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公眾信任感逾五成 城鄉信任度差異大

標籤:

【大紀元10月30日報導】(中央社台北三十日電)據調查,百分之五十一點二的中國公眾認為周圍大多數人講誠信,顯示中國仍是高信任度的國家。不過,中國城市和農村居民的信任程度有顯著差異,百分之五十七點六的農村居民認為「大家都講誠信」或「大多數人講誠信」,這項比例在城市居民中只有百分之四十。

北京「中國青年報」今天報導,這項調查由北京「零點調查公司」在中國十二個城市及周邊農村進行,訪問了兩千一百八十名常住居民。

報導指出,這項結論可參照十六年前美國社會學家英格哈特主持的「世界價值觀調查」。當時,中國人的信任度是百分之六十,在參與調查的四十一個國家中居第四位,高於大多數西方已開發國家。

研究人員分析,「熟人社會」是中國農村居民互相信賴的基礎。在人口不太密集的中西部農村,同村的人不是親戚就是鄰居,生活在鄉土社會的環境裡,信任是從小養成的習慣。

不過,城市居民的信任感正逐漸低落。報導指出,隨著住宅公寓的出現,改變中國數千年來鄰里互相熟悉的格局,城市中廣泛的信任消失,封住睦鄰這扇門。

這次調查的另一項結果顯示,中國公眾的專家情結較強。公眾對教授、中小學老師、法官的信任度排在前三位。

去年十一月,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的民調顯示,百分之五十八的受訪者認為,專家應站在獨立的學術立場上發表言論並影響政策;另有百分之三十八點二的人將專家學者視為公共利益的代言人。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農村居民對法官的信任度比城市居民低。二零零二年,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系發表的「農民法律意識與行為」調查結果顯示,中國農民與他人發生糾紛後,透過親戚、朋友、村幹部等社會網路解決的佔百分之六十九點五,選擇政府部門解決的佔百分之十五點六,選擇司法部門的僅佔百分之十四點九。

這項調查也發現,選擇司法部門解決糾紛的農民,對結果的滿意率僅百分之三十七點一;選擇人際網路解決糾紛的,滿意率高達百分之七十三點一。

報導指出,由此看來,「氣死莫告狀」這樣的訓誡在目前的中國農村司法環境中,是更現實的選擇。

在零點公司這次公布的調查中,信任度最低的群體是保險推銷員、導遊和演藝界名人。

相關新聞
曾國藩成功的三大原因
忽視政改 中共新舉措仍是隔靴搔癢
eBay充斥仿冒精品 商譽面臨考驗
林信舒:給胡錦濤、溫家寶的一封信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