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人士:中共仍口號式強調和諧

標籤:

【大紀元10月12日訊】(美國之音記者:天虹2006年10月12日華盛頓報導)中國共產黨十六屆六中全會公告強調了關於構建和諧社會的目標、任務以及遵循原則。但是,有獨立分析人士認為,胡錦濤這套“構建和諧社會”意識形態的推出過程仍然屬於口號式的自上而下的宣導,和中國社會所展現的多元化和創造活力不相符。

中共六中全會公告說,目前中國社會總體上是和諧的,但是也存在不少影響社會和諧的矛盾和問題,因此要進行科學分析,“更加積極主動地正視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諧因素,最大限度地減少不和諧因素”。

分析人士:強調和諧有助緩解社會焦慮

有海外媒體引述分析人士的話說,“和諧社會”的提法相對還是比較中性,因此容易成為中國社會各階層廣泛接受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目標,在醫療、住房、教育等費用居高不下、大學生就業不容樂觀的情況下,人民對未來變得焦慮,構建和諧社會有助於在一定時間內緩解這種社會普遍存在的焦慮感。

六中全會公告在開始部份從歷史的角度強調社會和諧始終是中共不懈奮鬥的目標。公告說:“新中國成立後,我們黨為促進社會和諧進行了艱辛探索。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又為促進社會和諧進行了不懈努力。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們黨對社會和諧的認識不斷深化,推動和諧社會建設取得新的成效。”公告說:“經過長期努力,我們擁有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各種有利條件。”

劉曉竹:文件敘述和諧完全沒有歷史感

美國獨立政治評論人士劉曉竹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和諧”這個詞本身並不壞,但是如果對它進行牽強附會的使用,那就讓人哭笑不得了。

他說:“也就是說甚麼都和諧,從共產黨建國以來就是和諧,從這個文件敘述來看就讓人覺得完全沒有歷史感,因為共產黨剛奪取政權時首先是三反五反,然後是毛澤東的鬥爭哲學、搞階級鬥爭,怎麼能把這些都否定掉,說這是為促進和諧進行探索呢?現在之所以要這麼提,就是胡錦濤想有自己的一個特色,或者說,他想把自己的標籤貼到中國的歷史中去,這完全是一種讓人哭笑不得的做法。”

口號式宣導與多元化社會趨向不相符

中共六中全會公告還提出了構建和諧社會要遵循的原則,其中提出“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必須堅持科學發展,必須堅持改革開放,必須堅持民主法治”等六個“必須堅持”。

劉曉竹說,這種自上而下的口號式的宣導和中國社會的多元化趨向不相符。

他說:“現在問題是,中國社會在改革開放的進程中出現了利益的多元化,必須承認,隨著社會和經濟的現代化,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不但在社會生活中,在政治領域、在思想領域、在文化領域都有這種多元化的趨向。這種情況下怎麼達到和諧呢?首先得讓別人說話,說出來以後才能再進行互補、進行協調,讓整個社會生動活潑,這才是推動和諧的角度和方向。” 

劉曉竹:中共高層內部缺乏創造活力

六中全會公告說,現在中國“全社會創造活力顯著增強”,但是,劉曉竹認為,胡錦濤這套構建和諧社會意識形態的形成和推出過程恰恰反映出中共高層內部缺乏“創造活力”。

他說:“這種專制式的、一個人說的話,其他人跟著背誦文件,實際上這是最不和諧的。真正的和諧應該凸顯個性。胡錦濤這個人上台以後基本上沒有個性,不光是在改革開放政策上沒有個性,即使在意識形態方面也特別沒有個性,中國的社會現在非常活躍,有一種勃勃的生機,但是要是看中國的政治或領導人卻是死氣沉沉,好像沒有任何生命一樣。”

懲治貪腐為中共注入生機

最近,中共上海市委書記陳良宇因貪腐而遭免職並受到中紀委立案調查,似乎顯示胡錦濤決心加大反腐力度和規模。外界評論認為,懲治貪腐無疑能夠為中共政治領導注入生機和凝聚力,不過,這次六中全會中共顯然不希望讓人事變動沖淡和諧社會這個主題,因此,外界普遍關注的中共高層人事變更恐怕要等明年下半年中共十七大召開時才見分曉。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多媒體組圖:香港十一大遊行
方家華:簽名活動的力量
林信舒:給胡錦濤、溫家寶的一封信
揭中共活摘器官黑幕 王文怡抵台訪問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