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超女總決賽想起……(上)

人氣 217

【大紀元10月18日訊】今年的「超級女聲」已曲終人散,冠亞季殿軍也塵埃落定。身在香港,是先知道比賽結果後一星期才看到全國超女總決賽錄像的。剛得悉尚雯婕摘冠,有點訝異。雖然很喜歡她獨特、很有感染力的嗓音,但從地區比賽的表現,從整體來說,我估計譚維維會封后的。不過,看過總決賽的錄像後,尚雯婕的表現和發揮再一次讓我刮目相看,對譚維維的演出則有點失望。如果我是專業評委、大眾評委,我也會投票給尚雯婕;若我是唱片公司的老闆,我會裁培她們俩──不是為了她們能為公司賺多少錢,而是因為惜才、愛才。

在全國十強五進四的比賽中,譚維維的嗓音被蔡康永譽為天籟。成都賽區比賽,我是被譚維維高亮的聲音,以及她把民歌帶入賽場所吸引了。第一次看超女,是杭州賽區決賽,當時沒怎麼注意看,沒放在心上。而到成都賽區決賽,在所有賽區中,這個賽區有最多讓我欣賞的超女──除了譚維維,其餘都落選了──也因此吸引了我追看下去。

身為專業歌手,譚維維的演唱技術非常純熟,她在成都賽區演唱的藏族民歌,豪邁氣勢繞樑三日。然而,十強比賽以降,她唱歌越來越走極端,把精力放在展現自己的唱歌技巧和天賦響亮的高音上,忽略了唱歌最重要的元素──情感。

每個歌手的經歷不同,對人生的思考不同,因而對歌詞的感悟也不同,對每一首歌的演繹自然不同。而一首歌的節奏應該有輕重,正如人生,有起有伏。一首歌的聲調和情緒若一直保持高亢,不但歌手,聽的人也會興奮而死。所以聽譚維維的歌聲,越聽越沒有味道,空有一把好聲音,沒有感染力。

成都賽區除三江姊妹外,還有譚維維把民族歌曲帶到了超女舞台。而瀋陽賽區的張冬林也把東北風格的歌曲獻給了聽眾。(大紀元)

猶記得在成都賽區決賽時,像全國總決賽時一樣,譚維維邀請了她的義兄,一位好像挺有名氣的藏族男歌手來伴唱。唱的也是《海市蜃樓》,但兩場予人的感覺卻很不一樣。譚維維在賽區比賽中,歌聲比較柔和,能和藏族哥哥的聲音相溶合,聽起來有點超然。不過到全國總決賽,不知道譚維維是不是駕馭不了太過激動的情緒,還是太想大家認同她的聲音了,欲一鳴驚人,音量高出藏族哥哥好幾個分貝。聽起來,就像在優雅的餐廳裏,和心愛的人一邊聽著浪漫的樂曲一邊吃西餐,刀起肉開還不罷休,還要使勁地把餐刀往碟子上刮出銳利的聲音一様。

整首歌給人的感覺是:譚維維就像站在聳立的邊塞城樓上放聲高歌,要與她站在塞外樓下的藏族哥哥比比高低,甚至有要壓過他的氣勢,聲音中隱隱中透著霸氣。而藏人還是藏人,他用心的唱給他敬畏的神、大自然聽;在享受著唱歌,沒有得失心。所以兩人的配合十分不協調。

那時才發現,譚維維學到藏族歌的形,但沒領會到神。藏族人與自然共存亡,心胸裝的是宇宙,在一望無際的曠野中喊出內心的呼喚,歌聲與大自然相溶在一起。正如評委黑楠點評時所說的,那位藏族哥哥是用靈魂在歌唱,而譚維維……

譚維維的此一改變,讓我想起了香港四大天王之一的張學友。當年初出茅廬的張學友,一首《情已逝》,青澀的聲音,打動無數人的心。他的歌聲,在香港歌壇可說是異數,但他近幾年的專輯,越聽越乏味。主要原因是他在賣弄他的歌技,歌曲雖然旋律優美,但聽起來空洞無物。

我對各國的民族歌曲情有獨鍾,譚維維把藏族民歌帶到超女舞台上,與流行樂曲平起平坐,讓我對她多了幾分敬佩。希望她繼續把藏歌帶到不同的舞台,讓聽眾多給民歌一些關注,不要讓民歌因為某個民族難抵現代市場經濟的商品大潮的衝擊走向沒落,而成為歷史遺產甚至滅絕。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超女紀念碑現北京 引發爭論
邵建:權力的「寬容」與「鐵腕」
王力宏請辭金曲獎表演 文化部:取消致敬橋段
陳芳語睽違4年推新輯 取名靈感來自宮崎駿動漫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