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超女總決賽想起……(下)

人氣 45

【大紀元10月18日訊】之前兩屆(在我印象中只有李宇春一屆,查找資料後才發現,原來還有個安又琪)的超級女聲都無緣看到,縱使李宇春的名字在海外多麼響亮,曾好奇的從網站上下載她的歌來聽,但也沒吸引我去留意她,也沒興趣了解她。今年卻不同,前面提到,我是從成都賽區開始關注超女的。譚維維、彭春霞、喬維怡……每個女孩子皆具有不同的風格,或響亮或清脆或性感的歌聲讓人讚嘆。之後的瀋陽賽區,聽過各女孩的歌聲後,心中覺得她們不及譚維維。直至廣州唱區,另一個人出現後,才讓我的目光從譚維維移走。這個人就是尚雯婕。

那個時候的尚雯婕,人們說還是個醜小鴨,一點也不起眼;不過,我的耳朵、我的心靈認為她是與別不同的。

尚雯婕的歌聲很特別,在總決賽時,有評委打趣說不知道她的聲音是從哪兒發出來的,可能她背後站著另一個人代唱;另一個評委就說她的聲音是從後腦發出的。

拘謹內歛的超女冠軍尚雯婕,在總決賽時遇到兩次突發事件:第一個出場唱《花火》,歌還未唱完,被主持人中途插話;唱《卡門》之前,因為譚維維讓她唱這首歌而出現一些爭持:不過尚雯婕很淡定的把《花火》唱完;當音樂奏起,馬上投入唱《卡門》。(大紀元資料圖片)

上蒼在宇宙中創造了很多奇蹟,其中之一就是人類。身體比例、五官樣貌要比外星人好看的人類,還能夠發出不同的聲調,而且幾乎每個人的聲頻高低快慢儼如指紋般,都不一樣。

人們為何會對某種聲音產生共鳴,並且能從聲音中感受到喜怒哀樂?

每個人的答案可能都不一樣。

對我來說,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聲音裏展現出來的意境觸動了人的心靈。中醫認為「有諸內必形諸外」,內在特性是指一個人的氣質、性格等,都會透過談吐、風度、處事的態度等流露出來,而演奏家是透過彈撥、吹拉樂器發出的聲音表達出來,歌手則是透過歌聲表達出來。

以音樂為例,畫在五線譜上的只是一些符號,是演奏它的人給予了它生命,而這生命能否讓人產生共鳴,就是演奏者功力的展現。李雲迪奪得2000年蕭邦鋼琴大賽冠軍,他很用心的經營每個彈出的琴音,手指在琴鍵之間輕重運用得極富心思,輕柔之處音色絕不含糊,高昂之處音色也沒有震顫,而且從來不刻意炫耀他高超的彈琴技巧。有樂評家指出,蕭邦的四首詼諧曲具有強烈的對比,由李雲迪詮釋,層次分明,樂句純淨自然。李雲迪在理性的分析和情感的展現之間,在樂曲流轉的動與靜之間,找到非常完美的平衡。李雲迪賦予了這幾首曲子燦爛的生命,而不再只是琴鍵與音符之間的對應而已。

作為歌手,聲樂、演唱的技巧可以訓練出來,一位歌手的聲音即使能被學到,但是由他/她的性格、品德和氣質散發出來的聲音的感染力和意境就很難學到。味道不一樣。

屈指一數,十年來,頭一回,因為尚雯婕那美妙的聲音,讓我再豎起耳朵聆聽中文流行歌曲。而且她是唯一一個超女,能讓我屁股不離座的坐在電視機前,靜心傾聽她把歌唱完。

若旋律優美,但歌詞填得不好,不聽;若歌詞填得好,但歌手唱得不好,不聽。近十年來,我就是抱著這種心態來聽歌的,所以很長時間沒有認真地去聽中文流行歌曲了。香港樂壇的歌手、作曲人、填詞人新人輩出,他們像車水馬龍的在電視螢光幕前穿梭不停,但能廣泛讓人記住名字和容貌的沒有幾個。本土電視劇主題曲能風靡全城的風光日子已不復在,反而是前年的韓劇〈大長今〉主題曲曾引起一陣轟動,街頭巷尾,童叟都會吟唱。

尚雯婕在超女舞台上唱的第一首中文流行歌曲《愛》,原唱者是莫文蔚。我沒聽過莫文蔚的版本。猶記得莫文蔚推出第一張專輯時,曾看過她的MTV,歌名忘記了,反正是主打歌曲。聽她唱歌,句與句之間的喘氣聲很大。聽上去就像她在爬山的時候錄的音,氣喘噓噓。聽她唱歌可以用一個字形容:累!

