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一周經濟回顧(2006年10月29日)

標籤:

【大紀元11月1日訊】開場白:經濟愛國主義

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對投資者是個巨大而又難以迴避的吸引,中國儼然成了冒險家的樂園。不過,這種勢態最近有了變化,中共的官員們在不同場合說,要防止外資的過度投資,在金融領域,北京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目地是讓外資企業在國內步履維艱,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去年北京否決了花旗銀行收購廣東開發銀行45%股份的計劃,仍然堅持任何機構和個人,不能擁有任何銀行超過20%的股份。杭州前進齒輪箱集團跟德國ZF集團的合併談判進行了三年,最近中斷,理由是不能讓外國的汽車零件廠在中國有太多的市場。作為加入WTO的條件,北京答應開放建築市場,但是卻在2003年12月推出新規定,要獲得中國的合同,外國建築商必須在中國有至少2百名僱員,有至少3千6百萬美元的註冊資金。今年9月,中共6個部委出台新規定,禁止那些傷害社會經濟和公眾利益的外資對中國企業的收購,至於說什麼才會構成對社會經濟和公眾利益的傷害卻沒有定義。中國在全球貿易自由化的大潮中獲得了不少的好處,一再遊說歐美國家不要實行貿易保護主義政策,但是中國的貿易保護不斷抬頭,經濟愛國主義從抽像到具體。本開場白認為,中國問題的關鍵就是中共,中共當初為了自保不得不開放國門,實行經濟改革,吸引經濟建設所需要的外資,如今又是為了自保,開始對外資設限,維護對經濟和金融領域日益喪失的控制,維護官僚特權集團的既得利益。許多西方觀察家認為,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中產階級階級的壯大,政治改革會自然而然的跟進,但實際情況是,中國的富豪90%以上都是中共的官僚,是現行權利結構的既得利益者,也是現行政治體制的維護者,指望他們推動政治改革如同與虎謀皮一般。對外國投資者來講,中國是個既能賺錢也有大風險的地方,跟金融危機,台海衝突,中共權利失控這些潛在的威脅相比,經濟愛國主義的威脅更直接, 更具體,而且就在眼前。

在線觀看 下載觀看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新唐人一周經濟回顧(2006年416日)
新唐人一周經濟回顧(2006年5月21日)
澳洲五月份貿易赤字大幅上漲澳元受挫
新唐人一周經濟回顧(2006年10月1日)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