左一腳,右一腳的夯實土。結果成了現在的南看南歪,北看北歪的樣子。這樣看來「八卦柏」與伏羲的「八卦陣」也算是異曲同工呢。

蓍草.御碑亭.太昊陵的門

太昊陵有兩種神靈物品﹐一是「蓍草」﹐據說歷代帝王派人來伏羲陵拜謁祖先,必定要攜「蓍草」前來。「蓍草」又稱「神蓍草」﹐伏羲畫卦就是用蓍草畫的。還有就是「子孫窯」﹐它已有六千多年歷史﹐相傳廟會期間男女雙方如果有意﹐就先後摸摸窯孔﹐會意後婚姻就可以定下來。太昊陵顯仁殿東北角青石台基上。東向的一塊長70厘米,寬40厘米的青石上有一個圓圓孔﹐這就是「子孫窯」。
    
太昊陵廟會規模宏大,歷代帝王每年都要派人來朝拜。太昊陵現存古碑中有年款的最早古碑是「御碑亭」﹐立於明正德八年[1513年] ﹐上書「洪武四年」。相傳明太祖朱元璋打了敗仗,孤身逃到伏羲的小廟內,後有追兵,情勢十分危急。朱元璋禱告﹑祈求人祖爺伏羲保他平安,他日後得天下必定依照皇宮為伏羲人祖重修廟宇。說來也奇﹐他禱告完後,立即有蜘蛛在廟門口結起蜘蛛網。追兵看到廟門上有蜘蛛網,想來無人﹐於是往其他方向追﹐朱元璋得以逃生。朱元璋得天下後﹐果真於洪武四年派人重修太昊陵﹐後來更是親自來伏羲陵謁祖。
      
太昊陵的門共有16個﹐其分佈取名很有講究﹐據說蘊涵了演易的過程。比如太極門﹑兩儀門﹑四象門﹑三才門﹑五行門等都是依伏羲先天八卦的數理而定名的。太極門通高7.6 米,屬於三間三樓柱不出有式的木牌樓。東有角門仰觀門﹑西有角門俯察門﹐太極是派生萬物的本原,故有太極門居中心位置。至於兩儀門﹑四象門皆取陰陽天地、春夏秋冬四時而定﹐而三才門﹑五行門則是取自天地人三才、金木水火土五行而定。 

牌坊.先天殿.朝房

由於伏羲對上古文明的偉大貢獻,所以歷來祭祀伏羲之禮世代綿延,經久不衰,絲綢之路西入隴上的第一重鎮是天水市﹐位於甘肅省東南。每年正月十六為伏羲誕辰[也有說是農曆五月十三日]﹐實為春祭﹐農曆七月十九,為伏羲祭日,為秋祭。   
      
伏羲廟又名太昊官﹐俗稱人宗廟﹐創建於元至正七年(1347年)﹐坐北向南,現存建築為兩門三進﹐有一條貫穿南北的主軸線﹐坊﹑亭﹑廡﹑殿﹐主體建築前後排列在主軸線上。

牌坊原有三座,即「開天明道」﹑「繼天立極」﹑「開物成務」。「開天明道」牌坊創建於明嘉靖二年(公元1523年)﹐位於大門前,處台基之上﹐通高11米﹐簷樓三架,兩級廡殿頂﹐累經重建﹐依舊呈明代建築風格。

「繼天立極」牌坊和「開物成務」牌坊﹐位於台基前當街﹐一東一西﹐東牌坊界伏羲廟東牆,西牌坊界西牆。牌坊下各立一石,銘文告誡過往行人:騎馬者下馬,乘轎者下轎,以示對伏羲的崇敬。
     
中院處儀門和先天殿後牆之間,是伏羲廟的的主體院落。先天殿居後中,東西兩側分列朝,碑廊,鐘鼓樓,構成典型的四合院。先天殿又稱正殿,大殿﹐明成化十九年至二十年(公元1483~1484年)創建的太昊宮是其前身。正面明間﹐次間﹐盡間隔扇門窗雕以盤龍,團風,仙鶴,麋鹿等吉祥物圖案,飾以牡丹,艾葉,松枝等植物。

殿內伏羲聖像高3米有餘﹐手托八卦﹐目光如炬﹐正襟危坐神龕中﹐靈氣逼人。像右原有龍馬雕像﹐左原置河圖洛書石盤﹐現已依原樣恢復。殿頂棚以井口天花和藻井在正中相伴半裝飾;井口天花鑲嵌伏羲六十四卦卦象圖,而藻井施繪河圖和伏羲先天作卦圖。

明嘉靖二年(公元1523年)創建了朝房﹐分列於先天殿前東西兩側和太極殿前東西兩側,現存太極殿東側3間﹐朝房是仿宮殿式建築設置的,按古代慣例,文武官員上朝前先在朝房做準備活動,或面浴或整衣冠,而後靜待金鑾殿的上朝鐘聲。文官居西朝房,武官居東朝房。伏羲廟的朝房平時閑置,舉行祭典時成為接待場所﹐可以在此小憩用茶。清代一些潛心科舉考試的士子﹐借住朝房﹐徹夜苦讀。
     
太極殿.來鶴亭.古柏

伏羲廟第三院後部正中就是太極殿﹐有側門和中院。太極殿又稱退殿﹑寢殿﹑寢宮﹐依「前宮後寢」慣例而建。明嘉靖二年(公元1523年)創建﹐屢經重修﹐單簷歇山頂下正面裝飾不及先天殿華麗,但盡間龍鳳呈祥雕刻﹐鮮明生動﹐藝術價值很高。殿內設神龕,供伏羲聖像,比先天殿像略小而形體相似。

先天殿西﹐有自成院落的來鶴亭﹐古人視鶴為福壽吉祥的象徵﹐相傳清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秦州知州李宏主持重修伏羲廟,忽有白鶴飛臨廟柏﹐於是建了來鶴亭作為紀念。

伏羲廟內﹐庭院疏闊﹐古樹森森﹐相傳院內原有64株古柏,是按照伏羲先天64卦方位排列種成﹐如今只剩37 棵﹐這些古柏蒼勁挺撥﹐冠蓋參天﹐整個環境明靜清雅﹐風流千古。
 
分心石.龍馬洞.卦宿木雕

三陽川位於天水市北20公里﹐卦台山便在三陽川境內﹐山上有伏羲創繪八卦的畫卦台。這裡山巒屏翠,渭水環流。渭河中心有灘地數處,形似太極圖樣。河灘交界有一大石,不方不圓,似桂如筍﹐外實中虛﹑如畫太極﹐名為分心石。與畫卦台隔河相望有龍馬山,山上有龍馬洞,每逢雲霧封洞時,恰似龍馬出沒。

卦台山巔,寬敞平整﹐建有伏羲廟、午門、牌樓、鐘樓、古樓、戲樓、朝房等,現存有一直徑64厘米,厚約10厘米的木製雕刻「伏羲六十四卦二十八宿全圖」﹐珍貴至極。

這些傳說無一例外的流傳了人祖爺伏羲偉大的功勣﹐真是值得後人萬古景仰啊。@*(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懸崖峭壁上的奇蹟——麥積山石窟
《青春故事》開機之際女主角被摔死 導演要索賠
黃河魂兮: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文化遺產
黃河魂兮:黃河污染概況 (一)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