尚雯婕唱《愛》就乾淨俐落,在低音和高音的吐字和咬字清楚,字與字、句與句的過渡、交代均圓轉而不露痕跡。由此可見她對唱歌的認真和用心,也正如她自己說的保持不張揚,不炒作新聞,不刻意地搖頭擺腦改變台風,「想好好把歌唱好」、「把重點放在音樂上」。

提到季軍劉力揚,人們腦海馬上浮現的是她的帥,而不是讚賞她的歌唱得如何。她唱歌予人輕鬆的感覺。唱片公司若把她包裝走中性路線,要超越李宇春有點困難。(大紀元資料圖片)

殿軍艾夢萌的音色很穩,舞也跳得很好,可以一邊跳勁舞,一邊唱著歌都不會走音,氣也不喘一聲。她有幾份像CoCo李玟,風格也像,不過她擺脫了CoCo的影子,創出了自己的風格。在比賽中一再拿出自己的原創歌曲《單親房子》、《狼》等,挺有水準。(大紀元資料圖片)

在超女比賽中,有些超女在舞台上很在意自己的美、帥,或者身體搖擺展現出來的嫵媚、爆炸力,而忽略唱歌一個重要的元素──專注地唱歌。她們有時候唱不算太高或者不算太低的音調時走調,或者字節之間沒調好氣而出現不夠氣;無論是中文或者英文字的讀音出現懶音,有時候唱每句歌詞最後一個字的尾音時草草結束。這些小小、不太明顯的問題一再出現,說明她們沒有認真地去唱,沒有對演唱的歌曲、自己和聽眾負責而下功夫去改善。而在超女一場又一場的比賽中,大家都有目共睹尚雯婕的改善和進步。不過,她的節拍和節奏感還有待改進,最明顯是在和有「鋼琴王子」之稱的李泉合作一曲《我要我們在一起》時,她的節奏和鋼琴沒有完全契合。

聽尚雯婕唱歌,雖然現場有萬千歌迷和聽眾,但她唱出第一句後,那穿透力就像被她吐出的字句點了穴位般,被定住了,喧囂的四周馬上不由自主地沉靜下來,所有的人、物全部隱去,漆黑中,只剩下她和你,在射燈下。她淡定從容地站在你跟前,真誠地以沉鬱頓挫的歌聲,幽幽的向你訴說她的愛、她的痛,她的孤寂、她的壓抑,她的希望、她的感謝,她的故事、她的思想……把她的精神變成有形的物質,注入你的心底,你心裏難免感到慼慼。

尚雯婕曾說:「我的夢想,是成為一個能把歌唱入人心靈的靈魂歌手。」在我身上,她做到了。希望她保存好這份真摯,在以後的歌唱路上,不要走激情、走極端。

後記

為甚麼有些聲音會吸引人?

又為甚麼不同的藝人會吸引不同的人?

還是那句話:每個人的答案可能都不一樣。

尚雯婕以破紀錄的519萬多票場外投票成為第三屆超女冠軍、譚維維以481萬多票屈居第二名後,譚的歌迷瘋狂地在貼吧、網站論壇、尚的個人網誌(Blog)上用一些不堪入目的字句宣洩心中對賽果的不滿。據說,這是李宇春那一屆的翻版重演。

其實,聽眾、歌迷、超女本身在比賽的過程中,除了獲取娛樂、獎項外,也都是在不斷地釋放自己的情感、了解自己、挖掘自己潛能的過程。超女舞台只是人生中其中一個小舞台,一次的成敗不代表甚麼。香港的梅艷芳和張學友都是第一屆新秀歌唱比賽的參賽者,前者得金獎,後者甚麼名次也沒有,但都得到賞識而在歌壇封后封王;鄭秀文參加第七屆比賽,只得到季軍,但她之後不也是大紅大紫,反而冠軍的譚耀文走上了演藝的路,歌唱事業一直沒有起色;第十四屆的陳奕迅(金獎)和楊千嬅(銅獎)現在都有很好的發展。

所以建議歌迷不要小覷你們的偶像,把眼光放遠一點,放下得失心、名利心、嫉妒心,摒棄因為這些心而勾起的抑鬱、憤恨,把心力、時間放在對自己對社會有益的事情上。

尊重別人,就是尊重自己;踐踏污辱別人,其實就是在暴露自己卑鄙的人格。

在超女總決賽中,尚雯婕和譚維維的表演都讓人拍爛手掌,很多出名歌手的現場表演都沒有她們這麼穩定、精采。在我看來,尚雯婕的性格比較出世,而譚維維則入世,讓我想起了《神鵰俠侶》的小龍女和楊過,他們彼此珍惜、愛護。希望尚雯婕和譚維維,還有她們的歌迷能夠像小龍女和楊過一樣,互相欣賞,彼此珍惜、愛護。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超女紀念碑現北京 引發爭論
邵建:權力的「寬容」與「鐵腕」
從超女總決賽想起……(上)
鳳小岳36歲角逐金曲新人 受母鼓勵「七年之癢」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