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大四不 大學品格教育 生活中落實

人氣: 6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0月15日訊】〔自由時報記者謝文華、袁世忠/綜合報導〕期許品格教育從日常生活做起,包括台師大、政大、清大、成大、元智、世新、南華等校,新學期的開始,都有校長呼籲或將品格教育融入社團、活動、課程中,已經成了大學的新品格教育風潮。

台師大要求上課勿穿涼鞋短褲

台師大校長郭義雄今年上任時,首次主持畢業典禮,即要求學生注意穿著儀態,希望他們到校上課不要穿著涼鞋、短褲。當天他並詢問學生:「你們穿鞋子不穿襪子,外面再套上學士服,不會覺得奇怪嗎?」郭義雄要求學務處研議將「誠正勤樸」校訓具體落實在生活教育上。

南台灣的成功大學則以「感恩」做為成大人的核心價值,開學系列活動包括感恩老師影展、親手做工藝送給老師等。校方並遴選出家境苦但奮力向學、熱心助人的學生組成「品德天使」,做為推動品格教育的種籽。

清大希望師長發揮身教影響力

清大則要求一、二年級學生全部住宿,讓學生學習過團體生活。新學期首度規劃系列師生座談會,希望學生透過與老師的近距離聊天,感染師長的「身教」。

政大則與文山社區的小學、中學、高中學校學生組成「政大山林溪社區童軍團」,每月率隊淨山、淨溪、巡守,舉辦捐血活動等,走出學術高牆,善盡社會責任。

元智鼓勵學生多閱讀古典名著

元智推出「經典五十」教育課程,挑選東、西方古典名著鼓勵學生多閱讀,期盼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品德,和獨立思考的能力。校長彭宗平認為,科技應與人文兼備,不僅要重視老師的「教」,也要重視「育」,讓學生「開竅」。

嘉義的南華大學規劃「成年禮」儀式,邀請學生家長一同出席,在法師的引導下,從靜思、演講到泡茶等,讓學生學習品德與尊敬長輩的道理。校長陳淼勝笑說,品德教育「重點在做,不是講」。

世新校長帶領學生作社區服務

世新校長牟宗燦指出,世新去年推出「新鮮人守護神」計畫,讓一名老師帶十五至二十個學生,從教他們如何管理時間、關懷弱勢等生活教育做起。

牟宗燦也以身作則帶了十八名學生,在假日帶他們去景美溪撿拾垃圾、作社區服務,另提倡閱讀「談教養」一書。他發現,一年下來,學生不但課業進步,生活態度也有很大的改變。

台大四不要求 大家談

期許克制自我行為

前教育部長、中國醫藥大學校長/黃榮村

品格教育回歸到生活基礎,就是對自我行為的克制,也要不懈的實踐(practice ),台大校長提出的「四不」,應該是對大學生生活最基本的自我規範。

品德展現的更上一層樓,則是希望學生能有「教養」的自然展現,例如尊重他人,對親友師長的禮節應對;進入到更高階境界,則是考驗一個人在關鍵時刻,要能「面對誘惑不妥協,面對困難不被擊垮」,希望所有大學生都能從生活實踐做起。(文:記者黃以敬 )

首重培養自覺自律

政治大學校長/吳思華

這一代的孩子自私、本位主義、斤斤計較,對於得到的東西都視為理所當然,因為他們成長在父母呵護備至、優裕的環境。

品格教育首要培養學生有責任感,自覺、自律、自我超越,別人託付你的或自己承諾的都要做到;還要有服務心。教授做為學生的行為典範更應自我要求,另外,目前整個教育的大環境也要檢討。(文:記者謝文華 )

校長的話作用有限

台大生物工程學系/大三生連以婷

我認為現在的大學生道德淪喪,考試作弊、抄襲作業者不在少數,連台大也不例外。即使已上大學,很多人的心態還是以升學為主,對他們來說,作弊考高分,有利出國唸書、考研究所,同學間制止也沒用。

校長講的沒錯,我也很認同,但我不覺得校長的話能起什麼作用,這些原則應該從小就要培養,上了大學,性格已定,很難改變。(文:記者謝文華 )

具體要求比空談好

台大政治系/大四生賴若渝

台大有兩、三萬名學生,至少九成都有自行車,有人還擁有兩台,不是學生沒有公德心,而是能上鎖的停車架實在不夠。校長指出四點滿具體的建言,總比空談品格好,但那四點在台大究竟有沒有那麼嚴重,則見仁見智。

我覺得校長會這麼說,是對社會的一種宣示,精神意義大過於實質意義。(文:記者謝文華 )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